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飘在天上”的其他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相比,共享单车海外扩张是“落在地上”的。
在海外,Google、Facebook对线上流量几乎是垄断的,手机App出海,咽喉被其扼住。相比之下,共享单车在海外的流量主要来自线下,这为想出海的其他国内产品趟出了一条新路。实际上,共享单车客户端很可能就此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产品出海的一种可靠载体。
国内产品出海需要可靠平台
和海外产品入华一样,中国互联网公司产品出海,也需要一个可靠的平台作为铺垫。
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公司必须老老实实地去两大应用商店从头做起,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公司有此实力坚持,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例如,微信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就充满了坎坷,至今不算成功。再例如,美图秀秀借着三生滤镜刷屏了推特,但马上就遭遇了种族问题和获取用户权限的质疑。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选择购买或入股已经在国外差不多做成的应用,或倚重自己旗下海外运营的还算好的应用,以借壳出海。腾讯入股Snap这样的大动作自不必说;今日头条和猎豹共同的兴趣点,通过其收购的Musical.ly,NewsRepublic等应用显露无疑。
如此依靠投资出海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对没钱没资源的中小开发者来说更不是好消息。而对国内多数App来说,困难还不仅限于推广和获客,更在于如何真正让当地用户使用自己的服务。
移动支付海外落地遇冷
移动支付如今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全场景,甚至街头乞讨者都有二维码。但对于国外用户而言,移动支付普及就远没有这么充分。
在主要发达国家市场中,几十年发展而来的信用卡体系已经足够方便,可以满足大部分生活场景,也是除现金外主要接受的支付方式。
在这种前提下,不管是手机制造商、发卡方还是银行牵头,将实体卡片以NFC方式融入手机,Apple Pay和各种Pay就比二维码支付更容易让各方接受,还无须更新终端。让海外商家支持移动支付,跟让中国商户支持刷卡和闪付的难度大致是一样的。
在海外市场,移动支付巨头选择同当地已成熟的支付平台合作。蚂蚁金服在印度投资Paytm、在泰国投资Ascend Money、在菲律宾投资Mynt、在韩国投资Kakao Pay、与印尼Emtek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这样的发展路径,决定了支付宝在海外推出的同名业务,将更多从支付清算的中介这一基础业务做起,而像国内那样兼营基金、银行、保险、信用评级、用户资料收集,那都是特别往后的事。
也就是说,移动支付平台到海外延伸业务之后,暂时还无法体现跟国内一样的平台作用——无法使用推荐位、信用免押金、小程序、服务号等多样化方式推广中国互联网产品。
国内外均高频的共享单车,是绝佳的出海平台
种种难题如何破解?我们容易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创造不管对国内还是国外用户而言都是高频的需求。当前,其中一个最适合借地推广国内产品的平台就是已经成功出海的共享单车。
在很多人眼里,共享单车只是一个孤立的“功能”,还不太足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例如,在支付宝、微信甚至是地图、租车等其他工具类应用当中都可以嵌入扫码骑车。
到了海外,因为单车App打通了获客渠道、账号体系和支付方式,同时又具备高打开频率的潜力,单车App的地位甚至可能就像是支付宝、微信在国内的地位一样,成为可以被其它中国互联网产品“借用”出海的可依赖平台。
另一方面,与国内单车管控规定中,禁止在共享单车车身投放广告的措施相比,海外各个市场的单车商业化可以随具体情况而定,像“小黄人版ofo”这样的创新广告投放形式相信可以在更多海外市场出现,即使是暂时无法和共享单车客户端结合的产品也有了投放广告推广的好机会。
而且根据上面所述的原因,既然移动支付App本身的装机量,和共享单车App相比也没有绝对优势,在国内可能不一定效果好的单车App广告位,到海外市场,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样子,甚至来个“单车头条”也说不准。
怎样的国内应用才适合出海?
国内外用户都是人,都有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需求。然而、在社交、游戏、周边生活、视频、内容、消费、金融等多重方面,因为前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多为“Copy to China”,将国外成熟模式搬回国内,所以在国内外对同一领域形成了大量的“镜像产品”。国外应用入华有多难,国内应用出海就有多不容易。
反观目前比较成功的出海应用,无论手机美化、优化等工具类,还是内容聚合、小视频类,特别是国内首创的共享单车,无一不是国内模式优于或者领先于国外,出现了“Copy from China”的景象。
产品在启动时越是充分考虑到国际化,在发展壮大后就越容易去除本地化运营色彩,在海外市场快速复制。而特别是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海外扩张,就是这种全局的全球化思维,和快速执行的团队相结合的产物,为类似国内应用做了个很好的表率。
总之,只要一个产品处于模式创新和领先地位,就有机会在国内外同时成为高频应用;极少数因文化因素而只在本土流行的除外。
而利用在国内被低估的共享单车App作为出海载体,也许还真的值得有志海外发展的国内厂商考虑一下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