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注意到,搜狗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两款翻译类智能硬件:“搜狗旅行翻译宝”和“搜狗速记翻译笔”,两款产品搭配双麦克风阵列降噪,支持英日韩俄德等17种语言与中文的互翻功能,定价分别为1498元和299元,将于3月12日在京东首发。
这不是搜狗第一次做智能硬件——前几年搜狗一直在做糖猫儿童手表,出货量百万级,成绩还可以。不过,智能翻译机是搜狗第一个AI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这次合作伙伴大会是搜狗IPO后第一次重要活动,搜狗发布两款看上去比较小众的翻译机,有些让人意外。不过,在我了解了翻译机市场后,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小众的硬件产品,而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智能硬件品类,而在众多的翻译机中,搜狗的两款翻译机除了价格有竞争力外,支持语言数量最多(17种),支持离线翻译也是一大卖点。
智能翻译机市场正在升温
此前,互联网在线翻译应用已有不少,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搜索引擎的翻译产品。手机安装这些App就可以做翻译,不过用手机App做翻译有两个缺陷:第一个是依赖网络,特别是出国时网络状况可能不好,在线翻译难以实现;还有一个原因是受限于硬件能力,手机降噪能力一般,在户外翻译时语音识别能力较差,正是因为此,专注于翻译的硬件形态“智能翻译机”出现了。
在网上看了一圈,发现在搜狗前,智能翻译类的硬件产品已有不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智能翻译耳机,比如google的Pixel Buds翻译耳机、科大讯飞的Bragi The Dash pro等等,依赖手机App的翻译结果;第二类是智能翻译机,比较知名的有科大讯飞晓译翻译机、魔脑翻译机、分音塔准儿翻译机、网易有道智能翻译蛋、百度共享WiFi翻译机等;第三类则是可与人工翻译员直接连通的翻译机,2017年底,传神语联网面向商务人士推出了真人在线翻译机TransnBox,支持十二种语言互译,用户确认翻译需求后就直接连线真人译员提供同传服务。
第一类智能翻译耳机相对于手机App翻译来说没本质变化,第三类连接真人在线翻译的需要按时间付费,只适合少数群体。因此目前爆发的是第二类翻译机。在京东搜索翻译机,发现就有多达38个品牌,不少产品评论都超过1000,可见翻译机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热门,从评论来看,购买翻译机的人士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经常出国或者要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商务人士,现在翻译行业常规的贴身翻译价格是5000—10000元/天,成本很高。而且一些场合比如广交会期间,参展人士往往一天内要与多个语种的人士打交道,很少有翻译可以精通多门语言,因此翻译机正在成为这个群体人士的刚需。
第二类是热衷于出国旅游的驴友。以我本人为例,去美国这样的英语国家还能应付,但去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时,很多时候比如点菜、问路时,就会遇到麻烦,部分场合可以用搜索引擎解决,但很多时候信号很差,很是不便,购买一个翻译机随身携带,就成了资深驴友们的选择。针对此,有一些公司推出了面向旅游场景的翻译机,比如日本Logbar团队就发布了名为ili的随身翻译机,支持中文、英文和日文之间的互译。
第三类是国内经常要接触外语的学习人群。比如学习外语、听英文课程、参加国际论坛等等,都需要用到翻译,因此,京东翻译机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卡西欧等面向学生的电子词典类产品。此外,一些有外国人的学术大会会采取同声传译,同声传译的收费都是以秒计算,十分昂贵不说,其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和缺乏领域知识,在大会上的体验并不算好,翻译机也成为这个群体的选择。
搜狗此次发布的两款产品,旅行翻译宝主要面向商旅人士,速记翻译笔则是面向学生等教育群体。结合搜狗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翻译、语音技术上的多年积累,搜狗翻译机想要打的卖点是离线翻译和翻译准确,对于正在升温的翻译机市场可以说是再加一把火。
翻译官已成最危险的职业?
