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女作家蒋方舟的《马拉松是中产无声的广场舞》文章在互联网上备受争议,文中提到跑马拉松的以中产阶级居多,引发了部分读者不满。从相关数据来看,蒋方舟的文章与事实没有太大出入,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一共有328场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达到280万人;而2011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2和40万人,而参加城市马拉松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购买价值不菲的专业运动装备、飞到不同城市甚至国家参赛,靠马拉松运营上市的智美体育集团董事局主席任文均也表示,“马拉松爱好者大多为有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
《每日经济新闻》则有过报道:
美国权威杂志《跑者世界》估算,美国“节俭型”跑友一生的跑步花费为14358美元,“普通型”为56942美元,“奢华型”为212872美元;中国跑友节俭型要14100元,普通型243000元,土豪型要1101900元。
可见普通型和土豪型都属于中产消费水准。
不过,城市马拉松也有不少非中产参加,比如大学生、刚工作的白领。事实上,城市马拉松赛事井喷,体现的是中国全民跑步的热潮,而这不只属于中产,跑步在中国已是三大全民运动之一——百度商业研究联合清数大数据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网民关于运动的检索意图中,跑步是仅次于广场舞和瑜伽的运动项目。
除了中产阶级,城市马拉松兴起还有什么原因?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马拉松是一项参与门槛低、规则简单的赛事,因而全球范围内参与人数众多,不过,单单这点还不能解释为什么城市马拉松这些年会在中国会兴起,中国中产群体的壮大也不是城市马拉松崛起的主要原因,综合相关数据,以及部分报告来看,最近五年,城市马拉松在中国呈现出井喷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全面健身氛围的形成。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健身”转变的分水岭。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体育的兴趣日趋浓厚,物质条件变好后对于健康、娱乐也有越来越多的追求,马云说阿里未来重点做两个H(Health和Happy),巨头和创业者都围绕体育布局,这是自下而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全民健身,2009年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此后又陆续出台多个体育政策,比如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总之,全民健身氛围形成,广场舞、健身房、瑜伽馆、马拉松,都是现象。
第二、城市强烈的参与意愿。
城市马拉松需要调动大量的城市资源——跑道建设、秩序维护、赛事宣传,都需要城市公共资源,城市马拉松的举办离不开城市所属政府的积极支持。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都在积极组办马拉松比赛,还是因为利益驱使。
城市马拉松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包括酒店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等,比如2016 年厦门马拉松为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2.3 亿元,带动经济效益 3.25 亿元,总计 5.55 亿元;城市马拉松也是城市宣传的形式,参与者在社交网络晒图就是很好的城市营销,尤其是发展旅游业的城市,越来越爱通过举办马拉松来吸引游客;城市马拉松还可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能力的完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组织城市马拉松也是响应中央发展全民体育的行动。总之,一举多得。
第三、成功的商业化运作。
通过专业的赛事运营,城市马拉松已成为一场经济盛宴,形成“正循环”的商业模式。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赛事运营方,它们通过品牌赞助、参赛报名费、内容版权等方式盈利,依靠运营多个城市马拉松而上市的智美体育集团,2016年体育赛事运营收入大幅提升至4.4亿元,同比增长28.9%,马拉松赛事运营毛利润超过65%。除了赛事运营方外,耐克、阿迪、特步等运动装备品牌,红牛、王老吉、脉动、华润怡宝等运动饮料品牌,也积极参与到赛事赞助中,城市马拉松单一产品赞助费也从2011年的几十万涨到了2016年的200万。
