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言,复旦大学要拍一部《无用西东》。
这是清华大学《无问西东》上映之后的一个段子。而实际上,《无用西东》和《无问西东》讲的是同一层面的本质。前者来自复旦的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自由并非散漫,而是自主地选择,要知道越自由意味着越不自由,自由和自律的边界其实是一样的。而无用并非没有用处,而是说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去追求太功利性的目标。
和清华大学颇有渊源的高晓松,在2017年用他的一档节目《矮大紧指北》诠释了他的处世哲学。“闲情偶寄’、“文青手册“、“指北排行榜”,有太多工作和奋斗的“指南”教程,高晓松却在这一片功利付费浪潮中选择了关照人文成长的“指北”。
中年知识分子入场知识付费掘金的头部网红里,还有一位也是文青路线,他是许知远。虽然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访马东而走红。有人评论说,把读书当乐趣的人,选高晓松;把读书当生活的人,选许知远。
一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以一种白描描绘了这种生活:在工厂工作,每天早上大约7点就得出门,走过饱受污染的街道,进到工厂用同一种方式不停操作同一台机器,时间长达10小时,叫人心灵整个麻木。
赫拉利还描述了3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大约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来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聊聊八卦、讲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还不及曾经的原始人。科技的进步自然是让我们飞跃进入无限便捷的时代,但是文艺这件事情离一些人已经很遥远了。当下年轻人其实活得太紧,用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的形容来说,这是一个困局:
1、钱不够,得住在偏远的地方来节省房租。住在偏远地方,所以得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2、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用于提升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3、为了应付上涨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得承担更多的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4、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每天只是重复做同样的工作。
5、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同样适用于在北上广深奋斗的中国年轻人。中年危机、第一批90后已经秃顶了等等,一方面是自嘲,另外一面是年轻人紧追时代所显示出的无奈。高晓松在蜻蜓FM大年初七晚上(洛杉矶时间清晨六点)直播互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全世界的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纽约两平米的墙上凿个洞放一张床垫也能租金两百美元一个月,地铁里挤得一塌糊涂,洛杉矶一个城市人口超过美国42个州的人口。但如果不是每一个小城有野心的人,来到了北上广,来到了纽约和洛杉矶,它也不会那么吸引人,就是因为这些人来了,这个地方才变成了大家奋斗的地方,才变成了产生奇迹的地方。
所以高晓松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能量密度,就会最终选择自己能量密度匹配的地方、职业和组织。
我并不觉得高晓松的节目能够治愈焦虑,它在更多时候是青年的成长陪伴产品,它告诉我们的其实是,没有空闲,便无进步。真正的文艺青年,以文艺为第一态度看世界,以事功为第二态度,进退自如。
高晓松在《矮大紧指北》里讲了一段他和马化腾等一帮朋友钓鱼的事情。他说小马哥非常自律,每天早上6点起来跑步,然后再和他们一起跑十公里,身轻似燕。这一期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们见识到了与腾讯掌舵者不一样的马化腾。
健康的人生应该是既有眼前的苟且,也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正如高晓松在节目发刊词里解释的那样,高晓松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完整的价值观。而矮大紧是下里巴人,有各种各样愉快的想法。高晓松有很多理想,纵横四海、改造世界,而矮大紧最大的理想是“不劳而获”。
二
《矮大紧指北》算得上是去年一档现象级的内容付费节目,而如果从人文角度来谈,其并非 孤例。早前,蜻蜓FM已经推出了音频版金庸小说全集、《蒋勋细说红楼梦》,紧接着又和张召忠联手做了《局座讲风云人物》,和许知远合作了《艳遇图书馆》。
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上面也有不少人文社科类的付费节目。不过,在音频平台各自有了一定分野之后,各家平台有了不同的侧重,比如蔡康永的情商课在喜马拉雅FM就卖得很好,得到上面讲经济学的用户很多,相较而言,蜻蜓FM走的则是文化名人路线。
按照蜻蜓FM总裁钟文明类比出版行业的说法,市面上实用性付费产品是畅销书,而《矮大紧指北》、《艳遇图书馆》等人文性付费节目是长销书。畅销书每年都在换,而实际真正考验出版社的是长销书而不是畅销书。
蜻蜓FM管这类节目叫做“见识型”节目。高晓松此前表达其对知识付费的看法时也提过:“知”很简单,就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个没什么可付费的。但“识”是一个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的、最终形成体系的东西。当然“识”是更值得付费的。
高晓松和许知远的音频节目着眼点都在于“识”上。许知远因为采访马东而遭受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一类认为其充满了中年男性的拧巴,另一类则觉得他拥有这个时代缺少的率真和质疑精神。
李诞在《十三邀》里告诉许知远说,使他不让人讨厌的方法,就是让许知远采访所有人。被他采访过的马东眼中的许知远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洒脱、执拗又可爱的人,这是一个浪漫的大男孩,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在泛娱乐语境当中的坐标。图书馆是某种理想主义的象征,而艳遇则是自己好奇心的打开方式。在这个节目里,他不光读书,也带着你享乐。”
许知远的《艳遇图书馆》不是一档“一书一议”的读书节目,而是以城市为媒,将音乐、杰作、大师、女人共冶一炉。在节目中,许知远不是导游,而是一个漫游者,与听众们结伴旅行,抵达各自的文艺终点。
如果你在蜻蜓FM听过许知远与作家叶三的对谈,便更能看到他的另一面。在《十三邀》中,许知远带着怀疑的态度,希望采访对方表达自我,所以呈现的许知远相对单一。轮到叶三倒逼采访他的时候,许知远却也不得不说出“你老追着人灵魂深处拷问”。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最近三联生活周刊的付费产品朋友圈刷屏,很多年轻人订阅购买,这也同样说明了人文性付费产品的市场前景。
三
为什么说高晓松和许知远在这个时代显得独特和稀缺?
就是因为他们既和大众分享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的价值观,同时也能从容处理身上的职业属性。高晓松除了是《晓说》、《矮大紧指北》的主理人,同时也是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收到哈佛大学邀请后,他还要继续做点学问。
许知远除了是一个作家以外,还是单向街书店和单读科技的老板。他们二人把自己分成两个人,5%的知识分子与95%的社会人。5%时间与自己相处,95%的时间与社会相处,并且不要试图影响对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色,和高晓松同为60后的马东觉得自己底色悲凉,但我们看到的奇葩说马东是一个活脱的90后。70后许知远看起来天天皱着眉头,喜欢追问时代,但反而是一个乐天派。80后的李诞天天嬉皮笑脸,却是个虚无主义者。
80后韩寒最近接受一条采访时说,杂文这东西,无论起初三观多正,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容易变成一个鸡贼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样煽动更多人的情绪,当他发现自己有这方面倾向的时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与其说这是他们人生的矛盾感,不如说是能认清自身的多重角色以及局限,然后做一个行动派的文艺青年。
高晓松在音频直播中说,他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出麦克杰克逊那样的音乐,最好的东西都是上帝把着你手写的,那上帝什么时候拿你的手呢?你要花一生等着上帝哪一天握着你的手吗?“所以,我已经看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己在每一个领域的天花板在什么地方,人生苦短,还不如在每一个领域都试一试。”
高晓松和许知远们算不上大师,但他们提供了一种工作和生活的方向参考。而得益于视频与音频创作的基础设施完善,高晓松和许知远们有了更多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了解《矮大紧指北》、《艳遇图书馆》等人文性内容付费产品。成功固然重要,但“不读文艺书,再成功,也不可爱。”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