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显示,阿里巴巴以49的专区块链利总量排名第一,如果将这些能力用于“挖矿”或者用于“发币”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股票也将大为受益,不过阿里巴巴显然志不在此。
同时包括亚马逊、脸书、谷歌等在内的巨头也都没有发行数字货币,众筹ICO,但是却依然紧盯区块链的发展,将其进行应用以及对他者赋能。
如此看来,各巨头都更将区块链试做技术本身,而非短期敛财手段,与人工智能一样,巨头公司们都已经将区块链作为其长期布局的一部分。
而巨头的布局方向,也最能指明区块链作为技术本身所应当应用的场景,借此我们来重新谈一谈区块链作为技术本身,其究竟有何应用场景,目前来说主要有两大实际方向,以及一个即将到来的方向。
分别是,ToB企业服务,ToC用户需求,以及未来IoT物联网的未来。
ToB企业服务,区块链开放平台的战略布局
巨头的区块链布局野心其实比较明显,区块链本质上可以看成属于云计算发展的一部分,因此自然可以被各个行业进行拿去应用,而巨头都有着各自的云计算布局,因此各巨头也可以像此前布局云计算平台、地图开放平台、语音开放平台、人脸识别开放平台等等,同样布局区块链开放平台。
这里百度和腾讯的路线都比较类似,都是通过先进行金融领域的应用,待到有一定应用之后将其彻底开放。
去年5月,百度金融联合佰仟租赁、华能信托等,发布了首个区块链消费金融ABS,实现落地。而在7月份百度金融又联手瓜子二手车发布了首单场外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而到今年1月百度上线BaaS区块链开放平台,并宣布已有500亿的资产在其上运作。
腾讯的微众银行则上线区块链业务更早,在2016年8月上线了国内首个商用区块链开放平台,并于9月与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了一套区块链应用系统,用于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清算业务,而在去年5月腾讯也正式上线了TrustSQL开放平台业务。
除了百度与腾讯,阿里云也已有了区块链解决方案,而亚马逊的AWS也已经有了BaaS区块链平台。
IDC的《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指出,由银行、保险、物流行业推动的区块链服务市场需求,将在2018年达到21亿美元,相较2017年的9.45亿美元增长122%,在到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92亿美元,而中国届时将会坐拥1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因此,这也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技术服务,巨头搭建平台进行布局,也必然在情理之中,而同时,巨头也将面对来自第三方的区块链服务商竞争。
这就如同阿里云尽管已经很大,但仍然不妨碍其他云计算服务商的差异化发展。
ToC用户需求,向下游产业链整合布局
我在《比特币的未来会怎样?为什么ICO最终将会冷却?》一文中谈到,ICO最终会因为没有交易场景的方式最终进入冷却,大众回归冷静。
但巨头公司们则拥有海量场景,其可以围绕用户需求,通过区块链这一技术,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让原有的交易场景变得更为透明、安全、可靠。
这与柯达发行数字货币,并覆盖自身的轻量级的数字版权交易不同,巨头公司需对更为复杂的线上线下产业链进行整合,同时自身也无需发行数字货币,从中牟利。
而整合上下产业链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技术压根不是问题,各方利益的协同才是问题。
正如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所表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挑战并非在于技术,而是在于参与方们达成一致,这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利益纠缠。”
因此区块链的当前发展更像早期的O2O,技术不是重点,靠的是对利益链条的强势整合,不仅是苦力活,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推动的过程,并且巨头推动的过程也一定是由易向难,由轻到重,亦步亦趋的推进。
在这点上,蚂蚁金服的路线比较清晰,其从公益到食品溯源,也更符合行业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1)发展公益区块链,公益利益链条的整合相对于其他产业,阻力相对最小,因为毕竟公开、透明、可追溯这些要求是公益行业的立根之本。
目前蚂蚁金服在支付宝中上线了区块链资金追溯,而腾讯方面则上线了“寻人链”帮助父母更高效率的找回失散儿童,此外腾讯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助理总经理郭锐,在《区块链在腾讯的可能性》一文中也表示,腾讯也希望将公益进行上链,而支付宝方面则已经实现。
2)发展食品溯源区块链,很明显,想让商品上链相对于公益是一件更为困难的事情,商品供应商之间的利益纠葛问题也远比公益复杂,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京东方面在去年6月成立了“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运用区块链技术,蚂蚁金服则在去年11月,正式上线了自研区块链落地, 实现了新西兰26大品牌奶粉的区块链溯源落地,雅培、爱他美、惠氏、贝拉米等品牌全部上链。 在今年2月27日,天猫国际更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了海外商品的溯源中。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食品溯源本身也是一门生意,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食品溯源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世界食品溯源市场规模达111亿美元,保持着年均增速为10.57%,而未来还将扩大。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巨头介入食品溯源,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平台用户,从长远来看,还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布局IoT全面爆发的未来
IoT与区块链的结合,目前只是一个推测。
目前看来,下一轮的场景覆盖,很有可能来自于IoT设备的大面积覆盖,IHS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将在2020年达到207亿,而在2025年则将达到754亿。
回过头来看,今年阿里与腾讯目前的新零售大战加速不是没有原因,双方抢占的是线下场景,但是抢占之后一定不会原地踏步,搞搞会员绑定、促销之类的简单场景,一定会都会对线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精细的改造,那么未来必然就会有海量物联网设备的登场。
这点,亚马逊的Amazon Go做出了全球最佳示范,其全程监控、感应的AI技术实力,有着打开新一轮的场景覆盖潜力,而区块链技术也将其中找到对应的发展位置。
此外国内的小米拥有8500万的IoT物联网设备的覆盖连,日均活跃设备高达1000万,物联网设备规模数量目前为全球第一,而就在日前其也宣布进军区块链,并以3万到6万的高价月薪在招聘网站寻找能人,这里面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回到开头来看,阿里巴巴方区块链专利技术注册总量第一,但是却迟迟没有正式推出BaaS平台,可以推测其更多的精力一定用在了其他方面,很有可能是在为IoT物联网设备的区块链搭建做出准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