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就是情趣用品电商平台“春水堂”名称的由来。在之前发布的文章《我把跳蛋放在了书桌上,转头和一家情趣用品电商聊了十个小时》中,锌财经潘越飞采访了情趣用品行业内知名度最高的“春叔”蔺德刚,他从2003年开始涉足情趣用品行业,目睹了15年来整个行业的风起云涌和沧海桑田。
自 1993 年第一家情趣店开业至今,国内情趣用品市场一直在“低调”中前行,和情趣用品进入中国的曲折路径相比,成人用品电商在中国的发展异常顺利,春水堂就是这一波红利的受益者。
我入这行是2002年底,其实在2003年之前,线下情趣用品店都是一桩好生意。
当时街边的情趣用品小店,都长一样,就是两扇玻璃门,然后玻璃上贴着字:性保健。里面产品不多,也不卖情趣内衣,一般就卖自慰器。产品的设计很传统,很原始,就是咱们讲的阳具、屁股那些东西。
这种店之前活得特别舒服。当时我们的供货商跟我说,他们最辉煌的年代,就在2000年和2001年,我入行前一两年的时候。这种店都不大,30个平方,租金很低。三四千块就可以在北京很不错的位置开一个,一个月下来能够赚到差不多三四万块,一年下来可以在北京买套房子。
开个店,什么都不干,卖货就行了。当时的情趣用品特别贵,而且这种东西大伙不会跑几家店比价,进门就是有需求,憋得不行了,也觉得不好意思,进门,多少钱,一千块,买了就走。
在当时,一千块都不是最贵的。很多线下店的玩具、仿真阳具,特别普通的随便一卖也要四五百块,稍微大一点,有点造型的,比如女性臀部,成本很低,一到店里就卖一千五。当时北京一个普通白领月薪也就两三千块钱,就算一款最便宜的情趣用品也要他们月收入的10%。
2003年最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月就做了三万块,第二个月六万块左右,到第三月的时候,十万块上下一个月。做了一年,去掉租房各项成本,存了30万,其实是可以在北京买一套100平的房子,但是我没买。
我后来觉得这一行赚钱是赚钱,但是说出去不好听,人家问我干什么,我根本不好意思说,就把钱投去做互联网营销公司,但是阳春白雪那些又不赚钱,后来又回来了。
因为我本来就是做互联网,所以对互联网新生的事物都了解。2001年和2002年,就有了最早做O2O送外卖的雏形,还有易趣那种线上交易平台,2003年的时候,淘宝成立了。我当时就觉得对于情趣用品行业来说,电商具有天然的优势,就是它能保护隐私。
我那时候做过聊天室调查测试,用女孩子才会用的ID,设置自动回复,自动回复对方,我是卖成人用品的。测试了一个月左右,我发现每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销售额,这个方法能赚钱,我就自己做了一个独立的电商网站。
那个时候在PC端上购物流程和现在也差不多,当时速递局还做鲜花速递,所以物流到货还好,也就三四天。就是支付很麻烦,也没有支付宝,要去银行柜台转账,这就要求先收款。那时候网购还没有信用体系,唯恐我付了你300块,结果拿回来一块砖头。
这是比较麻烦的,还好后来有了货到付款。北京邮政速递局是全国邮政里面最早做货到付款的,我们马上找他们签了货到付款的协议,给了一个编码是8601,那时候应该是全国前五家做货到付款服务的电商。
我觉得,当时我做情趣用品电商赚的叫机会主义的钱,就是属于你比别人更先洞察了生意机会,干了别人没干的,而且那个时候做这个行业的人本身就少,价格也不透明,只要进场就已经赚到钱了。
2005年底,我们决定做线下加盟店。
当时的特许经营在中国是一个很热的商业模式,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风口。那时候电商环境还不够成熟,大家又在讲“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价值是足够吸引人的。像李宁、安踏这种著名的消费品牌都在大幅地扩充线下,所以那时候大家都想靠得线下渠道来得天下。
我们2006年筹备了一年,2007年开始招商,当时是想把春水堂从一个区域性品牌变成一个全国性品牌。开始做之前,我们算了,我们的盈亏点在100家。
加盟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是有规模效应的。单店的销售额绝对是不高的,而且加盟费根本不赚钱。因为加盟要有两个体系:招商体系和管理体系,招商要有招商团队,然后要有运营管理团队。加盟商你招了你就要管它生死,不能说把货运来就完事了。运营管理要督导下面的店,还要保证成活率、黏性这些,都是有成本的。
100家是一个平衡点,就是我们一开始肯定是亏钱的,到了100家之后就可以盈利。
实际上加盟这个事情在中国,后来变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常的加盟模式其实就两种,一种叫委托经营,就是你出钱开店,然后我直接来管理;另外一种情况更多,是你用我的品牌,然后你自己管理,我给你提供培训和供货,让你有能力做这个生意。当时我们就是后面这种方式。
不过慢慢就出现了一些骗局。很多集团特别会忽悠,差不多算骗吧,做一个品牌,比如早些年韩国服饰流行,那么就起几个特别像韩国名字的服装品牌,忽悠一下加盟商,一个品牌名字甩出去就可以收几万加盟费,然后这拨忽悠完了,再换个商标换个公司。
我们2005年开始决定做加盟的时候,整个行业有三四家在做,桔色比我们早一年。2008年,我们的加盟店数量达到了100家,不过在年底的时候,我关掉了这100家加盟店。
