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智能手机朝向全面屏迅速进化且呈现火爆态势的当下,原本被寄予厚望成为智能手机最佳补充甚至取而代之的可穿戴设备,却显得有些不温不火。甚至从其发展态势来看,俨然是要走向式微!近日就有消息称,苹果在国内发布的支持蜂窝网络的Apple Watch 3已经能够退货,且不受14天购买时间的限制。这并不是苹果“良心大发”,而是Apple Watch 3不管是自身表现还是在网络方面的支持都不够。
此外,据外媒消息称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宣布,正式停止制造可穿戴产品。而早在3年前,耐克就宣布停止制造可穿戴设备。两大运动品牌商在可穿戴设备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没成想最后却是以失败姿态黯然离场。那么,随着两大巨头的推出,是不是意味着可穿戴设备彻底要凉了?
从火爆到落寞,可穿戴设备愈来愈“凉”
曾几何时,可穿戴设备那是火爆到天际的节奏,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Fitbit、Jawbone等创业公司借助可穿戴设备一飞冲天,成为备受瞩目创业之星。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巨头企业也是纷纷在这一领域淘金,并迅速成为当中的佼佼者。而除了阿里、耐克等运动品牌之外,众多奢侈品牌如GUCCI、施华洛世奇等也纷纷入局。彼时,可穿戴设备可谓异彩纷呈。除了手环、手表等之外,还衍生出众多具有新奇、时尚等元素的可穿戴设备。
但从去年下半年至今,除了常规的手环、手表在更新外,却越来越少听到有关可穿戴新品的消息,且很多相关企业都表现出疲态。比如在今年1月,Fitbit由于需求萎靡不振,在去年12月中旬就已停产,导致股价累计下跌约43%。为什么可穿戴设备越来越不火了?问题就在于其既没有像真正的潮流之物那样漂亮、时尚,而且功能又不实用。
更关键的是,在经过数年发展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还是很“简陋”。依然只是在步数统计、卡路里消耗、监测睡眠/心跳等功能上原地打转,根本没有真正的进化。而有了超前的概念吸引业界和大众注意后,却又难以落地。再加上每天都要充电的繁琐,最终导致人们对可穿戴设备只是抱以尝鲜态度,随后就避而远之。不再受宠的可穿戴设备,自然也就愈来愈“凉”。
转向另一个方向,可穿戴应用仍大有可为
其实就绝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来看,似乎是走错了方向。它们总是想脱离智能手机而独立存在,甚至是想取而代之。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化形态看,自然是有可能的。但可惜的是当下的技术并没有进化到一定高度,导致可穿戴设备空有野心,却并无化为现实的实力。不仅没能“遏制”智能手机的火爆势头,反而是将自身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
而就目前来看,可穿戴似乎要回归初衷,开始“自觉”地成为智能手机的“附庸”。比如阿迪达斯官方就表示,未来将在Runtastic应用和阿迪达斯运动应用开拓,从硬件转到移动应用的研发。此外,包括苹果在内的重点企业也是在应用层面发力。也就是说,可穿戴厂商正在纷纷转型,从硬件领域抽身出来,专注去做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发力。
其实,可穿戴应用上的诸多功能还是被人们所需要的。只是此前的可穿戴设备并不能将相关功能完全承载、展现出来,还是需要依靠智能手机作为终极媒介。而在转向应用领域后,可穿戴仍然大有可为。
一时火爆终究非长久之计,长远发展还要看硬实力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其实和团购、共享经济等颇为相似,都是在初始阶段或者发展中期超级火爆,相关企业层出不穷,热钱也是纷纷涌入。但直到大潮退去,才发现很多只是在裸泳罢了。只不过是当时的火爆态势掩盖了很多问题,没有让矛盾集中爆发出来。
一时火爆终究非长久之计,长远发展还是要看硬实力。可穿戴设备的没落,其实就是因为没把“内功”练好。如果当初能不玩那么多噱头,稳扎稳打地把技术提升上去,或许就不是现在的悲催态势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