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是国内产业出海时经常讲的一个词,制造业、金融科技、社交,都被打上了标签。
但一个行业的逆袭,可能大家不常听,但却经常在体会,那就是国漫。
在锌财经随翻翻动漫“漫画家世界巡礼”活动赴日考察所看,无论产业链的完整度,消费习惯,用户规模等中日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以秋叶原为例,上个世纪中开始,其产业类型从高品质电子产品,逐渐转向动漫产品、模型玩具和相关主题咖啡。随处可见的漫画书店、手办店、游戏店,以及两边高大的银杏,让深秋的秋叶原更像是日本东京知名的旅游景点。
东京秋叶原街头的巨幅动漫看板广告
“国内不会有这样巨幅的动漫看板广告。”当地生活十多年的随行摄影师文闻,对着街对面写字楼上的巨幅动漫作品说,作为一个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他认为,动漫已经深入每个日本人的骨髓和当地的所有业态。
1 国漫的发展不过20多年
IP概念的形成也不过3-4年的时间,再往前,动漫产业链是割裂的,不被打通。
那时,IP自然形成,也无从提起。
翻翻动漫签约漫画家签绘作品
“最开始,漫画与动画是无关的,与游戏也是无关,与影视就更无关了。”翻翻动漫集团总裁沈浩说。
沈浩是动漫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江湖人称沈先生,早年留学日本,2002年就开始与集英社有业务上的合作。
沈浩说,2014年前后,动漫的整个产业链被打通,而到了2016年,大家才开始意识到漫画也能成为IP的源头,因为影游类的原创开发投入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鼎盛时期的盛大,曾希望通过网文反哺游戏,但是网文并不太适合开发IP。
漫画比网络文学更加具象,并且ACG用户不分家的事实,让漫画更容易作为IP的源头。
翻翻动漫代表作品
据引力创投执行董事戴周颖分析,他的一个投行同事,曾在2014年前买下大量动漫IP,这些IP成为了数年后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她这几年大概每年光IP的授权就有7000万营收,还在持续增长。”
掘金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如果少了一直坚持的人,恐怕他们也无法淘金成功。
从2006年开始,国家对电视台播放境外动画颁布了一些限制性政策,本以为国内动漫产业能够迎来爆发性的增长,但其实动画公司和漫画公司都处在水深火热中。
“漫画的投入成本相比影游低不少,在产业链打通前,当时漫画行业只能靠纸媒的收入(电媒当时还没有付费阅读的形式出现)维持,实际整个行业都是亏损的。”沈浩说,从翻翻建立之初,他就一直希望并支持国漫的发展。
“2010年,索性卖掉了上海的房子来支持公司。”沈浩回忆,即便翻翻依靠他之前在日本工作时和集英社的关系,签下独家的国内版权代理,但公司依然是入不敷出。
那段日子里,动画公司的日子也没能好过,甚至比漫画公司更惨。
沈浩说,当时电视台动画每分钟的采购价在几十块等,但这和几千甚至上万的制作成本比起来,根本是九牛一毛。
直到2011年11月,土豆和东京电视台签下《火影忍者》为代表的六十多部日本动画,行业才开始逐渐市场化。
可盗版依然无处不在。
“我这边同人本刚画好发给印刷厂,那边盗版就已经在线上开始预售了。”香菇(翻翻动漫签约漫画家)说,即便作者本人去要求对方下架也没有人会理睬。
她补充,“即便印刷厂死不承认,但除了他们,还有谁能把书印给盗版商?”
“盗版对销售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还是放在创上。”巴布(翻翻动漫签约漫画家)说,自己计划将之前零星的一些小故事出版,但光他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还需要有人应对其他事情,尤其是应对盗版。
当然也有让人激动的地方。虽然动漫2000亿的市场规模中,漫画所占的比例不到5%,但8000万用户中,95后和00后对漫画的热爱,让人看到了新的机会。
2 差距和差异皆是机会
“日本漫画已经发展了大半个世纪,但国漫才不到20年。”海带(翻翻动漫良筑良作主编),在日本,纸媒和电媒都是重要的渠道,纸媒基本能够确保漫画家和CP公司的收入,甚至能够略微有收益,但是在国内,这是不敢想的。
“没有影游授权开发,单靠纸媒的收入和平台补贴,漫画家们都要饿死。”一位从业者告诉锌财经潘越飞。
物流成本高,产业群聚效应不够明显,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同是1万本漫画,在日本,大部分集中送到东京的报刊亭就可以,但在国内,送到各地的物流成本,都高的吓人。”
而东京随处可见的动漫主题馆、人满为患的漫展以及各类知名的漫画出版公司,这样的产业聚集效果,国内暂时还无法拥有。
翻翻动漫良筑良作杭州总部
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便是China Joy的影响力和排场,与日本的JUMPFESTA相比也还有一定距离。
当在漫展中,看到日本的姑娘排着长队挂着满包的徽章,或者是在主题餐馆,疯狂填写应募券时,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内1700亿人民币的动漫市场,依然让人充满信心,因为相对应的,日本动漫年产值为230万亿日元。
而国漫更像是熬过了纸媒直接进入电媒的红利期。
条漫的形式适宜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让漫画家和CP公司看到了新的契机。
以翻翻动漫签约漫画家幽.灵为例,《快把我哥带走》、《头条都是他》、《我是大吧吧主》、《第二模式》等作品不仅在快看、咚漫等平台拥有超高的人气,各类IP开发更是不胜枚举,同时也让幽.灵一跃成为2016年最赚钱的漫画家。
另外,付费阅读也正在被更多用户所接受。
