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为什么让我们没安全感?互联网在还原我们本来的思考方式

摘要:1我最近在思考,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上如何能够更适合当前人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看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开始“散写”,123456几个标题,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排版又接近诗一样的形式,搞得像诗歌创作。总

1

我最近在思考,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上如何能够更适合当前人的思维方式。

比如我们看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开始“散写”,123456几个标题,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排版又接近诗一样的形式,搞得像诗歌创作。

总之,原来的大片大片的长文,被无限剁碎,同时内容乱糟糟,没有严格的承前启后,转折规范,跟我们在以前高中上课时学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

批评者认为,一些大号如此的操作形式,会造成一部分人智力更加低下,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随意被牵动情绪,被赚取注意力,然后被卖给广告主,这点我是同意的。

不过还要跳出去思考,微信公众号的文体,其本质上也是互联网演化结果的形式,从碎片化的140字阅读,再到碎片化聚合成文体,这里面也有着一些必然因素。

所以值得更为深入的探讨。

2

有诸人士认为凯文凯利的《失控》是一本莫名其妙上不了台面的书,玄学意味太重,没有实验、对照、严谨的学术引用等等,不符合某种传统。

从《失控》的内容和结构上来看,非常不符合西方式的思考逻辑,表面上有着明确的章节结构,但是内容上则想到一出是一出,从哪一页看进去都没有问题,从哪一页合上书再也不看也没有问题。

而西方式的其他科普类书籍就不同了,如果你不能看完前面两章,那么后面几章就完全无法看明白,《稀缺》、《注意力》、《影响力》、《自控力》等等这一类的书籍,有着严苛的前后逻辑,条理清晰。

而这也符合我们从小到大所受到的西方式教育,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等等,除了语文没有什么很强的逻辑性之外,其他学科一律都有着非常强的前后关系,我们因为从小受到这样的学习,所以这一类型的书也才符合我们大脑直觉。

所以很多人批评知识付费,也是在批评其碎片化的逻辑不具备系统性,而其所传递的又都是西方式的知识,如果不给我们系统性,前后逻辑的关联,也就无法给人制造出安全感,毕竟我们这也学习了十几年。

这是知识付费的天然悖论。

3

接着聊文体规范。

我们今天完全浸泡了西方式的话语体系里面,所有的课程教材都是按照西方式的逻辑演绎推理而设计。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没有任何一个哲学家的书写结构超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章节清晰,章节下面有小章节,小章节下面有分论点,不断迭代,巨细靡遗。

而我们回头看东方哲学,东方式的思考则完全不是如此,无论《道德经》、《金刚经》、《论语》这些经典,以西方视角来看,统统有些莫名其妙,随便讲几个故事,过一会儿又随便讲个道理,没有章节安排,没有前后推演,然后这些书甚至连标点(古书没有标点)都没有,所有文字密密麻麻堆在一起,这到底是在说什么?

太让人没有安全感。

这在非互联网时代,确实让人感觉有些疯狂,互联网之前,世界需要的是秩序,规则,怎么可以这样胡思乱想。

而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都清楚的看到,疯狂的信息流、疯狂的短视频,疯狂的微信瀑布流内容、疯狂的微博碎片化信息、疯狂的热点争论......

那个人类好不容易躲过的无序的、随机的、混乱的世界又回来了。

我们从小在学校受到的那种认为可以为世界建立起确定性的,有逻辑性的恢宏思考方式,好像面对新世界的时候不太管用,失灵。

4

所以如果回到东方式的解读可以看到,我们当前阶段,在思考方式上,以及所获取的内容方式上正在不断还原出以下特点。

1)内容本身的先后逻辑弱化,逻各斯的弱化,任何现象都是一时合和,一篇文章的前后是否具备推演,并不重要。任何经典可以随意讲故事,随意讲道理,先后不重要,随机才是对这个世界真实样貌的还原。

这点在当前信息流内容中尤为明显,讲几个故事,来点道理已经是常态。

2)思考方式的弱严谨性,按照以前的标准,思考应当贯彻某种一致性,做思考时,至少应当写学术论文一样,要求多方验证才能得出结论。

在当下,我们必须立即对当前世界的发生做出思考和判断,而不需要收集足够多的证据。

我们需要在即时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承担风险。

3)重新承认世界的一体性,看懂经典一句话,一篇章节就可以看懂一部经典,甚至几部经典,所有经典。

碎片化的知识付费做不到这点,但是有系统思维的人,不会看到割裂的知识,会进行整体加工,因为这个世界的系统本就连成一片,万物一体。

获取大量信息后将其贯穿融合,是对抗风险唯一解决之道。

4)柔软依然长存,儒释道其实都讲阴阳,看到世界的两面。

在当前的内容领域,越是热点,越是讲究对错,写鸡血越是不能长存,鸡血是为了追求成功,而不是追求智慧,成功是短暂的,智慧是长久的,所有热点、鸡汤都会被人忘的很快。

相反柔软的故事,带有更多温暖、爱感动,不追求对错的东西,对这个世界有着更高智慧的认识的内容,一直长存。

5

我们重新处在一个不得不从碎片中寻找智慧的时代。

如果只是希望在此种获得短期利益,解决焦虑,那么很容易受挫,因为当前的世界的变化性太强,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失败永远在前方,然后继续焦虑。

焦虑不过是人类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方式来推动集体进步的生物机制。

所以要建立起更高的智慧。

西方的思维是正向的,以当下时空看待未来,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进步,是人类集体的使命意义所在。

而东方的思维是反向的,世界不会有新旧,新只是表征,通过站在一生以及无限的人类未来,反观现在,再重新建立起与世界正确的方式。

是时候多看看经典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1-20
知识付费为什么让我们没安全感?互联网在还原我们本来的思考方式
摘要:1我最近在思考,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上如何能够更适合当前人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看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开始“散写”,123456几个标题,想到什么写什么。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