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双11是电商零售行业的盛事,也是物流快递业的大考。在我印象中,过去每年双11过后,都会伴随着物流爆仓、快递小哥累到不行的新闻。每年双11我都会参与剁手,前几年来自外省的包裹要等一周甚至两周才收到,但今年双11我买的东西尽管到货没有平日快,却也在两三天内陆陆续续到达了。翻了下朋友圈,发现关于包裹延迟到达的吐槽也比往年少了许多,双11物流这个老大难问题似乎已经得到顺利解决。
快递终于不再是双11的瓶颈
今年双11快递行业比往年“好过”,有些出人意料。
今年双11天猫交易额达到1682亿,全网交易额达2540亿。尽管许多人诟病双11的刷单问题,但从快递业务单量增长来看,双11确实还在高速增长,国家邮政局预计,2017年“双11”快件业务量将达到15亿件,同比增长35%,这个数字也是2015年的两倍。
尽管今年双11包裹数量大幅增加,但网上却没有看到关于爆仓的新闻。在2016年快递公司密集IPO后,快递市场集中度明显,顺丰和通达系把持着中国快递业,玩家还是那些玩家,但关于它们的新闻更多是在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技术、新运输设备、黑科技等等方面发力,甚至大有展开军备竞赛较量的意味。可以说,双11对于快递业来说不再是不堪重负的极限压力场景,而是测试自己的好机会,也是秀自己肌肉的舞台。
物流已经不再是双11的瓶颈,快递公司们应对世界上最大的物流洪峰已游刃有余,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年的长足进步。经历过9年双11洗礼的中国物流快递行业已实现“凤凰涅槃”,得到了大幅完善,运力特别是弹性运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即便今年快递单量再涨35%,物流快递行业仍然可以自如地完成任务。
9年双11从5000万交易额爬升到1682亿,是中国电商走向大众化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快递业走向成熟发达的过程。
过去9年中国快递业如何凤凰涅槃?
9年双11的背后是中国电商行业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双11对于电商大众化功不可没。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直接驱动了快递行业的壮大。
2016和2017年,国内快递公司陆续上市,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电商对于中国物流行业的关键贡献。15年前,中国每年的包裹数量才过1亿个;到2016年,这个数量达到了300多亿件,300倍的增长速度背后是电商兴起的红利,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今年初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中国快递业经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我国已成全球第一快递大国,在全球每年约700亿件的快递量中,中国占了300亿件。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从业员员也达到了203.3万,相较于10年前已增长近13倍。马军胜介绍,快递业年均新增的就业岗位约20万个,对缓解就业压力作用巨大。
同时,交易额不断攀升、订单量不断暴涨的双11也成为倒逼快递行业进步的关键。2011年双11首次出现了爆仓,2200余万件包裹堆积如山,除了顺丰其他快递公司集体爆仓。爆仓问题让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开始在物业基础设施完善上痛下功夫,依赖电商件的快递公司也开始重视提升弹性运力,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和调度技术以及不断优化管理手段,来提升物流快递效率,这种提升也体现在日常的快递中。今天中国快递不论是从时效性还是成本还是效率来看,已全球领先。
面向不同场景的快递公司百花齐放。
面向普通电商行业则出现了有名的通达系,这些快递公司因为价格低廉快速壮大,几乎包揽了大部分电商件,马云曾透露,菜鸟网络的物流合作伙伴承担了70%的包裹递送。面向高端商品和商务等场景,出现了顺丰这个品牌,其通过及早布局航空和高铁货运网络,引入最新技术,采取直营模式确保了服务的高效率和高品质,成为中国用户心目中“好快递”的唯一代表,双11,小米等大品牌不论是自营还是天猫都会选择顺丰,“顺丰包邮”成为淘宝卖家的宣传点,每年双11天猫销售榜单前十有超过一半会选择顺丰配送,特别是手机3C等高价值商品更是只选顺丰。顺丰已是中国快递代表品牌,与UPS比肩。正是因为高端化的定位让顺丰拿走了快递行业营收和利润的大头。
各种创新的快递模式层出不穷。
不只是有顺丰这样的采取端到端整合以确保体验和品质的快递模式,中国快递行业还出现了同城生活服务快递,如美团外卖、百度外卖、达达等快递服务,成为中国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共享快递的出现,让许多人可以兼职成为快递员也可以让不同公司可以调配社会闲散运力;电商行业的快递保险则直接催生了众安保险这家上市公司;便于用户延时取件的智能快递箱也成为中国本土创新的样本。
可以说,今天中国快递行业的服务能力已是九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快递运力、速度、效率和成本都做到了全球领先,什么都可以送、哪里都可以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与互联网、电商并列的一道奇迹,能够支持交易额大幅攀升的双11就不奇怪了。
下一个九年快递业会发生什么?
