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笃行都out了?错,潘刚这样的企业家都这么做!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之意,“行”有坚持不懈、不远万里之意——只有始终拥有明确目标并且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而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正是这样一位 “笃行以致远”的企业家。

2017年,伊利的成绩与荣耀有目共睹。而2018年伊始,潘刚再度将一项重量级大奖—— “2017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收入囊中。这也再次让人们注意到潘刚这位“低调的掌门人”,也让人们发现潘刚是一位真正的“战略家”、“实干家”。

缘何不胜枚举的荣誉总是“偏爱”潘刚?或许沿着潘刚的“笃行之道”与“坚守之心”,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实干、笃行都out了?错,潘刚这样的企业家都这么做!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

品质之道需守,砥砺笃行诉初心

“11亿消费者选择伊利,是全体伊利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但要从11亿到0,可能就是一瞬间、一个事件!”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潘刚多次在伊利内部会议上发自肺腑的心声。这种对品质的执着和坚守,正是潘刚的“初心”。

潘刚大学毕业进入伊利后,最初的岗位是质检员。他知道,在当时抓品质绝对是件“得罪人”的差事,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还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面对这个问题,他用行动作出了回答——坚守品质之心,对不合格产品“一个也不能放过”!

时间来到2015年,彼时的潘刚早已执掌伊利多年。那一年,伊利正在进行企业文化升级。在“卓越、担当、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之上,潘刚提出了“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并将其放到了企业文化最核心的位置。从“质检员”到“企业家”,身份和职责虽有变化,但对品质的追求是潘刚不变的初心。行走在伊利的车间或办公区,“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宁可不发展也要保品质”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在伊利,任何一点影响品质的问题都必须是第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

潘刚明白,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让所有人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行动上才能落实。他很早就提出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所有伊利员工都要“像为自己的家人生产产品一样100%的用心,为消费者带来100%安全、100%健康的产品”。正是因为所有员工都秉持这样的理念来生产产品,所以在谈起自己的产品时,他们说,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种菜的不敢吃自己种的菜、养鱼的不敢吃自己养的鱼,但我们和家人都喝伊利的产品,因为我们对自己产品的品质有信心!

创新之道维艰,博学笃行重实践

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营养饮品,但伊利生产的每一份牛奶中都蕴藏了满满的创新“黑科技”。时光回溯到2006年春节,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伊利技术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潘刚也和所有研发人员一起彻夜鏖战,只为能解决90%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的乳糖不耐现象。绝不言弃的潘刚,带着研发团队在几乎无休的状态下,经过一次次的模拟肠道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乳糖水解牛奶——舒化奶,不仅开创了中国乳业的创新先河,也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千虚不博一实”,作为连续位居全球乳业8强、蝉联亚洲乳业第一的伊利掌门人,潘刚始终将“不创新无未来”作为引领伊利创新的核心理念。他深刻地意识到,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于产业链条长、涉及行业范围广的乳业而言,会有更多的坎坷与艰辛。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潘刚开创性地提出了“全链创新”战略,让伊利在创新之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去年夏天,潘刚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与十多位第一财经少年商学营的“00后”小学员们围绕商业创新话题展开交流。他对小学员们提出的创意竖起大拇指、频频“点赞”,同时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了伊利的“创新秘籍”:要像培育“种子”一样,引进、培养食品领域的创新性人才;要牢记“得消费者心者,得天下”,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创新导向;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带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共同创新发展……小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通过与潘刚的面对面交流,不仅感受到了伊利的创新文化,更了解了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正如潘刚对小学员们所说的那样:“伊利正是靠不断地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不创新无未来’。”

实干、笃行都out了?错,潘刚这样的企业家都这么做!

潘刚点评第一财经少年商学营的”00后“小学员的创意设计

开放之道要通,明辨笃行谋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企业要发展壮大,既要主动做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弄潮儿”,更要做以行动坚持“开放之道”的“中流砥柱”。潘刚作为一位优秀的企业“掌舵者”,驾驶着伊利这艘“巨轮”迎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追风逐浪、不断前进。

前不久,潘刚受邀第三次赴哈佛授课。“伊利的潘刚来了!”他在哈佛课堂刚一露面,就收获了满场的欢呼与掌声,台下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80位企业高管,期待着潘刚能为他们带来新的“伊利惊喜”。这次,潘刚所分享的不只是伊利的国际化之路,更有对全球农业未来的思考。正如他在哈佛讲台上的生动诠释:“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只有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实干、笃行都out了?错,潘刚这样的企业家都这么做!

潘刚在波士顿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授课

哈佛对潘刚、对伊利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潘刚领导下的伊利就凭借《伊利:中国乳业的领军者》这一案例,走进了哈佛大学的课堂,那时的潘刚也第一次受哈佛邀请为MBA学员授课。十年之后,早已今非昔比的伊利已经成为全球舞台上的翘楚,潘刚对全球化的思考与实践,又一次被哈佛的研究团队撰写成《伊利集团:打造全球化乳业公司》这一案例,并再度成为哈佛大学的教学案例。

对于潘刚三次登上哈佛讲台、伊利两次入选哈佛案例,外界如此评价:“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伊利集团的全球化布局,已成为中国实体企业效仿的标杆,也成为外国商界人士渴望了解的对象。伊利两度荣登哈佛案例、潘刚到哈佛课堂授课,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代表中国企业在全世界的认可度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责任之道尤重,矢志笃行抒宏愿

在潘刚心中,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而他认为,伊利人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享受牛奶营养与健康的人。为此,潘刚提出了“让世界共享健康”的理念。他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同时,他也很清楚,梦想再美好、规划再宏伟,如若没有实干,梦想只能是“唯美画饼”,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他通过自身矢志笃行的务实精神,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2016年9月9日,至今仍让所有伊利人记忆犹新。就在那一天,大家几乎同时收到了一封题为《用伊利态度行公益之责》的信,而这封信的署名人正是潘刚。其实此前潘刚就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倡导伊利人主动践行公益?最终他还是决定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分享他的公益责任观。在信中他写道:公益只有为与不为的区别,而且有“三重境界”,即“从日行一善到一生行善”、“从小善大爱到大善大爱”、“从一人独善到与人为善”。通过这封信,潘刚向所有伊利人发出号召,倡议大家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让责任担当深入每一个细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封信只是潘刚责任担当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责任落到实处,他提出了“平衡为主、责任为先”的伊利法则。在此基础上,伊利依托“伊利营养2020”,深入中国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儿童送上健康关爱;以“伊利方舟”为载体,关注儿童安全成长,着力改善中西部落后地区儿童安全教育状况;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唯一签约的中国企业,伊利积极落实《公约》承诺,以绿色产业链理念带动整个行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也是在2017年,伊利与奥运再续前缘——伊利集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这是基于双方共同的价值观,更是基于潘刚“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空想也好、虚声也罢,说得再美好再辉煌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潘刚用“笃行之道”和“坚守之心”,带领所有伊利人一锹一铲、一砖一瓦搭建起伊利成绩的“高楼大厦”,一寸一厘、一笔一划绘就了伊利发展的“宏伟蓝图”。

正如潘刚所说,“登高莫问顶”,所有的荣誉只是漫漫长路上盛开的点点繁花,只要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我们离壮丽而辉煌的未来终将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1-24
实干、笃行都out了?错,潘刚这样的企业家都这么做!
“行”有坚持不懈、不远万里之意——只有始终拥有明确目标并且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而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正。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