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不管从渗透率、月活还是用户规模来看,共享单车的格局似乎都已趋于稳定,ofo和摩拜坐稳一、二名宝座,大幅拉开与第二梯队的差距。

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但最近共享单车市场风云再起,先是坊间传闻滴滴拒绝在阿里投资ofo的协议上签字,是因为ofo和阿里想借此洗掉滴滴的占股,于是滴滴复活了小蓝单车,并准备找供应商做自营。不仅于此,市面上关于ofo 、摩拜、哈罗单车即将完成最新一轮超10亿美金的融资不绝于耳。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中,让原本即将踏入理性化的赛道又起千层浪。

一、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可能这个逻辑都未必成立

时点不一样了,如今共享单车真正的壁垒不只是“钱”,更重要是“准入牌照”。

朱啸虎曾提出“ofo要和时间赛跑”的逻辑是有道理的,在没有政策限制的野蛮生长阶段,“钱”就是壁垒,谁更快,抢占市场份额就更多。如今这个共享单车发展的黄金时间窗已经过去了,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已陆续出台了各项管理办法以及限制供给的措施,现在再想随心所欲地大规模铺车毫无可能。

前不久1月19日,滴滴刚发布小蓝单车在深圳的公告后就遇上政策阻力,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紧接着发表声明称,在小蓝单车押金、运维不到位等问题相应处理结果明确前,不得以小蓝单车的名义在深圳运营和投放。显然,“准入牌照”对新入者并非那么容易拿到,小蓝和哈罗正在为之努力的同时,在ofo和摩拜已然开始享受政策壁垒优势。

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政策“限投”背后,是共享单车在大部分头部城市已触顶天花板,增加同质供给毫无意义。

以杭州为例,在2016年上半年,整个城市的共享单车总量才3万,当时的报道都在说:“谁铺车量大,用户可用范围内的车越多,体验就越好。”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疯狂攀升至40万,新闻里某共享单车企业的调度员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车没地方投。”

不管是街边核心商圈密集的黄橙二色,还是大规模报废的“单车山”,肉眼可见的是:共享单车大跃进,导致供给不足变成了供给过剩。

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尤其是供给过剩时,再增加同质供给是无意义的。现在切进来的滴滴,在本质上与ofo摩拜并无差异,没有任何技术进步或者用户体验的创新,这种投放对市场是种扰乱,并不是有效供给。这就好比马车已经泛滥,除非你搞火车,不然为何要继续投放马车增加供给呢?

为再造ofo所付出的代价值得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就小蓝来说,如果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把它扶起来。首先,要考虑投入30亿人民币铺1000万辆车,这对滴滴并非小钱。其次,如果要解决牌照问题,就要先解决小蓝之前未清理的财务问题,把运维成本和退还押金成本一起算上,这还不一定能行。就像之前美团打车来吃滴滴自己这块蛋糕一样,刚出手就被北京叫停,想让小蓝去吃ofo和摩拜的蛋糕也没那么容易。当一个市场趋于规范,有了监管后,对先发者就是一个巨大的壁垒。

最后,可能花上几年,也造不出一个ofo,因为在服务几乎同质的情况下,ofo和摩拜已经抢占了消费者心智,拥有品牌优势,用户没有理由去迁移。除非在ofo和摩拜收费的情况下,小蓝免费还送钱,但一旦滴滴开始这么搅局,那只能大家继续消耗战,都收不了钱。这时又回到原点,同样不收费,ofo和摩拜的用户为啥要走呢?绕了一大圈,最后这结局值得吗?

以更广泛的视角来看,先不去考虑能不能,那么不仅是小蓝,任何这一切在饱和状态下增加增加无效供给的行为都是在耍流氓。任何创业项目最终看的是创造了怎样的商业与社会价值,而现在非但看不到新价值创造,反而是投资人的钱在无意义地烧,社会资源被严重浪费了。

二、这波棋局异动,某种程度上更加证明了“共享单车”赛道的价值

从大出行的角度看,相比打车出行,共享单车在人群覆盖面与消费频次上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出行入口。

极光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ofo在一线城市用户喜爱偏好已经超越滴滴出行、摩拜,登顶出行行业榜首,成为第一出行入口。高频入口流量成本低,今后延伸更多低频高毛利业务的可能性也更大,这也意味着其中的战略价值远比当下高。比如摩拜将高频流量导到首汽,就是想去切滴滴最肥的专车业务。

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从信用征信的价值看,共享单车是最重要的消费场景,且客单价很低,相比补贴其他品类获取征信数据而言,吸引力太大了。

根据QuestMobile的年度数据,去年12月份时ofo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3581.90万,摩拜是3134.77万。基于共享单车本身与用户信用、移动支付相结合的特征,这个量级的活跃用户数据已经能构建一套成体系的征信系统。如果蚂蚁金服希望打造无现金社会并成为超级入口,那共享单车就是性价比极高的重要“武器”。

从物联网的视角看,在出行场景下,共享单车是连接最多消费者,获取最多智能设备连接的场景之一。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移动出行设备也是智能的,可以和交通灯等其他物联网设备相连接并提供服务。而共享单车作为第一出行入口,将是大趋势的直接受益者,与各种智能设备结合发挥协同作用,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更恰当的服务,积累更多高价值数据和变现可能。

总而言之,赛道本身价值巨大,这是滴滴不舍得放弃话语权,腾讯加持摩拜,阿里砸了ofo还要砸哈罗单车的本质原因。

三、博弈仍在继续,终局扑朔迷离

行业默契被打破,情况更加微妙复杂。原本滴滴不入局,行业是有默契的。上半场跑马圈地,下半场ofo和摩拜将进入到常态化运营的阶段,比如:正常收费,精细化运营,努力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实现正向现金流。但现在这一切似乎又开始倒退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商家混战是件好事,百姓能多享受一段免费骑行的日子;但从商业本质而言,这是不靠谱的,通过并购结束恶性竞争,放弃烧钱,才是商业常态。

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这不是创业公司间的简单竞争,说到底还是AT的博弈。道理大家都清楚,但各方打的算盘不一。就在12月份,蚂蚁金服投资哈罗单车的前一天,马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知道腾讯希望共享单车企业合并,还说了这么一句话:“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 这是博弈的结果还是过程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现有复杂局面之下,没有人能断言共享单车的未来到底如何。

一切皆有可能……共享单车的局中局,将是一部年度大戏。

文:钱皓,潘婕亦有贡献。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1-26
有必要再造一个ofo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不管从渗透率、月活还是用户规模来看,共享单车的格局似乎都已趋于稳定,ofo和摩拜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