因为我发现加盟的问题越来越多,最难的就在于管理。当时说中国有两种人做加盟,一种是想骗钱的,不管你生死,谁来我都让你进来;第二种是真的想做事的,早年小肥羊就很典型。
加盟商很聪明,就是当你想好好做一个品牌的时候,加盟商总会想办法去节省成本,包括私下进货等等,所以这些都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最后,我发现我们是有点高估了大家的契约精神。因为我们是很透明的、开放的,这其实是互联网环境的一套生存方式,我们把线上的生意逻辑搬到线下来,但是发现根本没办法推进。
后来的2009年到2011年,是电商的黄金时代,电商的基础环境、网购人群,包括支付、配送都好了很多,线上成为一种更加猛烈的趋势。2005年还在喊“得渠道者得天下”,结果三年以后,大家都在拼命做电商。
2009年,我们花了整整一年来擦加盟留下来的屁股。后面我就再也没考虑过线下,包括有段时间做得很火的自动贩卖机,我们一直在追数据,但是后来发现同行的数据并不理想,就没有介入。
从1993年国内第一家成人用品商店到现在也20多年了,线下小店的模式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电商不一样。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线下店的数量也一直在萎缩,越来越多的线下小店是支撑不下去的。
2013年底拿了第一轮投资之后,我们的判断是:垂直电商本身应该会成为这个行业的未来。
2009年到2011年是垂直电商成长的时代,那时候京东还是垂直电商,大平台只有淘宝和易趣。垂直电商行业受到很多关注,2014年的生鲜和2015年的母婴变成投资热点,包括O2O。其实2011年下半年垂直电商的投资遇冷,导致2012年整个电商圈开始反思,垂直电商是不是骗子,因为它不赚钱。当时的共识是:标准垂直电商是没有钱的,标准的属于平台,属于淘宝、天猫。
而非标品,垂直电商是有机会的,情趣用品就是非标。所以2012年的结论是,情趣用品垂直电商是有前途的,尤其是在渠道和品牌方面。
2013年其实是B2C电商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变化特别快,大家都注意到了阿里系和京东的变化。京东是B2C,天猫也是B2C,而淘宝是C2C。2013年底我们判断,自己没品牌,光做渠道,这个事情不是未来,为什么?因为你跑不过巨头。
零售的本质,其实永远是成本、效率和体验。作为一个垂直电商,其实无法做到啥都有,因为你的流量不匹配,你的资金不匹配,你的销量也不匹配。即使你拿投资拿到一个亿,两个亿,三个亿,你的体量都无法改变整个产业链,所以你做不到成本上绝对的优化。
像聚美优品一年销售额大几十亿,对化妆品来说,这个盘子已经不小了,但对于整个化妆品行业来讲,它的影响微乎其微的。作为一个垂直电商来讲,当你无法大到从本质上去改变产业链的时候,你是不具有永恒价值的。
买卖只有两种,一种是信息差,一种是价值差。价值创造的收益是永恒的,但是对垂直电商来讲,你的体量无法大到改变行业本质的时候,其实你赚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在一个信息流通超级快的时代,赚信息差的钱,其实会变成短钱,不可能是长钱。只有品牌拥有永恒价值,并且随着时间做加法。
我们之前跟品牌商合作,但是品牌商大部分也都是找工厂代工,OEM,我们做零售做了这么久,跟他们打交道,他们所有的成本、多少工、多少料,这个料有什么差别,我们都很清楚。
一个震动棒,成本差来差去,不算包装的话,差个五到八块。但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上会被放大,工厂拿出来的成本乘以2给我,然后再乘以2到3给消费者,最低就是15%的成本差,这个链子是有问题的。
所以大概到2014年,我们就找工厂直接做OEM。自己做品牌商的话,差不多30%的毛利,就是它的成本价除以0.7。比如它的成本是100块,除以0.7大概150块。
其实情趣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差不多,都是大众印象里非常暴利的行业。化妆品的原料成本相对可忽略,营销成本占极大多数,安全套行业也是暴利的,就是安全套的产品成本很低,售价一般是成本的10倍甚至20倍以上。情趣用品是相对的高毛利,情趣用品行业跟服装业差不多,对比安全套没有那么暴利,但比3C的毛利要高。
2014年我们做自己品牌和产品,然后2015、2016两年是加速,变成我们自己设计大量的模具,去工厂开模。2017年我们自己做了两个工厂,原因是我们在国内的链条做国内的OEM是没问题的,但是国际链条做OEM搞不定,也就是说我们代工厂拿了利润之后,我再加价卖给老外是不OK的。
我们做工厂的目的是要解决国际链条,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国际化市场的事业。我们2013年底决定从纯电商变成电商+品牌,到目前为止,我们品牌的销售规模已经大于电商的销售规模。
2016年,我们和其他两家情趣用品企业先后登陆新三板。
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情趣用品产业会是一个稳定上升的朝阳行业。这是因为消费者的变化,我印象中变化的分水岭是在2008年。
其实从2005年开始,80后的趋势在上涨,但是2008年之前仍然是70后主导。2008年,80后开始跟70后旗鼓相当。早年是单身的自慰人群在用,到2008年变成情侣夫妻,情趣的属性在增加。两个人玩和一个人用,需求是不一样的,两个人是要好玩,一个人是要给力。
