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去三亚参加百度地图的采集训练营,详细了解了地图数据采集作业流程,感触颇深。地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捷,看上去很简单的App背后却有庞大的团队在支持。数据采集则是最基础的工作,百度地图在数据采集上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投入庞大的人力来做这个事情?未来打算怎么干?参加这个采集训练营的过程中,我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百度不遗余力地采集真实世界
数据是地图应用的基础,精细、准确和及时更新的数据是地图导航、POI(兴趣点)搜索等功能好用的前提,这些数据是由人工收集再将之结构化、存储到服务器的。看上去地图数据采集流程已很成熟,一年前我曾到百度地图顺德基地体验,本以为这次训练营内容差不多,不过,我发现地图数据采集技术日新月异,地图对于真实世界的映射诉求日益贪婪,采集技术和方法一直在进化。
1、更加细粒度。地图上此前已有行政区域、交通路网、兴趣点数据,现在粒度正在越来越细。比如室内,百度地图投入专门团队通过背包式采集器对主要商场进行采集和维护,以实现室内导航;再比如这次采集训练营中,百度地图宣布将对中国海岸线重点自然生态系统的数据进行实地全景采集,记录海洋风貌;高精地图则是地图细粒度的极致——几乎完整地映射真实世界的交通状况,主要用于智能驾驶,让汽车拥有“眼睛”,百度地图已成立专门团队,配备了专们的高精地图采集车。
2、更加智能化。AI取代人类部分工作是大趋势,最可能被取代的工作就是重复性强的工作(包括脑力和体力),地图采集中的部分工作如交通标志识别、POI识别等等都可以用机器来干。AI是百度的核心战略,AI技术也是百度的杀手锏,“Bring AI to Life”的百度不只是将AI落地到产品中,也注重用AI提高生产效率,最典型的就是地图数据采集上,其借助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处理等AI技术,形成地图数据处理“三大刀锋技术”,大幅提升地图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比如外业操作上应用语音交互技术实现“一人一车”,内业处理上智能识别道路、POI,目前数据采集环节已有80%的工作实现智能化,业内领先。
3、更加实时性。车载离线导航设备数据往往一年才需要更新一次,很多时候导航路线与实际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实时性收集能力变强,地图数据采集实时性是一个趋势。百度地图在数据实时化上可谓不遗余力:引入UGC模式,鼓励用户上报交通事故等消息;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拥堵情况;与交通部门合作接入实时公交、高铁、地铁等数据……种种举措,让地图数据变得更加实时。
4、多工具协同。地图数据主要用采集车,百度地图拥有超过250辆采集车,是国内地图平台最大的自有采集车队。但用户对于地图的粒度要求更细,比如没有通公路的自然环境、室内商场,还需要直接看到全景图、进行AR导航等等。要满足用户这些需求,采集设备就不能局限于采集车,百度地图这次数据采集训练营一个亮点就是展示了不少新采集设备,比如采集背包、无人机、手采设备、全景相机等等,实现“海陆空”配套,对部分重要地点如热门景区可全景全量采集。
一年多前,百度地图就已全面切换到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不再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含海外市场),这意味着庞大的数据采集和维护成本。常规地图采集和维护本身就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精力,百度地图还在不遗余力地满足地图日益复杂的采集需求,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就更高了。截至目前,百度地图数据采集、处理和研发相关人员已接近2000人,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透露,“百度地图每年在数据采集上的投入占到百度地图总投入的40%左右。”,其认为基础数据是地图的入场券,“在AI时代,我们依然投入超过50%以上的精力在关注基础数据。”
为何百度重金投入“不赚钱”业务?
