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市场来看,共享经济已经引发了多场具有颠覆性的风暴。尤其是在与大众关系紧密的衣食住行方面,诞生了具有强势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如,共享打车企业Uber、共享房屋出租企业Airbnb等。而鉴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特色、发展程度等不同,这些巨头或是实现了多国全覆盖,或是与本地对手僵持——最后不是吞并就是以退出而告终。
而目前在澳大利亚市场却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情况:印度打车巨头Ola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而在这一市场原本Uber是一家独大的——两家都不是澳大利亚当地的打车企业。此外,Uber和Ola还在印度当地展开着激烈竞争。不过,看似竞争激烈的表象下,其实也只是一场资本棋局。
用比Uber更低价,抢占澳大利亚市场
身为印度打车巨头,Ola最大特色是主动通过迎合印度客户的特殊需求。如,印度人通常喜欢用现金结算票价,并乘坐价格便宜的三轮人力车进行短途出行。而这些都是其他打车企业难以适应的,但Ola正是凭借自身的特色让自身成为印度领先的打车企业,进而在市场与Uber抗衡。
而现在,Ola首次在海外扩张到澳大利亚,这是对印度新兴科技创业公司能否在发达国家生存的一次重大考验。据了解,继上月在澳大利亚珀斯推出共享打车服务之后,Ola于近日正式在悉尼推出该服务。此外,Ola随后还将进入澳大利亚的另一个大城市墨尔本。
而为了抢占澳大利亚市场,Ola给出的杀手锏就是在乘客端和司机端进行大肆补贴。比如在悉尼,乘客前三次乘坐Ola全部免费,享受的最大金额为 25 澳元(约合 124 元)。另外,在促销期结束后乘客还能够享受半价打车待遇。而在司机端,Ola只拿出行总收入的7.5%,且日后最多将这一数字提高到15%,而Uber则抽成20%至25%。对此,司机表示通过Ola他们每小时可以赚50澳元,通过Uber每小时只能30澳元。可见,此次Ola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是有备而来、气势汹汹的。
希望向印度裔司机或乘客推销自己
之所以Ola敢于如此以低价抢占市场,原因似乎是Ola“穷惯了”。而在进入像澳大利亚这样富裕的发达国家,即使Ola再补贴和烧钱,也照样能赚不少。整体来看,澳大利亚的客户预期和出行总价等都远远高于印度。
据美国研究公司eMarketer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经常在网上购物的澳大利亚人中,有近20%的使用共享打车服务。而澳大利亚的出行总价远高于印度,这意味着Ola每次都会收到更多的抽成。当然,这是经过Ola计算出的、可以调整的模型,以此来满足全球客户需求的计算方法。
此外,Ola并未明确向印度裔司机或乘客推销自己,但该公司确实希望印度人对其品牌的认知和推广起到帮助作用。据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约有1.9%的人口出生于印度,而且还有更多印度移民的孩子。甚至Ola在澳大利亚的应用程序仍然在表明这种联系:有的印度人在澳大利亚注册并添加他的手机号码时,印度有时会显示为默认国家。其实Ola就是在打感情牌,这点也是Uber难以做到的。
狂野的Ola或终难逃“资本合并”命运
从大环境看,Ola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是有着深刻原因的,绝不只是进入一个海外国家那么简单。Ola成立于2011年,截至目前拥有超过1.25亿注册用户,在印度的110个城市拥有超过100万名司机,去年上半年在印度下载量为2600万次。而Uber在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去年上半年Uber在印度的下载量为1400万次,印度已成为Uber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12%。
在竞争激烈的背后,双方却都有一个大金主——软银。软银既是Ola的最大外部股东,也是优步最大的股东之一。而软银高管此前明确表示,他们希望Uber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业务与当地企业合并以避免激烈的竞争激烈,让公司更加专注于高利润的发达国家市场。此外,Uber在中国和俄罗斯最终都出售了当地的打车业务,以换取当地主要竞争对手的股份。
这也就意味着,Ola进军澳大利亚的终极目的有可能是给自己增加谈判筹码。而且就在最近Ola还修改了公司章程,以防止任何大型投资者强迫公司出售。Ola的创始人及其首席执行官Bhavish Aggarwal更是正忙于从其他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以减少软银对Ola命运的影响。
但是到最后,Ola或许还是难以避免和Uber做一笔交易的情况。小概率的可能是Uber退出印度市场以换取Ola的部分股份——就像Uber和滴滴那样,大概率的可能是Uber在资本大手的运作下吞并Ola。届时,Ola很可能就身不由己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