其实用户的分布跟收入的关联度没想象中的高,更多的是性观念。我们在2013年在北京做过一个用户画像,当时连续选了500个北京用户的地点,在地图上标点,根据这个点的密度来看北京市的用户分布。
当时结果非常有意思,北京市CBD一带最高,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但是另外一个预料之外的是金融街,金融街很小,我们发现金融街的密度和CBD的密度是一样高的。其次是海淀,就是中关村一带,南城是最低的,因为北京南城是偏老北京居多。那时候大伙富裕度差不多,CBD还是领风气之先,金融街也是,因为金融人的观念会更国际化。
其实从现在的数据来看,60后已经退出了性快乐市场,70后已经迈出去了一条腿。80、90是主力军,而00后也已经17岁了,现在很多城市的初夜年龄是在16岁上下,其实00后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
但是我们也发现,如果我们只关注那些年轻的用户,其实就把自己局限在了玩具端,觉得两性行业就是情趣用品。其实情趣用品在国内的市场也就200亿左右,它其实不是一个巨大市场。
而且虽然全社会的性观念在逐步开放,很多人很看好它,但是从整个情趣用品行业的成长速度来看,真的很慢,特别慢。
我跟朋友讲,如果不是因为进这行好几年,退出成本太高,我就不做这行了。因为我也不算笨,我觉得可能我进别的行业,成就是做这个行业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而且现在是有劲没处使的感觉,因为广告行业限制那些东西,会让我的团队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们在中国也算是最早投搜索引擎广告的几家之一。当时的监管没有这么严格,线下大众广告不OK,但是线上搜索广告是OK的,最早中国的搜索引擎是搜狐和新浪,当时百度是2004年开始独立做2C的产业,2003年之前是在给新浪做技术提供商。所以在还没有baidu.com的时候,我们就在投搜索引擎广告了。
我们没那么笨,我们没往色情网站投放过广告,或者自己做一个两性社区,其实做情趣用品,这种方式肯定是最快的,又便宜流量又高,又跟你很契合,就是一种捷径。但是有一个问题,容易猝死。
做黄色网站起来得很快,但赚的钱都被用来买命了。这不光涉及到产品,而是整个利益链的问题,在色情网站上投广告,本身就代表支持色情网站的发展。
我们是跑过了这个行业的全周期,2006年之前是论坛时代,新浪、搜狐的两性论坛非常火,2006年之后人气就很淡了。这种淡不是因为它没有人需要了,是因为自律。对于读者的胃口来讲,大多数人还是想看一些小黄文。要嗨,看起来带感。但是这些论坛后来开始自宫,提高审核门槛,小黄文发不出来。
性内容在雅俗和低俗之间、色情和情色之间的边界非常模糊。我们在国内做情趣用品,永远没办法像国外那样,我们一直在承担这种风险,踩钢丝一样,在左和右之间没有边界。一不小心,就是生死问题。
我是一个偏保守的人,我不愿意冒很大的风险去做营销、去引流。情趣用品行业的竞争更激烈了,我就发现,性健康绝对是一个被低估的产业。
这其实是我从劲酒的财报中领悟到的。劲酒属于药补酒,虽然在宣传中并没有提及壮阳的功效,但是很多男性消费者都认为喝后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劲酒2015年是70亿的销售额,2016年就飙到90亿。其实他们就两款产品,一个二两装的劲酒,一个一斤装的。
当时我看到财报就崩溃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劲酒只是的是滋补酒的一个细分而已,它占到整个滋补市场可能也就一成两成,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理解为,男性的一个滋补大品牌一年销售就是百八十亿,那么可能男性滋补市场是一个大千亿的规模。
这也是我们从2017年开始发力的领域,目前性健康的市场和情趣用品已经是1:1,后面应该会远远超过情趣用品端。情趣用品目前只是增量市场。千万亿市场规模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一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但目前来说并不算是很大。
议
1.随着性观念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情趣用品这片蓝海,前几年这个行业也受到了一波资本的青睐,但是风头过去,这个行业依旧没有如预期那样迎来爆发。又有人开始质疑,这个行业是否存在假虚荣?
2.情趣用品行业存在特殊性,它成长于灰色空间之中。业内人士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不会突然爆发,只是持续稳定地缓慢增长;
3.目前整个情趣用品行业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头部品牌,这与当下的监管尺度相关。像杜蕾斯这样的计生用品可以获得监管的豁免权,但是情趣用品行业在短时间内难以迎来春风,这对于线下品牌来说会是更加残酷的事实。
文章∣崔老师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手绘∣陵鱼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