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行业智能”、“水滴论”:杨元庆两会聚焦AI频飚新词
对于关心经济运行的国民来说,每年两会都是一个了解经济运行大势的最佳窗口。因为在两会上,有大量活跃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企业家代表,他们都会在两会期间发表最重要的建议、建言,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建议、建言不乏极具现实价值的真知灼见。
而在今年两会上,到今天为止的企业家建议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来自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关于中国应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建言。之所以说是一系列建言,是因为杨元庆在今年两会上一共提出五大建议,其中四项都与人工智能话题有重要关联。而说印象深刻,是因为杨元庆在建议中使用了一些很简明扼要的概念,成为两会相关领域热词。比如在两会建议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行业智能”,以及“水滴论”。而在3.8日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杨元庆在“互联网+”基础上再次提出“智能+”,更让与会媒体眼前一亮。
(杨元庆在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
这些令外界颇有些耳目一新的说法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不但事关行业发展,还干系到国计民生。具体到“智能+”、“大力发展行业智能”、“水滴论”三者而言,在逻辑上也是迭次递进的。
人工智能一定要和行业结合才能释放最大价值
在杨元庆看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中国目前正加快进入智能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不仅将深入中国人生活,还将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巨大作用。人工智能应该也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基础设施,也应该加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这就是“智能+”。“智能+”不但将改变中国人生活,其所带来的中国智造升级将大大有利于缓解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的巨大压力。就像杨元庆所说,中国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和显著的计算力优势,只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不仅有可能在智能化时代实现弯道超车,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只是一个赶超的角色;那么,在智能化阶段,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引领者。”
落实“智能+”当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那么应该从何处率先着手?杨元庆提出应该优先大力发展行业智能。“行业智能”这个词是杨元庆在去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实际上侧重B端。杨元庆认为行业智能将无所不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价值链的环节、每一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能通过智能+提质增效。而中国如果在行业智能方向上领先,则将有可能使中国企业在变革时期实现对世界巨头的弯道超车。
而“水滴论”则是针对如何落实行业智能所提,即让人工智能像水滴一样渗透入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水滴”只有渗透到各行各业,才能创造智能未来。
提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新路线图
从“智能+”到“行业智能”再到“水滴论”,杨元庆实际上等于在两会上提出了一套中国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的新路线图,而且相当有实操价值,又因其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这一路线图最终被采纳落实的几率也并不低。
(杨元庆在联想2017 TechWorld上发言)
为什么说杨元庆所提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有实操价值?可以从三方面背景理解:
其一,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算法、算力和大数据的技术获得突破,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几何级增长的快车道,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人工智能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竞争力,这已是中外共识,尤其对中国制造来说,正面临转型压力,人工智能被视为可以带领中国制造突破的一个突破口。但究竟如何突破,一直在众说纷纭中,缺乏足够清晰、可执行的融合发展路线图。
其二,人工智能在获得技术上的突破之后,最初一度成为行业投资风口,但同时也夹杂大量炒作、噱头和泡沫,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必经阶段。在这一普及阶段,公众所认识到的人工智能大多集中在智能音箱、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人们喜闻乐见的领域⋯⋯而在第二阶段,人工智能要形成生产力,就必须与现有各生产行业相结合。杨元庆所提出的建议,没有停留在第一阶段的喧嚣与浮躁,不再局限于单纯的AI“技术论”讨论,直接对下一阶段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AI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指出了一条有效路径。通过推动行业智能化,不断发展壮大新动能,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其三,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人工智能被放在了一个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同时政府报告还指出要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行业智能将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这是继2017年首次被写入之后,“人工智能”第二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但在表述上却有明显变化。观察今年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表述从“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化”,转变为“加强研发应用”。可以看出,2018年的重点在于人工智能走向垂直应用。
(杨元庆聆听政府工作报告)
杨元庆的建议显然是在两会之前所构思,但与政府报告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方向却是吻合的,都是将智能化作为“高质量发展”,“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着力点,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接连两次被写进政府报告。政府和企业界对人工智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高度共识,过去五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国家靠互联网推动经济增长,移动互联网依托人口红利发展,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将是推动产业前进的主要动力。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或者日本的社会5.0,都已经将行业智能化作为一个着力点,以在未来占据发展的至高位置。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也只有朝这个方向抢先布局和迈进,才能引领世界潮流。
杨元庆除了对人工智能发展重点路线进行了建言,还提出了几项推动“智能+”具体实施的建议,比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进一步设立“行业智能”专项,重点支持大数据、深度学习、系统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选择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垂直行业,率先建设一批“智能+”示范项目;建立国家“行业智能”应用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把北京打造成全球人工智能新高地,使“A.I.之城”成为北京的“新名片”等。
聚焦“智能+”,联想要做推动者和赋能者
杨元庆今年是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但围绕“智能+”的两会建议却体现出良好的参政议政能力。这其实并不奇怪,原因之一是杨元庆虽然是“新代表”,但却是“老委员”,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家,杨元庆可谓两会“常客”,之前曾历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已长达十年之久,拥有丰富的参政议政经验。虽然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是民意代言人,但一般认为,民营企业家从政协委员转任人大代表,属于政治上的进步。
事实上,杨元庆能够围绕“智能+”提出一系列建议,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特殊视角。作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身跨科技业和制造业两界,既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又了解产业,这种跨界身份在企业家代表中极为少见。在日常的联想自身的发展与探索中,更多的身临其境使杨元庆对“智能+”有超出一般企业家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联想为北京大学打造全国首个温水水冷超算平台)
可以说,杨元庆的两会建议,都是根源于联想在“智能+”领域的实践。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IT企业,面对AI大潮,联想本身也正在面临一场智能变革。在像大多数企业一样,经历过包括兴奋、挫折等复杂之后,联想最终判断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最大机会在于AI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出“行业智能”概念,确立要成为智能变革时代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如今,联想已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全面出击,在大数据、计算力和算法上全面布局,一方面在积极推动集团内部的智能化变革,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推动行业智能化,希冀用人工智能技术武装各行各业,致力于让人工智能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
显然,杨元庆关于“智能+”的建议来自于联想在落地行业智能方面积累的经验。杨元庆指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而是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的全链条都串连起来的全面的智能化,是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开发、采购部件、组织生产、精准营销,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是全新的行业智能。
在杨元庆的“水滴论”中,当人工智能像水滴一样渗透入各行各业之后,“智能+”将使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问题是,“水滴”从何而来?
对于大多数行业企业来说,面对人工智能的大变革,他们即便有主动意识和迫切感,也没有能力获取“水滴”。从历史经验看,基于发展惰性和路径依赖,任何变革在一开始都会遭遇强大的阻力和困难,任何变革都是从少数派开始蔓延,任何变革都需要强大推动力。AI也一样,它不会主动流向各行各业,而需要推动者和赋能者。在杨元庆看来:联想拥有大数据、计算力和算法等人工智能核心要素上的先天优势,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全面出击之后,就是要担当这样的“滴水者”角色。联想要把人工智能发展为各行业的基础设施,并不断赋能,而在持续赋能的过程中,联想自身也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