前段时间亚马逊申请了两款追踪手环专利,目的是为了简化耗费时间的任务,去指导旗下员工更好地完成订单。不过,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隐私的担忧,认为亚马逊是想将员工变得如同机器人一般。而事实上,现在包括亚马逊、FedEx和DHL等在内的快递巨头,都在尝试扩大机器人的适用范围,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
自2012 年亚马逊以 7.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仓储机器人Kiva,并将机器人引入210多个传送带系统和包装分拣中心的网络后,其多家竞争对手如FedEx和DHL等,也加速向这个方法发展。看似一场不可避免的机器人取代仓储人员、快递员的浪潮正在到来,但在实际的落地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在遇到问题。
机器人狂潮来袭,正在大面积应用
巨头们对机器人的青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展开了,此前的自动扫描仪、分拣机等其实就是机器人的雏形,它们让快递公司内部实现高度自动化。超过80%的包裹通过传送带、扫描仪和分拣机系统在整个设施内移动,这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力的干涉。在帮助人类从繁重、呆板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其实也变相地减少了很多工作岗位。
而随着人们在网上购物的行为变得愈加高频且多样化,像亚马逊、联邦快递的仓储中心、快递过程中要运送越来越多的“奇葩”事物。比如大小不一的汽车轮胎、家电产品、甚至还有独木舟等庞大而笨重的商品,它们在包裹流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为此,巨头们也在尝试布局更多的机器人来解决各种新问题。
如,亚马逊已在20个物流中心部署超过4.5万台机器人,相较此前有大幅增长。而DHL订购了四台Sawyer协作机器人,投入欧洲的物流中心和包装中心灵活使用。此外,DHL田纳西仓库中的各类机器人也引起业界的注意。DHL还在德国巴赫斯菲德镇测试PostBOT机器人,后者能以高达6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行,并沿着路线安全地跟着快递员。最终,来减轻快递员的负担,并更容易地分发包裹。
问题不少,机器人尚无法真正取代快递员
越来越多的巨头不断探索自身快递、物流领域的机器人落地使用,有可能引发人们的焦虑——机器人将会迅速取代仓储人员和快递员。但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担忧,起码在短时间内机器人面临着很多问题,离取代仓储人员和快递员还有较长时间。
现在的机器人虽然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不够灵活。比如无法卸载装满随机大小箱子的卡车,或将这些箱子放在需要运货的卡车上。这也意味着,在很多大型设施或者机器上,抑或在需要随机处理的环节,仍然高度依赖人的灵活性。对此,亚马逊负责机器人工作的高管表示,“人类擅长处理许多不同形状的包裹,并非常擅长将这些东西装入狭小空间中,这是现在的机器人所做不到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这些巨头对人力的需求其实是在迅速走高的。比如DHL推出的某些机器人在一个拥有约1300名员工的工厂中取代了25个工作岗位。但是这个中心每年创造大约100个新工作。亚马逊对人力劳动的需求也比机器人劳动力增长得快,自从收购Kiva并部署其第一台机器人以来,亚马逊已经将其员工人数扩大了30万人。
未来:机器人将和人类分担不同工作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巨头公司正在尽可能地强化自动化流程,且始终在将这个目标持续下去。亚马逊已经为快速、低价的货物交付制定了一个高标准,其他同类企业必须要快速跟进行业的进化步伐。这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更多的仓储中心、机器人和员工。
机器人可能会扮演着某些人类的角色,但不一定会取代他们的工作。DHL监管仓库的高管就表示,“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机器人只会的特定地点和特定环节出现。” 也就是说,机器人和人类将在未来分担不同工作。
那些悲观主义者单纯认为机器人的出现就是为了消灭人类的工作岗位,其实是想多了。简单打个比方,卡车的出现让货物能快速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按照当时人们的想法,卡车是冲击了那些用马车、人力送货的岗位,是一种恐怖的新事物。但实际上却造就了司机、卡车销售/维护、车险、路边旅馆等多个工作岗位。
因此,没必要对机器人的使用大惊小怪,新事物要想成长起来必然会面对阵痛。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去面对。(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