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不止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科技公司……”,双十一前夕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如是说。
这句话说出不到一个月,已经有两家苏宁无人店在向用户招手。一个是11月11日当天要在北京开业,一个是11月6日苏宁上海首家无人店苏宁易购Biu在上海苏宁易购五角场云店亮相。
北京、上海乃兵家必争之地,一个是首都,一个是国际大都市,能在这两座城市开出无人店,可谓是占据了无人零售的制高点。一方面,目前国内的无人店在京沪开设的并不多,另一方面,越是在大都市开店,越是对技术过关程度的检阅。显然,苏宁已经做好准备。
而且,除北京、上海外,苏宁无人店项目负责人透露,苏宁无人店在双11期间还将在重庆、徐州同步落地,数量也将达到5家。
无人店才仅仅是苏宁这家“科技公司”的布局之一,无人仓、无人机、机器人、生物识别……,一系列的黑科技赋能背后,是苏宁真正意义上将“科技公司”的名号坐实。而等待苏宁的,除了智慧零售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外,还有各种可以开脑洞的未来想象空间。
那么,苏宁的“无人”系列布局到底有怎样的体现?相对于同行和“祖传”互联网巨头,苏宁优势何在?
走在前面的无人店
零售商业新生态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人与货的连接、人与场的连接、货与场的连接更交融、更智慧。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避开的零售商业新生态变革的必经之路。
而生物识别、深度学习、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IoT物联网技术的勃兴,则为零售商业新生态的变革、对人货场的关系重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其中,拿完就走、刷脸即可的无人店,成为巨头们重构人货场关系的一大探索领域。
Amazon Go是一个例子,也是一个作为全球零售领跑者给行业和用户的一个“见面礼”。某种程度上说,Amazon Go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其现实意义。而与之相比,苏宁则走到了国内无人零售的前面。当然,这里并不拿友宝、缤果盒子、果小美这样的自动售货机和无人货架做比较。而是,从无人店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零售新业态的角度去探讨。
苏宁的智慧零售思想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而无人店正是苏宁践行智慧零售的一份作业。这份作业的第一部分在今年8月份交出之后,11月6日上海首店的开业,则是交出了最新答卷。而双十一期间再开5家店,更是吊足了业界的胃口。
客观的说,苏宁实际上是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因为虽然友商也推出了无人店,但要么是在非一线城市,要么是干脆设在了自家办公楼的楼内。这种远离消费者的无人店,实则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而苏宁在上海开业的这家店,则完全从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转场到了国际大都市,区域的不同,意味着苏宁无人店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全面成熟。
在购物流程上,相比大多数所谓无人店的扫码进店,苏宁的无人店实现了“刷脸”进门,流程更简单,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消费者只需下载苏宁金融APP,通过面部识别“绑脸”即可。尽管对于非苏宁金融用户,还是离不开下载安装这一步,但是对于苏宁海量的会员而言,这一步实际上已经省略过去。而更具黑科技范儿的是,苏宁的无人店已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人收银,不用排队,直接通过付款闸道,系统便会自动识别用户身份,扣款支付做到了完全的“无感”。
可以说,无人店登陆沪上,对苏宁的智慧零售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而从南京开到上海,再到双十一期间5店齐开,无论从门店数量还是上述的购物流程上的“无感”看,苏宁已经走在了行业前面。这也让其成为践行零售商业生态变革的弄潮儿的。而如果只是无人店,还无法说苏宁是一家科技公司。这一新名号的背后,则是苏宁在基础设施底层架构上的无人化和科技范儿。
物流仓配的黑科技
每年双十一,都会引发业界对物流仓配的热议,仓库爆仓、快递变慢递,无论是工作在仓配一线的员工还是用户,体验都不爽。
而从去年开始就深耕细作物流仓配高科技化的苏宁,今年则在双十一前夕交出了一份答卷,无人机、无人仓、机器人全面加持,物流仓配的黑科技让苏宁朝科技公司又进一了一大步。而且,这一步,是从传统物流模式迈到了无人作业模式。
一个月前的10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称中国是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智慧物流、无人仓储等技术领先世界,对全球快递业增长贡献率已达到40%。报道中刊登了南京一处可实现订单全自动捡货的智慧物流基地,该基地正是亚洲最大的智慧物流基地”——苏宁“超级云仓”。
数据显示,作为汇聚全球智慧物流技术的行业标杆项目,苏宁云仓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约2000万件商品在这里能够实现从入库、补货、拣选、分拨到出库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日处理包裹最高达到181万件,拣选效率达到每人每小时1200件,每个订单最快可在30分钟内出库。
