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参战双11的天猫精灵,迎来了国产智能音箱的第一个百万销量,其中和阿里的爆款打造能力不无关系,却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相比于几年前的智能手环,姗姗来迟的智能音箱并不是一个幸运儿。尽管太平洋彼岸的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均是智能音箱的忠实拥趸,可当国内的阿里、小米、百度等竞相进入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看衰的声音。
不过,亚马逊为Echo正名的数据是一年500万台的销量,并借此在半年内接入了7000多家开发者。如今天猫精灵也迎来了自己的百万销量,智能音箱在国内还是个伪命题吗?
用适合中国的方式去占领市场
在亚马逊Echo上市三年之后,国内的阿里、小米等才开始正式进入这个市场,虽然在时间节点上看起来有些晚,至少和谷歌、苹果等在同一个节奏上。
即便如此,唱衰者依然给出了不看好的理由,比如“国内外用户习惯存在差异,国内市场需求并不刚性。”结论的来源无非是销量数据,在互联网巨头们进军智能音箱之前,国内早已出现了大批的智能音箱创业者,但产品的整体月销量却不足2万台。就连有科大讯飞和京东背景的叮咚智能音箱,在2016年交出的成绩单也只有10万台。
无独有偶,科技媒体们也屡屡曝出智能音箱上下游产业链所出现的问题,诸如利润微薄、代工厂赔本垫付、生存危机等等。不只是如此,甚至是智能音箱最具“特色”的语音交互也被质疑为“鸡肋”。似乎隐藏着一个简单的逻辑:因为销量上不去,整个智能音箱产业链都糟糕透了。
当然,造成这个现象的诱因可以追溯到智能音箱最早的产品定价。要知道,触屏版的亚马逊Echo Show的售价是230美元,Google Home的售价为129美元,苹果Home Pod更是高达349美元,传递出的一个信息就是:智能音箱是高端市场的玩物,至少也应该是中产阶级。这种定价逻辑对国内的创业者不无影响,杭州一家名为Rokid的产品卖到了1399元,喜马拉雅的小雅售价为999元。
一边是尚处于市场教育阶段,仅有小部分极客才愿意去尝试的智能音响;另一边是价格更加便宜且用户接受度高的传统蓝牙音箱。智能音箱在市场博弈中败下阵来,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意外。
当巨头们进入的时候,对整体市场的认知要更加理性,智能音箱在中国的试水势必要从价格开始入手,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门槛,将语音交互的概念和场景真正在消费级市场渗透,才有利于智能音箱的普及。于是,在天猫精灵发布的时候,给出了499元的超低价,不久之后小米的“小爱同学”,更是将价格下拉到了299元。
而在今年的双11期间,原价499元的天猫精灵X1以99元的价格降低了用户门槛,京东为叮咚音箱策划了多种降价促销活动……已然开始用适合中国的方式来占领市场,即先用“补贴”教育市场,共享出行、团购、O2O等行业的崛起无不是如此。
智能音箱的老故事和新剧情
不管怎样,智能音箱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完成从探索期到成长期的过渡,天猫精灵的百万台销量是个里程碑的事件。当一个单品在市场上有着百万存量的时候,对上下游产业链和开发者的激励不言而喻,也是人工智能平台进入良性演进的起点。
在此之前,大多数智能音箱仍处于讲故事的阶段,亦或者说是“纸上谈兵”,智能音箱被寄予“做流量入口,搭建生态平台,成为家居终端”的厚望。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家庭主妇在厨房做饭时,可以通过智能音箱查询菜谱、控制厨具、下单买菜,抑或是借助智能音箱来制定烹饪时间,拨打网络电话喊家人回家吃饭,无聊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智能音箱网购等等。一个小小的音箱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或可称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甚至是打开智能家居大门的新撬板。
由此来看,阿里不惜以“补贴”的形式加速智能音箱的普及,终究还是为了生态。对于这种体量的互联网巨头而言,人才和智能音箱的技术壁垒都不难攻破,但相对于硬件技术,背后的生态体系才是智能音箱能否成功的关键。恰是如此,100万台的销量为智能音箱这个“老故事”带来了新剧情。
一方面,生态的积累离不开海量的合作伙伴。或许凭借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力,不难在早期聚拢几十甚至上百家合作对象,比如天猫精灵和飞猪合作切入酒店业,未来还将延伸到航空等服务上。除了阿里系的应用外,天猫精灵已经支持了包含飞利浦、美的、海尔等多家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京东、小米等也是如此。
可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智能音箱扮演的是连接用户和服务的桥梁,服务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上的高低上下。而作为亚马逊Echo的神经中枢,语音助手Alexa已经实现了超过1.5万中的技能和服务,在销量和开发者数量的增长上形成了正循环。阿里、京东、小米等几乎所有的智能音箱玩家所期望的都是抢到智能音箱的先手棋,进而在场景和服务上超出竞争对手一个身位。
另一方面,智能音箱的核心在于远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前者属于硬件层面上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进行优化。事实上,包括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的DuerOS团队等均给出了完善的远场语音识别解决方案。
但软件层面的服务却是渐进性的,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在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上都做到了97%以上,并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多轮对话技术、大数据知识图谱等领域各有所长。尤其是在用户层面上,智能音箱成为刚需的前提是对需求的最大化满足,解决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实际痛点,实验室等显然难以实现这一条件下诉求,庞大用户量是加速智能音箱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因素。
语音交互仍然是决定格局的胜负手
不难发现,选择“音箱”的外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科技巨头们已经笃定语音将成为下一代交互入口之一。而从触屏到语音是颠覆性的,也是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在语音交互的前提下,生态将具有唯一性。
互联网巨头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说在车载系统领域,BAT们的共同认知就是将语音作为未来车内交互的主流趋势,阿里利用AliOS重塑了汽车生态,抛弃了手机上“桌面+APP”的形式,借助语音交互实现“服务找人”的模式;百度在DuerOS中最大的亮点便是语音识别和处理,并贯穿百度的人工智能生态当中。
从这个角度或许更能理解巨头们押注智能音箱的价值,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基础功能和服务上,智能音箱都减少了入侵性和可替代性,进而成为未来家庭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语音交互的颠覆性在于:不同于触屏等有更多选择性的服务模式,语音交互注定是服务找人的模式,生态可能具备唯一性,而生态当中的超级应用也具有唯一性。
可以预见的是,占领生活场景和智能家居是互联网巨头们竞争的焦点。在天猫精灵完成百万台销量的同时,也为智能音箱市场形成了新的分水岭,在生态布局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尽管现在的智能音箱在生态和兼容性上都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毕竟合作伙伴们是“趋利”的,只有在消费级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才能给吸引到足够的合作对象。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