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将催生IoT大爆炸?科学家预言的2018靠谱吗?
年末年初,预测明年的风口近乎是所有科技媒体都会做的一件事。
玩得更高级一点的,会邀请各路大神来一起加入预测大军。而审视一下他们的预测思路,分析这些预测中的关键点和未知因素,其实也是蛮有脑洞的一件事。
比如说,我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是阿里巴巴旗下12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AI等前沿技术将在2018年如何影响世界做出了自己的预测。稍加总结之后我发现,这些科学家对于今年的科技趋势,竟然保持了非常高度的一致性,甚至有些判断可谓惊人。
这件事或许值得说道说道….
总体而言,这12位科学家认为接下来这一年,量子计算、无人驾驶、区块链都会各自发展。而AI技术将在这一年进行多个领域的转型和持续渗透。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普遍认为随着AI技术成熟加速,IoT领域将迎来真正大火大热的一年。
事实真的就会如此吗?
显然,科学家对技术的全面认知,是普通科技爱好者难以比拟的。但技术与商业间的跨越度,却可能是科学家身份的信息盲点。本文将会尝试总结和分析科学家眼中的2018科技圈大事件。另一方面,也会分析哪些因素可能给科学家们的预言带来阻碍和反制。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相对合理准确的技术趋势认知。
既然是个预言类文章,那么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截个图,放到一年后看看。假如事实真的如本文所说,一些新的风口正在酝酿爆发——那么不要谢我,荣耀属于科学家们!
AI面临三个拐角:人工智能转型会成为IoT导火索?
这12位科学家,大部分致力于AI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所以对AI的预测也非常丰富。总结一下,他们对AI在2018年的趋势判断差不多可以归纳为三点:
1.消费商业的AI技术从边缘走向核心,AI进入各个细分产业当中,机器视觉依旧是主要手段。
2.AI的技术关注点从深度学习转移到其他领域。强化学习、小数据学习等技术手段开始得到重视。
3.多模态的AI连接会成为主流。语音交互、机器视觉、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在统一设备或场景中的融合将成为主流。
这三个判断或许意味着,在科学家们看来,“转型”即将成为2018的AI年度关键词。比如我们习惯用单一技术支撑消费级产品的思路将会被打破。而深度学习作为今天AI产业中最主要的实现方式,也在经受着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质疑。用一些其他的机器学习技术来弥补深度学习的不足,唤醒小成本、快速完成机器学习的可能,在今天的学术界已经成为主旋律之一。
算力与数据成本降低、多模态融合技术成熟的AI,将更有可能快速进入各个细分领域和细分场景中。另一方面,深度转型意味着在几年中已经成为习惯的AI技术与产品思路可能要迎来重大调整,很多基于AI的商业变现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最直接的改变,可能将发生在IoT领域。
毕竟当自然方式的人机交互成熟度极高、成本快速下降之后,IoT产品将迎来极大的商业上升空间——想象一下,物联网设备能看懂、听懂你的各种需求,完全不需要显示屏和按键,价钱又很实惠,那当然卖的好了…
总体而言,阿里科学家们的AI预言,对产业整体还是抱有比较轻松乐观态度的。但问题可能在于,目前已经开始的AI商业试探,是否准备好开始迎接各领域一起爆发的AI转型?当深度学习失去霸主地位,感知交互方式迎来全面升级,目前我们看到的AI产品可能会快速被迭代。这当然可能引发产业阵痛。
还有一个AI风口值得被注意,那就是随着视频理解和AI编辑技术的进步,视频行业可能会在2018变得不一样。AI变脸、AI广告植入、AI分析视频内容等等技术,都在把视频变成一个可以随意拼接的“大玩具”。随之而来的新玩法和新市场,在2018可能是个大事件。
视频产业可能爆发,或许也意味着内容创作者将迎来新风口。但随之而来的监管风险和道德压力将会成为变量。用AI干坏事,或许会成为年度关键词之一。
科学家们说,IoT要迎来爆发元年
让我们说回被科学家们集体看好的IoT。
物联网已经被说了很多年,而且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环境感应设备等等确实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以物联网取代互联网,好像始终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商业风口也迟迟没有打开。
但令人意外的是,AI以及数据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貌似在集体看好2018年IoT领域将迎来真正的大爆发。这当然得利于AI交互技术的成熟,可能导致IoT设备的用户体验空前提高。同时也有赖于AI芯片继续成熟后IoT的多重成本会快速缩减传感器系统运作效率将大幅提升。
对于IoT的大爆发,科学家们给出了相当“刺激”的预言。比如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语音交互首席科学家鄢志杰就认为:“从2018年开始,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将开始彻底摆脱任何形式的交互界面,变得更接近人与人的交互。”显然对于AI支撑的IoT硬件抱有极强的信任。
总结一下科学家们的IoT预言,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1. 随着IoT硬件可以听懂、看懂、感知懂人类,其用户体验将获得空前的提高速度。
2. 人机交互将在2018年将彻底摆脱屏幕,人机将像人人交互一样完全使用自然方式。
3. 随着IoT崛起,手机将不再被重度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在2018彻底结束。
4. 当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到来,语音为主的智能IoT设备将在今年大量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显然,这些预判是非常激进的。大概在科学家的认知中,目前AI带来的人机交互新模式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成度,甚至可以期盼某个技术临界点。能够运用大量传感设备,综合语音、视觉、动作、温度等数据,实现全自然化的人机交互已经不难实现。
一旦这样的技术体验进入生活,带来颠覆式影响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商业迷途与产品静默:IoT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但IoT设备真的会进展如此之神速吗?
尤其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手机真的可能被快速被取代吗?从商业进程上看,这可能是相对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即使假设科学家们所判断的,比目前IoT硬件水平高一段位的消费级硬件出现在市场上,还是会受到来自成本压力、市场认知和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潜在威胁。
一方面IoT设备迄今为止没有拿出绝对有价值的消费级应用,短时间内会凭空出现一个大爆款,开始颠覆市场格局,目前还只能说是个未知数。而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即使IoT设备可以全面进行自然的人机交互,那么交互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一个有待解释的事情。假如目的是智慧智能家居,但中国目前的家居设备本身智能化还不够。假如是以娱乐、工作等为目的,那么自然交互似乎还没有一定能取代自然界面交互的理由。
另一方面我们会看到,虽然很多预言都认为IoT将大幅度侵占手机的使用时间,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但手机也在越来越注意集成AI能力,究竟是用家庭IoT设备取代手机,还是反过来用手机取代音箱,大概还需要产品实践向我们证实。所以这个层面科学家们的激进断言,恐怕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界因素抵抗。
普遍来说,IoT设备虽然有AI技术的高饱和度支撑,成本门槛也在快速下降。但迟迟无法找到合适的商业入口,并且难以交出令人满意的产品答卷,会构成其主要的两大软肋。这可能不是科学家的领域,但却影响着产业风口的释放效率。
但无论如何,去界面化、结合大量传感器的IoT设备,将在2018迎来全新的机会是非常靠谱的。AI、IoT、量子计算、无人驾驶、区块链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正在坚持不懈的自我修炼,一点点进化和融合着。这一年的科技圈,至少应该是不怎么寂寞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