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近一年的法庭之争后,Waymo与Uber的自动驾驶专利权诉讼案于近日宣布和解。最终的结果,是Uber向Waymo支付0.34%股权(目前价值2.44亿美元)。但事实上,与Uber的官司解决后,一场更大的争斗正在展开,Waymo也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Waymo和Uber的官司,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行业的古老传统——被“老二”(也称后来者)超越的故事。如,IBM开创并推动了大多数公司使用数据库,但却被甲骨文做成了大生意;施乐硅谷实验室的很多创意,甚至早于苹果,但现在最辉煌的是却是后者……当每一次机会来临之时,似乎先驱总难避免被人弯道超车的尴尬。
“老司机”的苦恼: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
早在2009年,Waymo就进入了自动驾驶领域。彼时,这一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Waymo是一点一滴地做起来。Waymo不仅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了长达数年的时间,也耗费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当然,收获也是满满的。相比其他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目前Waymo在技术上有着领先优势。不过技术有优势并不意味着就能成长起来成为巨头,更需要找出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拥有自动驾驶技术,但是也必须去扩展这种技术,为人们提供真正想使用的服务。”目前,Waymo确实在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上存在问题。与福特、通用或丰田不同,Waymo既不生产,也不销售汽车。与Uber和Lyft等提供汽车出行服务的企业不同,Waymo也不提供覆盖范围极广的出行服务。
汽车行业巨头正依托于自身的制造能力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而出行服务企业也能够轻松部署、配备搭载自家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这就让Way很尴尬。如果不能寻找到明确的商业模式,Waymo这“老司机”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翻车”。
出路还没找到,但自己员工还不断开新公司
更让Waymo无奈的是,在出路还没找到的当下,旗下的员工就在纷纷成立自动驾驶领域的新公司。如,前Waymo工程师Dave Ferguson就负责监督一家名为Nuro的新公司,该公司正在研发用于运输和交付货物的无人驾驶汽车。另外一名前工程师Chris Urmson是初创公司Aurora的首席执行官。此外,前工程师Brian Salesky目前正在Argo工作,这也是一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但已经获得了福特汽车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失去这些具有超高研发能力的员工就已经是Waymo的损失,但如果他们还将Waymo的技术拿出去用,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Waymo和Uber死磕到底其实也是想“杀鸡给猴看”。Waymo拿出前员工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盗窃14000份技术文件的证据,并声称Uber的窃密给Waymo造成逾19亿美元的损失。
而在官司和解之后,Waymo还有可能对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继续穷追猛打,向他发起民事诉讼程序。其实Waymo乃至谷歌就是借这个机会去“提醒”那些离职的技术高管和工程师:不要用你们的张狂挑战我的忍耐力。只不过,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并不会因为Waymo去阻碍前员工的“独立”就会停下脚步的。Waymo要做的,始终是要抢先所用同类公司一步,完成自身可持续生态体系的构建。
原有优势正在被淡化
就目前来看,Waymo原有抢先入局、谷歌人才及资金支持等优势正在被淡化。比如谷歌此前建立了驱动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所需的专用硬件庞大网络,甚至还构建了适合于此任务的新计算机芯片,而这些技术目前正在整个领域中传播。此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运营的云服务获得巨大的计算能力,原有的研发阻碍已经荡然无存。
而且很多实力雄厚的汽车行业巨头认为他们会迎头赶上,在自动驾驶领域成为领先者。因为他们可以部署更多的汽车配备传感器,能够记录真实世界的相关活动。丰田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去年秋天接受采访时说就提到,“汽车企业收获数据的潜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企业,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如果Waymo还是醉心于技术研发却忽视了商业模式的搭建,那么自动驾驶领域的最终胜负还真不好说。就算是此次吃了大亏的Uber,说不定未来就会给Waymo来次“反杀”。(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