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
在现代营销实践当中,创造新品类已是企业开辟蓝海市场的“杀手锏”,尤其是一些新企业或新品牌想要杀入成熟市场分杯羹时都会采用这一战略。不过,作为拥有30多年历史的海尔空调,却是对这一战略使用最有心得的企业。
从最早在1985年推出中国首台分体式空调到1993年出厂中国首台变频空调,从1996年研发成功国内首台一拖多空调再到2001年推出首台直流变频一拖多空调,再从2010年,海尔空调推出了全球首台物联网空调,每一次海尔空调都以开创或率先出厂新品类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最近的一个案例则是自清洁空调。事实上,两年多以前,自清洁空调这一品类在国内并不存在,直到2015年8月,海尔在业内推出自主创新的自清洁空调,使得空调通过自动清洁内机蒸发器,可以及时除尘杜绝空调内部的细菌滋生,保障空调送风安全,为空调行业制造“健康空气”提供了创新模板,由此更成为行业纷纷模仿学习的对象,一个空调新品类就此诞生并开始迅速成为用户的新宠。
据产业在线2016年、2017年的产能数据显示,仅2年时间,自清洁空调单品类行业规模已经达到近2500万台。而作为自清洁空调的开创者,海尔自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数据还显示,海尔已经入户的自清洁空调达到1000万台,以占比40%的优势稳居行业第一。
不仅如此,海尔还在持续扩大这一领先优势。就在1月24日,在海尔空调胶州互联工厂实时显示着自清洁空调的生产进度的信息大屏幕上,数字从“10000000”跳到“10000001”。而海尔空调在现场同时宣布,海尔空调的第2个1000万自清洁计划正式启动,并将用9个月时间落地。这意味着,海尔自清洁空调将加速入户落地,继续扩大自己在自清洁空调这一新品类上的领先优势。
9个月达成第2个1000万台自清洁空调,海尔为何如此自信?
从2015年8月到2018年1月,海尔空调第1个1000万台自清洁计划整整用了29个月的时间。而现在,海尔空调却宣布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第2个1000万台自清洁空调的入户落地。海尔空调为何如此这般自信?
分析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撑力量。
第一是海尔空调的“产品创新力”。
实际上,海尔空调屡屡开创新品类成功引领行业依靠的正是其强大的产品创新力。尤其是近年来,在互联网持续渗透的大势下,不少家电企业要不被动调整,要不就是仓促应对,只有海尔能够做到从容以对。在国内家电企业中,海尔是最早拥有用户需求主导的“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这让其总能最先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创造出用户欢迎的产品。
实际上,在开创自清洁空调这一新品类之后,海尔空调并没有坐收渔利,而是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继续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迭代。从早期的空调内机自清洁、内外机自清洁、智能自清洁,到现在已实现15分钟全屋净化的“空净合一”,形成了“自清洁+”产品阵营。在这个过程中,海尔空调从硬件产品变成一个用户可随时参与其中的生态系统,完成了自我的正向循环,由此也让其成为了普及最广、最畅销的自清洁空调品牌。
第二是海尔空调的“技术创新力”。
实际上,产品的需求虽然来自于用户,但是真正能够将用户最痛点的需求转化成为用户最需要的产品却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支撑。据了解,目前海尔已经建成了以全球10大研发中心作为基础平台、并联全球研发资源的10+N开放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球技术创新者社群,其交互资源已涉及98个领域,关联专家超过5000位。
而空气净化作为其中重要的资源项目,由此能够实现由全球专家资源共同孵化新技术的创新格局。据了解,海尔自清洁空调采用冷膨胀、冷凝水、宝石蓝涂层、抗菌等6项技术,通过冷凝水结霜、膨胀剥离、冷凝水冲刷、抑菌等让空调的健康“看得见”。与此同时,海尔的技术标准更是成为全行业标准,中国标准化协会将海尔“自清洁技术”作为行业标准进发布推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则将“蒸发器自清洁功能”首次列入智能空调一项重要测评标准。
显然,社群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不仅能够聚焦全球创新资源,研发出最新的技术,更让其创造引领趋势的产品。而这也是其有自信能够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再次完成1000万台自清洁空调的入户落地的信心来源。
第三是海尔空调享誉海内外的“品牌影响力”。
在国内,海尔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海尔的产品。在此之前,海尔更是连续15年蝉联中国品牌价值100强榜单榜首。而在海外,海尔空调也早已是全球互联空调品牌。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按2016年度销售台数计算,海尔所占市场份额为23.6%,是位列全球第一的互联空调(包括智能空调)企业。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在全球已经形成海尔、统帅、卡萨帝、AQUA和GE Appliances等多品牌集群,这些品牌互相助力,让海尔的品牌影响力持续增长。
而海尔空调在开创自清洁空调这一品类之后,更是持续通过营销活动让自清洁这一智能健康空调的代名词快速的被大众所认同和接受,由此也强化了自身作为自清洁品牌开创者的品牌形象,比如“1杯水”、“白毛巾”等生动的案例就成功激活了消费者对于家中空调的关注,以及对于自清洁技术的好奇心,最后将具有自清洁最潮功能的智能空调推到行业最前沿。而在自清洁概念深入人心和海尔自清洁空调已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情况下,海尔自清洁空调在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1000万台的目标可期。
海尔自清洁空调迈向第2个1000万台目标,意义究竟何在?