最初地图导航类应用是收费的,第三方导航设备要使用地图数据也要付费。不过,百度地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措施,直接改变了市场格局,现在整个地图行业都进入免费时代。因此,目前互联网地图业务,都没有规模化营收能力。对于百度而言,地图也是一个“成本型”业务,换句话说,百度地图没有像搜索、Feeds、金融等业务一样带来直接规模现金流。
为什么百度对于地图业务还不遗余力地投入?我想核心原因在于,它曾经是百度战略级防御型业务,因为它是重要的移动端入口;今天在百度“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战略下,地图战略价值更高:不只是防御业务,而是基础设施,用李东旻的话说是AI时代的水电煤。
第一,百度All In AI战略的基础是数据和算法,算法是百度大脑、NLP、知识图谱、语音等深度学习技术,而数据除了百度搜索数据外,最重要的就是地图数据。
地图是物理世界空间层面的互联网映射,同时还通过LBS服务记录着世界的人流、车流和物流轨迹,相当于是在缓存这个世界。百度地图全球POI总数超过1.5亿,每日提供位置服务超过800亿次,每日导航服务超3亿公里,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大量的空间数据,为AI战略落地打下数据基础。
第二,百度Bring AI to Life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地图支持。
百度正在将AI落地到更多场景,比如车载导航、自动驾驶汽车、OTA(在线旅游)、金融、Feeds、DuerOS、搜索等等。所有这些业务都需要地图支持,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战略,更是离不开高精地图的支持,因为高精地图就是汽车的眼睛。百度地图就是在支持上述业务,这点价值就跟深度学习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底层技术一样——我们从来不会去奢望技术直接产生收入,但技术会驱动可以带来收入的业务。
这一点也是李东旻说地图是百度AI战略水电煤的原因,可以说地图就是AI时代的一个基础设施。
第三,百度地图对于百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入口。
地图App使用频率相对于搜索、社交等可能不是很高,但在导航等场景下使用时长却很长,特别是占据了汽车、旅游等黄金场景;还有用户会通过许多应用比如旅游App、共享单车App、出行App等间接使用地图。因此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来看,地图都是一个重要移动入口,百度在“决胜AI时代”的同时也要“夯实移动基础”,自然要重点布局作为其重要入口之一的地图了——事实上,阿里、腾讯也都对地图十分重视。前不久,阿里巴巴架构调整,俞永福不再担任高德总裁,阿里集团首席风险官(CRO)刘振飞(振飞)兼任高德总裁,张勇在任命邮件中表示“我们相信高德作为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的提供者,将在阿里经济生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可以说,百度地图对于百度具有极强战略价值,尽管不能形成直接现金流,但它就像AI技术一样,对于百度核心业务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其所积累的空间数据,对于百度AI落地到每一个场景都将释放出巨大潜力,长期来看就是百度的一座金矿。陆奇给百度地图的定位是“护城河”,其价值是确保主航道业务如AI、Feeds航行更稳健,现在看来,百度地图正在这样做。
百度地图下一步路在何方?
可以看到,地图在百度业务版图中的战略价值和位置都是十分清晰的,那么,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看上去地图行业已经进入“双寡头时期”,说到地图就会想到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两家还经常打口水战争谁是第一,这意味着行业比较稳定,似乎没有变数了,实则不然。
高德地图在迎来新的掌舵者后,是继续沿袭车联网等扩张战略,还是会有新的战略方向,还有待观望。而从百度地图目前的动作来看,我认为它在可见的未来会有这几个重要的部署方向:
第一,全面AI化。
人工智能应用到各行各业是行业趋势,百度以AI为核心战略自然会走得更加超前,百度地图此前已实现80%的采集智能化,下一步的重点可能会是C端产品的智能化。
日前,百度地图发布V10.3.0版,最大亮点是语音交互,用户可通过语音查询相关POI(地理位置信息点)、查询并切换路线以及添加途经点、起点和终点等功能,注意,不是简单的语音识别,而是与语音团队和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团队配合的支持语义理解的语音导航。不论是驾驶还是走路,打字都不方便,语音如果好用将成为用户的终极选择。
交互层面的AI化是一个方面。感知用户场景并智能响应是未来百度地图可为之处——比如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智能推荐目的地或者出行方式,甚至推荐兴趣点;再比如根据用户驾驶习惯,动态规划路线实时调整,成为一个真正的驾驶助理,等等。当然,驱动百度AI业务如自动驾驶落地,也是百度地图未来重要的方向。
第二,国际化布局。
百度地图此前曾提出一个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50%的用户来自于海外。目前百度地图已经全面覆盖了东南亚主要市场、日韩、美国等地区,从我本人去日本的导航体验来看,百度地图在日本的可用性已媲美谷歌地图,不只是可以通过中文智能导航,还可以智能处理日本复杂的火车地铁网络,也已整合日本当地兴趣点。
不过,目前百度地图更多是面向出国旅行的中国用户,未来是否会加强针对外国用户的布局?我想可能性是很大的,中国互联网业务出海本身也是大趋势,电商、共享单车等等都在出海。中国复杂的交通路况让国内的地图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还有人力成本低等优势。
第三,商业化尝试。
百度地图眼下没有做规模化的变现,不等于它不可以做。
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收费。尽管移动互联网普遍进入免费时代,但我们会发现最近互联网开始流行收费了,不只是内容付费,音乐收费、视频收费,京东Plus会员也是一种变相收费,电影App订票也要服务费。而从携程今年爆发的捆绑风波来看,收费往往可以给用户更专业、更优质和更有保障的服务,因此携程机票业务未来也可能会走向“服务费”模式,或者通过会员模式变现收费。
鉴于目前地图应用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一个地图App会采取收费策略,但可以通过会员模式,面向部分用户收费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比如更专业的导航、更个性化的配音包、更实时的数据更新。我想这是有可能的。当然,除了面向用户收费外,通过O2O、旅游、出行导流等方式也可以变现,我想百度地图会有更多尝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