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份以来,国内几大互金巨头与五大行相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和蚂蚁金服&建行、百度金融&农行、腾讯&中行、京东&工行、苏宁控股和苏宁金融&交行),一个共同点便是围绕金融科技展开,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科技与业务场景的融合。
从4月份算起,至今已经超过半年的时间,互金巨头与银行的战略合作,进度究竟如何了?就着百度世界2017智能金融分论坛披露的与农行合作一些信息,我们正好可以一探端倪。此外,巨头之间的强强联合只是行业标志性事件,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场景早已在更多的层面展开,某种程度上,我们正迎来一个智能金融新时代。
金融科技与业务场景,如何实现1+1>2?
在《国内五大银行签约互金巨头,背后有什么深层次逻辑?》一文中,笔者曾总结互联网巨头与大行合作的逻辑为“业务层面的错位竞争、科技层面的优势互补和传统银行转型发展的内在迫切性”,具体而言:
在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定位于普惠金融领域,依靠数据和场景优势着重在银行服务不到的人群中发力,与银行的直接竞争越来越小。
在科技层面,互联网巨头依托数据和场景,在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上有优势,大银行依托丰富的业务场景,在区块链、智能投顾等领域有优势,且科技与场景天然具备融合的内驱力,驱动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合作。
在业务转型层面,C端业务的科技驱动自不必提,B端中小微企业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科技驱动也初现端倪,对于传统金融巨头而言,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布局、提升业务和流程的科技因素已然迫在眉睫,得以放下身段,与互联网巨头携手前行。
综上,大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有着内在的需求,但在具体落地上,则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与共赢。回到案例上,从落地项目看,百度金融与农行的合作主要聚焦于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领域。
至于合作进度,据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透露:
“4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并完成农行金融大脑一期工程的软硬件搭建及部署,预计今年底完成金融大脑一期在实验室的验收。双方正在对接的项目还有:智能掌银、交易反欺诈、信用反欺诈、精准营销、信用分等,这些项目都在推进中,有些已经小批量上线试用,比如智能掌银的刷脸转账功能。在资管理财方面,我们非常看好基金的智能推荐,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基金智能推荐方案,预计今年12月,我们会推出更好的产品。”
从论坛披露的信息来看,在战略上定位于百度金融提供AI技术并输出金融科技,农行提供金融场景和智能金融服务能力,双方融合金融思维与科技思维共同探索金融智能化。所谓的智能金融:
在后台强调数字化支撑,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金融大脑;
在中台强调标准化金融服务的输出;
在前台则表现为用户画像、智能运营、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和智能客服等业务模块;
在具体的产品落地上,面向农行持卡用户和百度产品用户,双方目前已经联合推出了消费贷款产品,其中百度提供风控和入口,农行提供资金和客户。
与蚂蚁、腾讯、苏宁、京东等几大互金巨头相比,百度在业务场景上并不占优,在支付的发展上缺乏有效支撑点。因此百度金融甫一成立就将重心放在金融AI层面,在业务场景上做减法,在金融科技上做加法,开始走一条相对差异化的道路。
搜索虽然不是优质的金融业务场景,但却是优质的大数据场景,用户主动搜索行为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其兴趣与需求,精准度虽低于用户的消费行为(花钱肯定代表用户最真实的兴趣和想法),但远高于通过社交大数据、关系图谱等手段搭建的兴趣标签。同时,相比于消费行为,搜索行为的维度要广泛得多,多维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精准度的劣势,从而相比零售巨头,便可以构建出差异化、有特色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体系。而差异化的数据,便可喂养出差异化的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需要在业务场景中落地,业务场景也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在这个讲究开放合作的时代,业务方与科技方得以在股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合作,互补共赢,最终实现1+1>2。
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需破除“资金通道论”的恐惧
遍观其他几对合作对象,虽未披露具体的进展,但从协议内容来看,围绕金融科技的合作内容,进展应该大同小异,总的原则是:业务互补性越强、落地越快。
比如联合发卡(互金巨头无发卡资质)、联合营销(1+1>2)、黑名单共享(互通有无)、资金合作(银行是天然资金方)、联盟链(参与者越多越好)、联合成立新组织(比如实验室)等方面,推进便很容易;在大数据风控(涉及到输出部分客户资源)、智能营销(涉及到业务层面竞争)等层面,则需要建立起较为密切的互信关系;在金融云(涉及到系统和数据)、场景开放(涉及核心资源)、数据开放(涉及核心资源)等方面,则要难得多,某种程度上甚至需要建立在股权的纽带上。
不过,虽然巨头之间的合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巨头与小平台之间的合作就没有那么多顾虑。无他,巨头多是全生态、一站式布局,与合作伙伴之间总会存在业务交叉和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以优先扶持自家业务为第一准则,对外开放便会慎之又慎,需要进行中长期战略布局;中小平台无场景、无生态,业务线单一,与合作伙伴之间更容易产生纯粹的合作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典型的现金贷平台,核心的客户资源对合作伙伴都是开放的,为获取资金或规避放贷资质问题,允许客户和资金方签署借贷合同,对资金方开放;为了做好风控,会接入第三方风控模型,对大数据公司开放。很多地方性城商行,会委托第三方科技公司运营互联网渠道业务,甚至可以做到从获客到风控的全流程外包,以至于孵化出大量的第三方创业机构,借助为银行提供外包服务时积累的客户资源,独立开展金融业务。
所以,当我们把眼光从巨头之间的合作中抽离时,会发现大的金融科技巨头赋能中小金融机构,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就整个金融业而言,我们正在加速迎来一个智能金融的新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那便是科技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会担心,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最后金融机构是不是会沦为单纯的资金通道呢?
在笔者看来,这就有点言过其实了。什么样的金融机构被称作通道?类似信托这种,没资金、没客户甚至没产品(只是作为通道进行产品定制),恰好有一个万能的牌照,便沦为了通道。信托也有主业,那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只不过通道可以赚快钱,主业被放弃了而已。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过程中,金融机构有资金有产品,有产品便有用户,只不过缺乏多维数据源,在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产品体验,更好地服务用户,何来通道之说呢?
至于有人担心的用户资源泄露,那便多虑了。中国14亿人口,几大互联网巨头的用户总数则超过了30亿,说明了什么?本来用户就是交叉的,你的用户也是他的用户,他的用户也是你的用户。最重要的其实是产品,毕竟产品在哪里,用户就在哪里。在合作过程中,金融机构是产品提供方,又何忧之有呢?
准备好了么,即将到来的智能金融新时代
世事变幻,不以人情为转移。智能金融大时代已然开启,亦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无论是机构还是从业者,是顺势而为做弄潮儿还是停滞不前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全都取决于自己。
至于不同选择的结果如何,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