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亚马逊将裁减数百名员工,原因是该公司正在整合其零售业务,目的是将人力资源的分配转向那些正在迅速增长的业务。
这次裁员活动将在消费者零售业务中进行,其中包含了亚马逊旗下玩具、图书和食品杂货部门,以亚马逊的西雅图总部为中心,影响范围涉及亚马逊全球职员,为那些正在迅速增长的业务部门,如Alexa、AWS(亚马逊网络服务)以及数字娱乐部门等。,腾出人力资源分配的空间。
裁员≠濒临破产
亚马逊实力不弱,裁员消息也非空穴来风,如今公司发展状况良好,那必然是要优化组织结构,为新的业务增长创造空间。就像亚马逊扩大电子商务类别,如杂货、时装和家具,建立其云计算部门,设立亚马逊网络服务,还为语音激活的Alexa服务寻找新的用途一样,裁员是谋求新的更高效的发展。
亚马逊公司是一个巨人。亚马逊市值在2月6日曾一度超越微软,成为仅次于苹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全球第三大市值公司。
亚马逊出了名的一项原则是,任何新业务的创建团队都要足够小,只要两张披萨就能全部吃饱。原因在于这些团队小巧灵活,能够拥有独立的损益表。
去年贝索斯在全球新增了约13万就业岗位,还曾计划在美国开设第二个总部。截至2017年年底,亚马逊在全球的员工总数已达到56.6万人,较上一年年底增长了66%。因此裁员数百人,对体积庞大的亚马逊而言,是无关痛痒但有必要的。
此次裁员是亚马逊整体重组的一部分,亚马逊用大批机器人和计算机来完成原本由人类完成的工作,因此在电商业务领域进行裁员,依赖自动化完成新产品的需求预测和价格谈判等。“亚马逊的业务正在不断扩展,而不是减少。”
除了精简枝节,这位巨人还有野心
这位电商巨头或想在规模上追赶美国货运界两大霸主: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和联邦快递集团。
前路上两座大山坐拥巨大的先行优势。运送货物的时间长,管理运营已趋成熟。联邦快递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约650架飞机、15万辆卡车、40万名员工和4,800个运营设施,每天处理约1,200万件货物。联合包裹的业务规模更为庞大,每天处理超过2,000万件包裹,服务范围涵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的递送队伍包括逾500架自有及租赁的飞机以及逾10万辆汽车和用于运送包裹的其他车辆。
要想与之比肩,亚马逊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配备数千辆卡车和数百架飞机,并建设上千个分拣中心,每天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包裹。而实际情况是亚马逊迄今只租赁了不超过40架飞机,在美国订单履行中心、分拣中心和配送站,仓库加起来不到300个。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是亚马逊基本上以外包或租赁形式与快递承运商合作,目前自己并不持有资产。
亚马逊看中的这块骨头不好啃。硬骨头碰上硬骨头,亚马逊不会服软。
在侵蚀这两家包裹递送巨头的
企业对消费者市场的影响方面,亚马逊做过多次努力。例如发展新递送服务,保证更多货物能在两日内免费送达,同时缓解其自身仓库超负荷运转的局面。作为递送服务的一部分,亚马逊将负责从第三方商户的仓库中收集包裹,并将这些包裹送至消费者手中。虽然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和联邦快递集团仍可能在这项服务中被用到,但亚马逊将决定包裹的递送方式,而不是将这一决定权交给卖家。
亚马逊还准备推出一项针对企业的快递服务 “Shipping withAmazon”,服务亚马逊网站上的独立商户,也对准平台以外的商家,以此来壮大势力。但这套路与京东撞车。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首,京东还想在亚马逊的地盘上辟一块天地,在物流市场分一杯甜羹。可谓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对与亚马逊来讲,梦想总是要有的,见不见鬼倒是其次,要的就是引领作用和凝聚力。
零售外壳装不下亚马逊了?
一家成功的公司在主营业务上“登峰造极”之后,寻求多元化发展几乎是必由之路。杰夫·贝索斯不满足于亚马逊是一家零售公司,做起了服务生意,而且最关键的是,亚马逊就是自己服务体系的最大客户。
亚马逊在国际上风生水起,对于那些冲出海外的零售巨头来讲,亚马逊的实力和野心还是有可取之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