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泽跳动的共享单车行业,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天也显得异常萧瑟。在经历疯狂的资本扩张后,非头部品牌纷纷倒下,本以为终局渐趋明朗。但如今,市场格局却变得更为复杂,背后的资本博弈扑朔迷离,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下共享单车行业的局面究竟如何?那些背后的“大手”正在进行何种较量?咱们来一探究竟。
一、行业格局变幻莫测,各大玩家现状如何?
青桔单车:滴滴孵育,弯道超车难度不小。
近日,滴滴先后在成都、东莞和佛山,通过打车APP上线了自有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但随着监管的趋严,青桔进行大范围区域扩张,必然会遭遇政策限放阻碍。另外,滴滴IPO的消息甚嚣尘上,而重新孵育共享单车,将面临高昂的造车和推广成本,不得不担忧其对财报数据的负面影响,从而可能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哈罗单车:与永安行合并,专注二三四线城市。
去年底,哈罗单车先后获得3.6亿美金和10亿元两笔大额融资。资本方的强劲实力和明智的布局策略,使之扩张迅猛。截至1月20日,哈罗已进入160多个城市,用户数近1亿,单日订单量超1000万。且目前已与永安行合并,在资金和政府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一跃成为胜算更大的黑马。
小蓝单车:起死回生,或成滴滴夺取行业话语权的关键棋子。
除了孵育青桔外,滴滴还与小蓝单车达成了托管合作。背后原因是,国内多个城市已实行限投政策,而小蓝持有北广深南等城市的运营牌照。也就是说,滴滴想要进入这几个城市,接管小蓝是唯一选择。但刚复活不久的小蓝单车,就因押金、运维不到位等问题被叫停。这棋是废是活,仍是个未知数。
ofo单车:精细化运营,助力全球化发展。
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ofo月活跃用户规模达3581.90万,同比增长率达到1678.8%,为总榜单第二,共享单车行业第一,头部优势明显。
在此基础上,ofo正着力推动精细化运营和国际化战略,以加固自身优势。目前,已建立起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并获得了国际安全标准的认证,为进军全球市场添加筹码。另外,ofo还发布了奇点城市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配合政府对单车行业进行科学化管理。
摩拜单车:与首汽约车合作,砝码再添一筹。
摩拜在用户规模优势之上,也在积极探索不同的路径,与ofo展开贴身竞争。摩拜已与首汽约车达成合作,用户通过摩拜app即可连接专车。目的是通过双方资源的整合,构建“骑-乘-骑”的闭环出行体验,提升自我服务的增值空间。
另外,摩拜也采取了和ofo相似的精细化管理运营策略,开放出行大数据,与政府、科研机构合作,更准确地追踪车辆位置、状态和运行轨迹,推进共享单车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二、厮杀声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资本博弈?
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资本再恰当不过。一旦资本进入,毫无还手之力的竞争对手,反身就能把你踩在脚下。共享单车在经历激烈竞争后,局面仍然不甚明朗,与其背后的资本较量密切相关。
滴滴的四面楚歌。
城池不稳,主营打车业务受到冲击。拼车起家的嘀嗒,近期强势推出了出租车业务,依靠对司机端更友好的运营,以及对新用户的补贴起量迅速。目前出租车认证已达到14.2万辆,在北上津广深佛6个城市占比超过七成,来势汹汹。
除此之外,去年年初美团在南京开始试运营打车业务,并在年底宣布成立出行事业部。虽然遭遇了政策阻力,但经营许可证的限制只是时间壁垒,依靠美团的实力和决心,迟早会杀进行业,对滴滴构成威胁。
共享单车局面走势事与愿违。作为ofo最大的股东,滴滴希望通过推动ofo和摩拜合并,掌控行业最大话语权。不仅能结束资金消耗战,也能打破摩拜首汽联盟,减少竞争压力,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出行领域第一流量入口。但由于AT巨头、滴滴、创始团队的多方利益割据,合并难以推进。另外,滴滴孵化的青桔单车以及复活的小蓝单车,也在遭遇监管阻力,困难重重。
