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共享与租赁的差异看共享汽车,风口真的不好追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睡眠仓等等,2017年最大的风口不外乎“共享”二字,看到共享单车的火爆,仿佛所有的业务挂上共享就能迅速炒热。而即使是连续数起中小共享单车破产、跑路的事情发生,也没能浇灭共享经济的热度。
据报道,宝马将于今年12月份首次在华推出永久性的汽车共享项目ReachNow,首先在成都展开试点,所用车型为i3电动汽车。
宝马声明,目前使用其与Sixt汽车租赁汽车创立的欧洲DriveNow汽车共享服务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比2015年增加一倍。宝马还表示,汽车共享服务利润是可观的。由于中国政府限制私家汽车销量以解决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问题,宝马希望在华建立全资的ReachNow,以扩展其在中国的业务。
宝马要在中国做共享汽车业务,而且之前已经在欧洲有过成功背书,但在笔者看来,DriveNow的业务时间上更像是一种无人租赁,而在中国,共享与租赁实际上已将渐渐成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了。
共享与租赁的差异:共享单车拔高了用户的期望值
其实真正传统意义的共享经济,应该是类似早起滴滴和Airbnb这种,你原先有车、房等物品,然后你暂时不用或者有空闲的利用价值,你把它有偿分享给其他需要的人,这应该是最正统的共享经济。
而到了共享单车一届,在大多数人眼里,共享开始与租赁混为一谈。相信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共享经济,其实已经变成了大型租赁模式:共享单车—自行车租赁;共享充电宝—充电宝租赁;共享雨伞—雨伞租赁等等。
产生这种看法不奇怪,因为这届的共享与租赁本质上的经营模式相同,而且借助于共享的风口,大部分的共享经济都能迅速炒热,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点,就是目前除了共享单车,其余挂着“共享”名号的行业,大多在炒热后,要么不被用户看好难以维持,要么就已经夭折了。无论是经历了热潮后逐渐淡出视野的共享充电宝一类,还是已经死透了的共享雨伞一类,仿佛其余的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相差甚远。
很多对此的解读,大多从“需求”、“成本”、“实用场景”等方面入手,这些解读也确有道理,但在笔者眼中,恰恰是共享单车阻碍了其他共享经济的发展。
目前共享经济的领头羊,肯定要数共享单车,但也是共享单车的成功,使得共享与租赁之间产生了差异。我们常说头部定律,用到共享经济上也是一样。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领头羊,它对整体共享经济的影响比重也会最大,共享单车的一些服务与体验,会逐渐在用户之中形成一种规范,或者称之为一杆衡量共享经济标准的“秤”。
我们类比传统自行车租赁与共享单车,有哪些不同?总的来说就是“方便程度”。传统自行车租赁,你要去固定地点,取车、登记,还要去固定地点还车,很不方便。共享单车,遍地普及、即取即用、即到即停。其实优势就这些,但这些,很难做到。普及率高涉及单车数量,没有足够庞大的数量,做不到城市内“遍地都是、即取即用”的程度,而投放也不是说相投就投,交通要考虑,政府方面要协商,成本要估算等。而即到即停也是如此,停也不是想停就停,而要在本身已经十分拥挤的城市中,获得几乎所有地区都有的单车停放区域,需要的资金以及协商都不是能简单解决的程度。
共享单车做到了,用户也习惯了,所以共享单车才会火爆长存,而类比其他共享经济。以共享充电宝与共享雨伞为例,共享充电宝分桌面派与机柜派,桌面派普及不够,只有少部分地区的店铺才有,远远达不到“遍地”的程度,机柜派做不到随时停放,必须要还回机柜,而共享雨伞更差普及度与取放都差的远,也怪不得一个还能存活,一个已经凉透了。
做不到这些,又挂着“共享”的名号,自然在用户的体验中不达标,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是雨伞租、充电宝租赁,用户的期望值一开始就不会达到共享经济的高度,也许不会有野蛮生长的机会,但存活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共享经济虽然是风口,但这个风口并没有那么好追,风口固然能带来吸引力,但相应的也会提高用户的期望值,期望的越高就越容易失望。经过共享单车的成功之后,租赁已经与共享明显有了区别,区别就是能不能做到“更方便”三个字,又或者说共享已经是租赁的更上一步服务。
共享汽车的市场:急先锋遇上慢军需的尴尬
我们回来看共享汽车,共享汽车能够达到用户对“共享”的期望吗?显然是不能。共享汽车做不到比汽车租赁“更方便”三个字。方便意味着使用时要迅速,不耽误时间,而共享汽车目前最大的弊病就是慢。
共享汽车两大慢:普及与取用。
普及上,共享汽车甚至还不如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雨伞,这二者还能有野蛮生长的机会,而共享汽车由于单品成本的制约,野蛮生长的机会也没有。
共享汽车的普及,首先是造车成本,汽车属于高档消费品,不是几十几百可以解决的,高额的造价就意味着可供投放的车辆有限,即使是强如汽车巨头宝马,这次公布也只会率先投放100辆,尽管开始肯定要试验,但也足见其慢。
其次是投放慢。共享汽车进入市场肯定不会是3、4线城市吧,有需求的大多还是1、2线城市,而我国1、2线城市交通压力众所周知,如果要投放数量可观的共享汽车,需要的停车位数量是很多的,而共享汽车又不如共享单车还能挂个绿色出行的名号,不管是投放需要的资金还是政府方面的通行,都不容易办到。宝马称“当用户使用完车后,不需要把车停在固定的地方”实际上感觉还不如多几个指定位置,本身车辆就很少了,再有用户停的偏僻,其余用户更没车用。而且有损坏也不能第一时间知晓,追责方面也是一难。
而且这次宝马投放的i3电动汽车,这就又涉及到充电问题。以往的燃油共享汽车,大多是配有加油卡,供用户缺油时加油。而这次的i3电动汽车,充电方面也会头疼,据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纯电动力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95.8万辆,而公共充电桩只有约14万个,相当于7辆纯电动力汽车共用1个公共充电桩,这些充电桩由于位置原因平均使用率不足10%,大多都形成了浪费。实用的充电桩本身就少,共享电动汽车还必须解决充电问题,而这又变相拖慢了投放的速度。
还有取用过程的慢,共享汽车的取用不同于共享单车,单车会的就可以骑,汽车不同,汽车必须要验明驾驶执照,才能允许。目前共享汽车的实用流程是登陆APP,验明驾照付押金,预约车,找车,使用和停放。
其中不提找车的过程,单单是验明驾照就很麻烦。获得信息必须要与交通部门有联系,这就使需要的准备还得加一项,而且最关键的是,驾驶员还要验证,未必验驾照、预约车的用户就一定是驾驶车辆的人,这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还需要在车辆上安装较为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以区别驾驶人身份,而且必须全程验证,以免中途换人,这些安全隐患又需要大量的技术与时间。
总的来说,共享汽车的体验本身就达不到用户对共享经济的期望值,而且共享汽车本身也存在很多其他共享经济项目不具备的弊端。共享经济的风口当真是不好追,在笔者看来,以中国的国情,做共享汽车还不如直接做汽车租赁,也能尽量避免用户失望的情绪。而且如宝马这种高档车品牌,在国内做租赁市场也会有,很多婚嫁或者小型商业洽谈租来充充门面还是不错的,而一旦涉及共享,车型全一致,谁也不想拿一眼就看出来是共享的车辆充门面,对吧。
范儿哥,TMT行业观察者,知名IT评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guochang1006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