实际上,海尔自清洁空调在迈向第2个1000万台目标,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海尔空调在自清洁这一品类战略方面的成功,对于海尔及行业乃至全球的制造业来说,都有更多的不同意义。
首先,自清洁空调的这一品类的成功,再次成功验证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先进性。
早在2005年9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就系统阐述了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从此海尔开始了对人单合一长达10余年的探索。实际上,海尔自清洁空调就是在“先有用户、后有订单”的“人单合一”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 在自清洁空调问世后,海尔首创真实可见的用户交互模式,先后推出了“直播洗澡”、空调吹白毛巾、脏空调1杯水,并针对净界自清洁空调推出无霾巴士等交互演示,让用户切实体会到自清洁空调的作用,激发他们对于家中脏空调危害的关注,全面提升健康空气意识。
显而易见,这种“用户赋能”的思维和“人单合一”的模式不仅让海尔自清洁空调的增长势头持续加快,同时也再次证明“人单合一”是更符合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律的商业运营模式。
其次,海尔自清洁空调迈向2000万台目标,也是中国制造全面向中国智造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李总理最早在会见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时提到:“中国制造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须依靠互联网,依靠云计算,依靠大数据,这样才能使中国200多项产量占世界第一的工业产品能够跃上新的水平。”
事实上,早在2010年,海尔就敏锐的洞察到用户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涉足物联网空调,推出行业首款无氟变频物联网空调。而在当时,物联网对于大多数家电企业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更别提推出相关产品。此后,基于用户需求,海尔又研发出圆形帝樽空调、不得空调病的天樽空调、自清洁空调和能吞掉光束的空净合一空调等颠覆性智能产品。
此外,海尔作为智能分委会秘书长单位,从2014年便牵头立项对智能空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进行研究修订。截止目前,空调业现有的24项国家标准中,海尔主导制定21项,占比近9成,其早已是中国制造业的名副其实的创新标兵。就在刚刚结束的2018CES上,海尔空调获得“中国创意品牌”奖,而净界自清洁空调则获得“中国创造产品”奖。这意味着,海尔自清洁空调迈向第2个1000万台目标的同时,中国智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
最后,海尔自清洁空调走出国门,中国智造在全球崛起。
实际上,海尔之所以为自己定下9个月时间完成第2个1000万台自清洁空调落地的目标,其瞄准的不仅是国内用户,更着眼于满足全球用户的需要。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球范围内都迎来了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群体崛起的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而海尔自清洁空调早在2017年3月就开启了其全球化进程。2017年3月,海尔研发出适用于高温高湿天气的自清洁空调,率先在泰国本土化生产上市;2017年11月海尔旗下AQUA自清洁又在越南上市,由此海尔自清洁空调实现了中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越南等5国造。而在2017年10月的广交会上,海尔更是宣布将自清洁空调出口至全球20国,依托海尔空调全球18个生产制造基地和制造、研发、营销“三位一体”战略,加速自清洁空调在全球普及。
这意味着,作为由中国厂商率先研发,并制定标准的自清洁智能空调产品最终将遍布全球,满足全球用户的需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智能化新时代,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产品和营销实力都在同步进步,中国智造已经在全球崛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