在自动驾驶行业整体在争分夺秒快速向前的背景下,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由于缺乏行业核心领军式人才,落地缓慢。据说,百度自动驾驶出走了三波核心团队,都去创业了,未能被滴滴拉入怀抱。近期,谷歌突然宣布,从今年开始商业化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将在打车、租赁等各个维度强势进入。可见,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已日趋成熟,矛头直指Uber和滴滴的主营业务,压力可想而知。
腾讯的淡定。
腾讯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布局较为稳健,大有稳操胜券之感。此前王兴不顾阿里反对,接受腾讯33亿美元的投资,确定了腾讯美团的亲密关系。加上战略入局了58同城,让腾讯在本地生活服务入口的布局节奏上十分稳健。同时,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后,腾讯又拿下了在大出行领域关键的一枚棋子。去年马化腾和程维一道出席了乌镇的东兴饭局,滴滴已然贴上了“腾讯系”的标签。
而具体到大出行领域,除了滴滴以外,腾讯的布局堪称完备。战略投资Uber,在智能电动车上入股了特斯拉、蔚来汽车。同时,其还是摩拜单车的第一大股东。可见腾讯不仅覆盖多个核心赛道,并且在国内外进行多面下注,投资网络可谓缜密周全。
阿里的焦虑。
阿里担心ofo和摩拜合并,使其丧失在共享单车领域的话语权。近年的并购案例中,不管是美团和大众点评、58同城和赶集网,还是滴滴与快的,几乎都是被并购一方被边缘化,最后以退出主战场为结局。今天ofo与摩拜说到底也和滴滴快的一样,是AT之争,因此阿里绝不会让二者重现当年的合并。
并且,相对腾讯,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布局偏薄弱。虽然手握饿了么、口碑,但若要和美团点评一较高下,压力不小。在大出行领域,滴滴已被腾讯收归门下,阿里缺乏同等体量的平台与之抗衡。另外,盒马鲜生虽然以新零售业态,试图重构本地生活服务体验,但其目前在全国仅有20多家门店,尚未成熟。
基于对共享单车局势的焦灼,阿里只能对ofo和哈罗单车双面下注,确保在该领域能够万无一失。但哈罗主要面向二三四线城市,且作为后来者,价值相对较低。若是要进军一线城市,也会面临政策管控阻碍,难度不小。
三、共享单车领域的终局猜想
行业竞争将步入深水区,疯狂烧钱跑马圈地的模式,将往更高效的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变。
大资金补贴和采购的玩法已成过去式,回归商业本质、降本增效才是王道。当下ofo、摩拜都已步入了精细化运营阶段。比如,摩拜和ofo都先后推出了大数据系统,连接“人、车、地点”。通过出行大数据的分析,优化车辆投放、调度方面的问题,平衡车辆供需,并对“沉默车”和“亚健康车”的报修积极响应,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共享单车的智能运维管理。
最终,只有探索到更高效的运维方式,减低产品、运营、技术等方面的成本,才能实现盈亏平衡,摆脱行业资本嗜血的魔咒。
共享单车竞争背后是阿里、腾讯两大巨头主导,美团与滴滴战略资本参与的生态博弈。尽管ofo和摩拜资金链紧张,但作为重要的征信和大出行入口,AT或将继续出手进行扶持。
在合并接洽的敏感时期,共享单车早已不能描述为ofo和摩拜两家之争这么简单。其已成为阿里、腾讯两大巨头主导,围绕生态布局的拉锯战。他们利用版图内的势力,相互妥协、制衡,共同构成共享单车终局的变量和可能性。
而共享单车又占据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AT都不会轻易放弃。从出行角度看,相比打车,共享单车在人群覆盖面和消费出行频次上,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出行入口。基于高频打低频的逻辑,未来延伸至低频高毛利业务的可能性很大。
而从征信角度看,共享单车是重要的消费场景,客单价低,获取征信数据的性价比极高。且基于产品本身与用户信用、移动支付结合的特征,其活跃用户数据已能构建一套成体系的征信数据链。
单车的终局扑朔迷离,充满各种可能性,但核心在于谁能以更高的运营效率,从竞争中突围,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ofo与摩拜都有默契,近期,双方已淡化价格战,恢复原价,进入到正常运营的阶段。接下来,拼的是精细化运营能力,看谁的经济模型更好,能持续攻城略地,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只是,滴滴搅局后,市场的变量又增加了,终局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2018年应该就能看到答案的。
文:钱皓,何玉嘉亦有贡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