在翻译机这个产品形态出现前,在线翻译工具早已普及:科技博客用翻译软件来翻译硅谷资讯,大学生使用翻译软件阅读英语论文,海外旅行者把翻译App作为手机必备应用,曾是一个很专业技能的翻译,在部分场景中已经完全被机器取代。当然,在线翻译软件一直无法取代特定领域的翻译,比如政府首脑会面等正式场合的贴身翻译,国际商务中的贴身翻译,会议现场的同声传译,电影字幕图书等大众出版物的翻译,等等。
翻译机的出现则表明,过去难以被取代的一些翻译场合,特别是线下翻译中的部分低端翻译场合,可能会被机器取而代之。
商务旅游贴身翻译将部分被翻译机取代。翻译机出现的本质是人工智能的软硬件结合——正是因为有了人工智能技术,才可以有日益精准的语音识别率和语义理解能力,同时翻译本身在引入神经网络技术后,也更加精准,搜狗语音识别率目前已达到97%、智能翻译准确率同样达到这个水准,这是搜狗翻译机主打准确率的底气。因此,表面上看是翻译机取代了低端翻译,事实上是人工智能。
记得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发布了实时翻译产品——王小川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被实时转化为文字,同时文字被转化为英文字幕,整个过程只有2秒,这样的场景,在我参加的越来越多的大会上出现。尽管目前大会都会配同传,但很多听众已经选择不去领取耳机了。我想未来我们参加国际会议都不再需要佩戴同传耳机,只需要看实时字幕即可,会议主办方可以省下同传成本。
商务贴身翻译和会议现场同传后,会不会有更多的翻译职业被取代?我想可能性是有的。小众电影或者网络视频的全球化发行,可以通过智能翻译技术自动生成字幕;自媒体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智能翻译技术自动转化文章到不同的语言版本,或者翻译国外的文章。正是因为此,我认为下一个被淘汰的专业,或者说越来越冷门的专业,将是翻译等语言类专业,未来要找工作会越来越难。
当然,翻译这个职业短期内还不可能消亡。清末著名学者严复曾指出,好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信是指要准确;达是指说人话接地气;雅则是指译文要词语得体、简明、优雅。目前机器翻译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可以做到信,正在接近达,然而要“雅”短期内不容易。苹果发布iPhone6和iPhone6 plus时,英文版介绍是“Bigger Than Bigger”,那位一直不怎么在状态的内地翻译将其翻译成了“比更大还更大”,香港文案给出的是“岂止于大”,翻译水平有云泥之别,机器翻译目前很难翻译出“岂止于大”这样的信达雅。
正是因为此,对翻译水准要求极高的特定场合还是要人工翻译。比如首脑会面等外交场合,一定要有专业自身贴身翻译;再比如热门电影图书新闻的本地化,不可能交给机器来做。可以预见的是,许多人工翻译,比如图书电影字幕翻译,未来借助于人工智能来提高翻译效率,是必然趋势。
用翻译撬动行业或许是出路
瞄准翻译市场的不只是搜狗,此前,科大讯飞、百度、腾讯、网易有道、谷歌、微软等巨头在翻译市场都有各种软硬件产品。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成熟,也出现了一些智能翻译相关的创业者,其中一些还拿到规模融资。
2014年成立的新译科技(NewTranx)在2017年10月完成5000万人民币的Pre-A 轮融资,目前其主要业务是,基于智能翻译、语言资产、辅助翻译、检索、语音识别五大核心技术的在线智能翻译、在线辅助翻译平台、互联网语言服务平台等翻译产品和服务。
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译语通,在2017年底宣布完成C轮3.34亿股权融资,其在公布融资消息时透露即将启动IPO。中译语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主要覆盖大数据分析、机器翻译、智能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给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目前已经与阿里、微软、海尔、百度等行业巨头达成业务合作,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4亿。
各路公司不论大小,瞄准翻译市场目的各有不同:
第一,瞄准翻译市场本身。
相对于各种风口而言,翻译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市场,不过市场规模却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翻译行业市场规模大达到371.9亿美元,同比增长6.23%,预计2020年将达到530亿美元左右。还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语言服务及相关服务的企业约有72495 家,语言服务行业产值2822亿元,2017年语言服务行业产值将达到3485亿元,从市场本身来看,翻译市场规模就很可观,有利可图。搜狗、百度、有道等发布翻译机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瓜分部分翻译市场,卖硬件赚钱;做翻译软件和开放平台则是希望卖服务赚钱。
第二,让翻译为国际化搭桥。
腾讯有一个翻译君软件,与百度翻译、搜狗翻译等在线翻译软件一样,提供多国语言文字、语音翻译功能,不同的是,它也为腾讯业务国际化提供语言支持,最近就助力腾讯天美工作室MOBA游戏《Arena of Valor》多语言化,让中、英、法、西、意、德、土耳其等国家的玩家可以无障碍交流。
在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后,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搜狗推出了海外搜索,百度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化事业部,阿里、腾讯也都在出海。投资走出去、业务走出去、生态走出去。而要更好地服务不同语言的用户,让不同语言的用户交流,就需要有足够强的语言保障能力,强化翻译产品可以让他们以及他们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出海。
第三,将翻译作为一个跳板。
翻译是语言沟通的第一步,可以成为许多行业的跳板,比如前文提到的中译语通,看上去是做翻译的,实际上做的是大数据服务,给企业提供全球化的数据咨询等服务,而不是纯语言翻译能力。再比如搜狗做旅行翻译宝,未来可以通过此向跨境旅游搜索切,中国每年有超过1.28亿人出游,通过翻译切入跨境旅游服务不是没有可能,事实上,再展望一下,从翻译切入到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等服务,都有可能。输入法是入口,浏览器是入口,搜索引擎是入口,翻译同样是一个入口。
因此可以看到,看上去很冷门的翻译市场,实际上却充满机会。在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借助于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言处理等等技术,智能翻译时代已经到来,一些低端翻译会被取代,语言障碍被消除的同时,翻译也成为撬动国际行业的一个小杠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