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京东又坑了!京东调整了物流方案——从原来的购物不满49元只需6元运费,调整到购物不满46元运费15元,运费猛涨了9元!原本京东PLUS会员每月有5张免运费券,但在运费涨价后运费券限制在6元,直接导致PLUS会员的免运费券作废!唉,我也是“受害者”。
相比国内部分电商肆无忌惮地“无所欲为”,以亚马逊为代表的海外电商却在积极进取,尝试扩大会员覆盖范围。众所周知,亚马逊Prime会员福利多多。95%现有的Prime用户表示,他们将“肯定”或“很可能”会续订这一服务。而现在,亚马逊又推出了价格更便宜的Prime会员。作为全球电商的引领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会员+会越来越便宜?
Prime会员增速下降,低收入群最待开发
今年1月份,亚马逊提高Prime会员的月费2美元,达到12.99美元——或将为亚马逊多带来3亿美元收入。2018年,51%的美国家庭将成为Prime会员。虽然亚马逊没有透露相关数据,不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约有9000万Prime会员。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则表示,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大多数美国家庭都拥有Prime账户。
但也正是因为亚马逊Prime会员在吸引高收入消费者方面非常成功,以至于要想获得继续增长,就更需要在别处寻求突破。分析师也认为,Prime会员增速在下降。而亚马逊自然反应超级快,就在近日亚马逊向参与美国公共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低收入美国人提供Prime会员优惠。这些低收入人群能够以每月5.99美元——不到标准月费12.99美元一半的价格,去享受同样的会员服务。
据了解,去年年底超过6800万人参加了医疗补助计划,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亚马逊表示优惠折扣适用于成人持有的Medicaid卡)。看来,亚马逊的确是瞄准了低收入人群,认为这一群体是最待开发也最具潜力的群体。
挖掘这一群体潜力的难度在多方面
但就目前来看,想要去挖掘这一群体潜力存在着诸多难题。从购物行为上看,这些低收入人群一般不太热衷于网上购物。而造成“忽视”网上购物的原因,在于很多低收入消费者没有信用卡,有些则是没有安全或者固定的地点来接受快递、包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亚马逊也是绞尽了脑汁。比如,亚马逊现金服务允许人们通过向CVS药店、GameStops和其他零售店通过充值的方式为其亚马逊账户增加资金。此外,亚马逊还在便利店等地方安装储物柜,从而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地点来接收快递。同时,亚马逊表示人们可以上传他们的Medicaid卡来注册Prime会员。像其他新Prime用户一样,他们可以免费试用30天。
不过有业内专家表示,即使是会员费大幅降低,也并不意味着低收入人群愿意支付会员费去在亚马逊注册,以便在网上购物。虽然几美元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也不是很多钱,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仔细检查、应对自己的支出。可见,亚马逊纵然对自家的Prime会员疯狂“杀价”,但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国内电商要效仿?多元举措吸引用户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商,亚马逊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它充分囊括良好的购物体验所体现出的四个关键原则:透明、有形、可信赖、有用。而在Prime会员服务上,这些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亚马逊Prime会员享受超过1亿件物品的无限制免费递送、无限制播放海量影视电资源、Alexa语音购物,还有无限制免费阅读Kindle书籍和内容。相比之下,国内同样作为增值基础服务的会员+却还不够完善。
以京东PLUS会员为例,虽然也有电子书等服务,却形同“鸡肋”。而在运费上涨之后,PLUS会员更是可有可无。因此,国内的会员+要面对两个方面的成长。一方面是要真正将会员服务落到实处,而不是给出一大堆看似琳琅满目,实则无关痛痒的福利。二是要在未来高收入人群饱和后,要随着规模扩充需求而执行更多降价类策略,以吸引收入稍低的用户加入。
当然,就目前来看,国内电商还处于疯抢用户的阶段。比如春节时淘宝就利用春晚家庭相聚的时刻,狂打“亲情账户牌”,不断向中老年群体扩张。就此看来,国内电商的会员+降价策略还得较长一段时间才会实施。(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