2008年新版《邮政法》正式推出,“黑”了多年的快递终于有了合法身份,也正是这一年开始有了双11,电商行业在中国迎来蓬勃发展。可以说,过去9年就是中国电商和快递行业互相推动进化的一个历史,快递行业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搭建,具备了国际领先的服务能力。下一个9年中国快递行业会发生什么?运力突破和瓶颈消除已不再是重点,但中国快递行业创新却不会止步。
第一,更多新的物流工具的整合。
顺丰在双11期间,与中铁快运联合推出了“高铁极速达”服务,一件快递通过“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在10小时顺利送达。今年顺丰已经买入第40架飞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航空运输网络,为什么还要布局高铁快递?因为航空件需要在机场分拣、装箱,中转流程比较复杂;航空快递则容易受天气影响延误航班甚至取消,遇到流量控制也只能排队等候;航空快递还有不少物品比如锂电池是禁运的;其覆盖的地域网络也不如高铁广;高铁运输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准点率高,能保证快递的及时性,能承载一些特别的商品,能覆盖更多的路线( 全国高铁里程已达到2.2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建成并向 “八纵八横”延伸),可与航空运输互补。
同时顺丰还在探索无人机等新型运输工具与公路运输网络互补。目前顺丰拥有4000多台自有营运车辆,是中国最庞大的公路运输网络之一。在今年AT200物流无人机成功首飞后,无人机送货商用化被顺丰提上日程,其采取“三段式空运网”布局,包含大型有人运输机、大型无人机与小型无人机形成不同层次的空中运力,仅仅是大型无人机项目总投资便高达7.4亿元,最终目标是无人机运力覆盖国家干线、城市干线及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需求,实现36小时快件通达全国。
通过布局航空运输与高铁快运,无人机与公路运输网络,顺丰将形成覆盖完整、多层次、满足不同场景的“地空运输网络”,从顺丰的动作也可以看到,未来整合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航空、高铁、无人机和公路,形成多层次、多元性的互补运力,将成为快递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物流行业进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新技术正在改变各行各业,物流也在智能化。电子面单等技术实现了物流各个环节的数据收集,为智能物流打下基础,物流快递行业已在利用电子化获取的大数据进行智能调度,比如顺丰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来预测快件量,预测粒度可细化到每一个派送网点,进而进行更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再比如顺丰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面单,提高录入效率;除了大数据和AI技术外,今年双11期间不少物流公司在仓库引入了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智能分拣,提高效率降低分拣员的劳动强度。未来,物流行业从仓储到物流到快递各个环节都将被新技术改变。
第三,物流快递将更重视服务品质。
过去9年,快递实现了基本的运力满足,不过,服务品质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在双11这样的高峰期确保商务日常件的配送不受影响,11月13日,我下了一个快递单寄护照去做签证,等了两天快递都没上门收件,因为都在忙双11,导致了运力失衡。顺丰的做法值得学习,我的快递换顺丰后1个小时不到就上门取件,后来了解到顺丰通过智能调度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配置直营人员等等来确保各类快件的服务品质。除了运力稳定外,快递过程中的非暴力分拣、快递人员的服务专业性、快递的透明化可追溯、快递信息的隐私保护(如顺丰推出隐私面单),等等行业都还有很高的提高空间。可以说,过去九年快递行业实现了“从有到好”,下一个九年要实现“从好到优”。
第四、时效性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今天电商行业已经实现了211限时达,甚至当日达,在9年前不可想象。普通快递的时效性同样有很大的提升,一方面更快了,比如从深圳到北京2000多公里可以24小时之内送达;另一方面更准了,用户可以指定收件时间,甚至可精确到小时。不过,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不认为顺丰有多少快。王卫称:“可能大家认为顺丰快是因为其他人慢,但是我自己不认为顺丰有多少快。”因为友商慢衬托出顺丰快,但顺丰对此不满足,未来也将通过整合高铁等运输工具,研发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引入AI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手段来提升时效性,未来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24小时到达,都不是没有可能。
第五、中国快递公司将集体出海。
国家邮政局在2014年年初就提出推动快递企业“向下”、“向西”和“向外”拓展的号召,推进中国物流公司出海。2014年顺丰等巨头纷纷启动国际化战略,但中国物流公司海外拓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国际物流企业主导市场规则、以及语言文化等差异。不过,全球买全球卖成为必然,跨境电商崛起和中国企业出海,成为物流行业全球化的新动力。结合本土市场红利、管理手段和信息化工具,中国快递公司的服务水平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集体出海将充满竞争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