而在双十一前夕,苏宁物流又推出了AGV机器人仓库群,完成了对整个仓储物流体系的全新升级。AGV仓库机器人实现了“货到人”的全新拣货模式,让机器人直接将货架搬到拣货员的面前。目前,苏宁物流首建的国内最大AGV仓库群——上海AGV仓运营着近100组机器人,完整运营后将达到1000组,会分批进行测试并投入使用。此外,济南AGV仓已经在筹备中,面积超过2000平方,今年双11计划开始试运营。
AGV机器人仓库群威力何在?一组统计数据能说明一切:对于小件的产品,仓库机器人的效率可达到人工的5倍乃至以上,同时准确率也大大高于人工,可达99.99%以上。而此前,苏宁易购还联合Geek+重磅推出了新型仓储机器人——M100,将智能仓储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另一点是,今年6月17日,一架无人机从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丰食溪中学附近的苏宁物流快递配送站起飞,带着一个包裹,历时23分钟,飞行15.06公里,为天荒坪镇潘村村民徐女士送去了网购的电热水壶。这是苏宁物流无人机在地形特殊的山区首次飞行。而苏宁物流研究院的计划是,今年年底前,将积极发挥自身物流配送优势,在江浙地区选取适航线路,迅速扩大镇到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无人机配送规模。
此外,苏宁物流去年12月还宣布成立S实验室,围绕精益生产和人工智能两个方向展开应用研究,采用包括仓库自动作业技术、绿色包装技术、智能拣选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机配送、AR/VR技术等,专注于物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S实验室已经在智能拣选机器人、绿色物流、无人机配送上开展深入探索。而更大的目标是,未来计划围绕无人机上下游配套产业,在全国建设5000个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覆盖全国的无人机通航、研发、生产和售后的地面服务网络,集中管理无人机行业资源,全面实现物流仓配的智慧化。
可以说,从无人店到无人仓、从仓储机器人到送货无人机,苏宁尝试了不同的智慧零售路径。其一方面从终端门店提升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则从基础仓配层面提升作业的效率。如此两方面,可谓是对苏宁智慧零售的左右赋能,也由此让苏宁真正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金融科技创新的加持
从线上到线下、从门店到物流,苏宁正通过融合发力领跑零售商业新生态。而不止于此的是,在智慧零售的棋盘上,还有金融科技的护盘和赋能。目前,金融护身已经是各大巨头的一致做法,谁家没有个金融平台都不好意思出来活动。苏宁的金融平台正是苏宁金融。而秉承智慧零售的思想,苏宁也在金融层面实现了黑科技的赋能。
还是以前文所述的无人店为例,之所以能实现刷脸进门,其背后正是苏宁金融的人脸识别技术使然。通过运用GPU加速计算、数百万的人脸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苏宁金融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在人脸支付、人脸闸机、线下门店、人证比对等场景中有着丰富的应用。
不止如此的是,通过组合应用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苏宁金融实现了用户从登录到传输全流程优化支付过程,提升安全级别和用户体验,新用户开户从10分钟缩短到5分钟再到最快只需100秒,支付成功率达99%,实名认证时间由1天缩短到1分;此外,基于机器学习、大数据爬虫、实时标签计算,为亿级会员实时画像,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营销,转化效果提升600%,累计转化用户超过200万,累计转化金额超300亿。
今年,苏宁金融还依托苏宁金融研究院全新打造了金融科技实验室,在风控、刷脸支付、知识图谱、区块链金融、物联网金融等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成立的区块链实验室,结合苏宁金融的实际业务,在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数字资产、风险控制、同业业务、防伪存证等多个场景全面应用区块链技术,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防控风险、监管合规等方面进行探索。这种探索,对行业而言也极具启迪意义。
“如果脱掉西装就是互联网,我愿意带头,问题是做互联网哪有那么简单?”8年前,苏宁易购成立时,面对外界的热议,张近东说出了这样一句话。8年后的今天,张近东的智慧零售思想在苏宁上下贯彻,从门店到物流到金融,一路走下来,苏宁的探索的确让其脱掉了西装、装上了人工智能的大脑,坐实了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名号,但也抛出了一个更大的问号:苏宁,做“亚马逊+沃尔玛”还是做“阿里+万达”?或许,未来已来的当下,苏宁只想安静地做个有实打实科技创新加持的美男子,在人群中独自狂舞?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但一个答案是,今年双十一,不,O2O购物节,苏宁线上线下的融合、上海、北京无人店的开业,以及无人物流仓配的赋能,或能带给消费者新鲜体验的同时,也在历年双十一的物流痛点上带来一些切实的改观。加上下了大工夫的布局,今年双十一苏宁或许不是安静的美男子,而是那个血淋淋的带头大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