“起点和掌阅这类的网文平台,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用户的付费阅读的习惯。”翻翻动漫副总裁陈晓东表示,这让漫画的阅读收费显得更加自然和正常。
而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也正在发生,就是漫画家正在被当作严肃和有意义的职业,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拾又之国》《快把我哥带走》亮相JUMP FESTA展会
“哪天你把工资单给家里人看,他们就不再担心了。”一位女性漫画家描述着自己的境遇,除了收入外,恋爱和婚姻也是家里人担心的问题。
最早家里安排相亲,一听是漫画家便连见面的机会都没了。“早先都叫我们画画的,画漫画和漫画家那都是最近的事。”她补充。
当然这对于CP公司和漫画家来说都是好事情,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胜任“漫画家”三个字。
为此,翻翻动漫通过新星杯漫画大赛以及与集英社的合作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年轻漫画家,并在国内各城市(杭州、北京、武汉、广州、成都、台北·雷饗文化代理)以及日本东京建立良筑良作漫画部落。
一方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另外一方面,通过团队合作及辅助运营,加快他们适应商业社会。
集英社社长堀内丸惠(前排左二)
接见了翻翻动漫总裁沈浩(后排左三)和漫画家一行
比如第年秒的原创作品《多米诺杀手》成功输出到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成为非日籍作者的首例;以及巴布负责了南派三叔的《藏海花》漫改项目。
当然成立合资公司也是方式之一,比如与知名漫画家口袋巧克力成立了青翻文化,米沙等作者也有相应的公司设立。
但即便如此,如何让漫画本身更吸引人,仍然是翻翻以及所有CP公司,漫画家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内容产业的共同难题
“很多作品是可以更好的。”在沈浩看来,创作本身是一件无法标准化的事情。
而漫画不同于电影,看电影是在已经付费的情况下走入电影院,即便电影的开头不够好看,大部分观众依然会看下去,哪怕最后定性为烂片。
这让漫画家和CP公司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在最初的几页漫画中就能够吸引读者。毕竟像幽.灵的《第二模式》能在连载仅14画的情况之下,就与国内互联网巨头达成千万级的IP版权售卖合作,是非常少见的。
翻翻动漫良筑良作签约漫画家幽·灵最新作品《第二模式》
“类型、广度、深度、频次,同电影一样漫画也可以从这个维度进行量化。”爱梦ABD创始人雷鸣分析。
而类型的很关键一点,就是未来需要针对漫画做好分类和分级。
随着漫画家及从业人员的年轻化,责编及CP公司也面临挑战。
按照目前翻翻这样CP公司的人员配比,通常是一个责编负责3-5个漫画家。而到了漫画平台,情况就不一样了。
对于拥有上千名作者的平台,责编更多地是扮演商务和运营的角色,这也许是平台崛起背景下的趋势。
当然,为此CP公司也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比如配套的建模师、助理等。其中共用专一功能的助理,既能够提高助理的收入,又能让作者安心创作。
不同于平台的流量逻辑,漫画家和CP公司在未来可能都更需要打造精品IP以形成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爆款,不仅能让一个漫画家成名,更能让一个CP公司在行业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今年我们有5部重点作品要推。”采访的中途,行政带着文件进来,找沈浩确认了2018年的预算和计划。
当最后,锌财经问道,什么时候国漫能够孵化出一个具备历史影响力的IP时,他略显严肃的回答,“可能还需要2-3年的时间。”
这大概就是逆袭还需要静候的时间。
QA
Q:翻翻输出的是培养体系?
A:从过程上来讲,肯定是完整的体系,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漫画家。然后在这个机制之下来培养作者,培养作者跟作品,作者和作品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Q:会有担心成名之后作者不再签约嘛?
A:中国人有句老话,做事先做人,这在所有行业都是通用的。一方面,对作者来说,我们希望作者和翻翻能有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一同进步,能够互相交流,也希望作者能懂得感恩,另外一方面,翻翻作为CP公司,并不同于简单经纪公司对版权的买卖交易,在早期我们会与作者一起参与作品的创作,而过程中,还会为作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便利。
公司培养作者和作品,投入相应匹配的资源,实现价值的回报,然后再投入到新一轮的培养和资源建设中,建立一个循环的生态。
议
1、后发的优势,能够确保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和模式的先进性,并实现对前人的超越,比如中国的高铁。
2、内容创作本身是无法量化的工作,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提升效率和完成度,加速创作的发生,“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3、一次精品并不能保证次次精品,数量和概率,对CP公司和漫画家同样重要。
文章∣启明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手绘∣陵鱼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