城市马拉松组委会还在不断降低门槛,比如推出半程马拉松、mimi马拉松、主题马拉松、海外马拉松等等,还有许多跑步赛事的变种在流行,如彩色跑、荧光跑、光猪跑等趣味赛事,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城市马拉松经济还在继续增长。
意想不到!马拉松还带动了许多互联网经济
在中国井喷的城市马拉松,成为城市营销的名片、赛事运营方的摇钱树、品牌赞助商的黄金档,事实上,它还带动了诸多互联网经济。
1、在线旅游。
《百度新商业旅游行业报告》显示,城市马拉松参与者以“外地人”为主,以北京为例,2016年,检索北京马拉松赛事相关信息的网民中,来自于外地的超过57%,不少参赛者都带家人助威观赛,这意味着强劲的旅游需求——机票、酒店、旅游和消费都被直接带动。
最大的受益者便是OTA平台,不只是机票、高铁、酒店预订攀升,它们还可围绕马拉松做旅行攻略、路线、赛事等主题产品。比如2016年,通过携程报名马拉松参赛、观赛跟团游自由行线路的游客就同比增长200%以上,携程已推出全球马拉松旅游平台,今年上线近百条国内外马拉松旅游产品,覆盖全球几十个顶级马拉松赛事,品类包括参赛名额、观赛名额以及机酒全套打包产品。
2、互联网体育。
阿里、腾讯、苏宁等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互联网体育,城市马拉松对于互联网体育行业而言有两重价值:一是潜在的体育用户增加,爱跑步的用户往往也热衷于球类等运动,阿里体育张大钟去年曾预测,体育人口将大幅上升,5年内预计达到总人口的50%,近7亿人成为体育人口,互联网体育应用如咕咚、悦跑圈等迎来了用户的高速增长,其中咕咚已有8000万用户;二是城市马拉松本身就是一个赛事,可以成为互联网体育的内容IP,比如乐视、PPTV等重视体育的平台就在积极布局马拉松赛事版权,吸引用户注意力。
3、智能运动装备。
跑步用户不再只满足于专业运动装备,运动记录等等周边装备的需求也在井喷。百度商业研究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百度全民健身运动意图大数据报告》就显示,跑步用户对周边产品的检索意图大幅增长,今年检索运动耳机的需求增长329%,运动手环的增长431%,运动相机的增加1725%……这份报告将之总结为“全面渗透的量化科技”,小米手环强势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可穿戴设备(超越了Fitbit和AppleWatch),这与中国正在兴起的跑步热潮密不可分,城市马拉松背后的跑步热潮还将带动更多智能运动装备,尤其是量化工具和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增长。
4、大数据营销。
城市马拉松参赛用户的相关数据有巨大的营销价值。
参赛前,城市马拉松用户会在搜索引擎、在线旅行平台、社交网络等处检索相关信息,有助于品牌了解高收入、重运动用户的需求,开展精准营销,针对此,百度、携程、微博等互联网公司不断发布大数据报告来助力品牌做好马拉松营销;参赛中,城市马拉松通过智能运动设备贡献海量运动数据,可被马拉松赛事运营方、运动装备厂商、运动饮料厂商等等应用,以改进服务、针对性研发产品;参赛后用户在社交网络分享的图片则成为城市营销的重要工具、也可为品牌所用。
下一个城市马拉松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城市马拉松的兴起,是商业机构、城市政府、运动用户等等多重力量的综合,本质上而言,它与电商行业的双11并无不同——都是人工造出来的全民狂欢,不同角色的自发协同,社会资源的充分调动,最终形成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在全面健身热潮下,下一个类似于城市马拉松的赛事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这不只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更是“中国消费者的集体狂欢”。
中国城市马拉松的成功,对于体育行业而言也有不少启示:
1、将成熟IP变新,冷菜热炒。
马拉松是有2500年历史的知名IP,此前只属于专业运动员,通过现代化的商业运营得到复兴;双11前身是光棍节,被阿里重新定义;春节红包是中国人的传统,被微信赋予新的内涵,由此可见,通过新的玩法和现代的商业运作,将成熟甚至古老的IP赋予新的商业价值就有爆发的可能。中国还有许多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体育IP,比如武术、比如广场舞,未来是否会形成类似于马拉松的超级IP?马云与李连杰联合创办“功守道”就是希望在武术领域打造一个全民可参与的超级赛事。
2、成功的商业化,形成正循环。
城市马拉松的成功,在于城市政府、参赛用户、运营公司、赞助品牌都各取所需,形成正循环,反观某些体育赛事,往往只能满足某个单一目标,如为赞助品牌而生的体育赛事,抑或只有用户参与缺乏商业模式的赛事,都很难持续。说到底,体育赛事的成功需要形成多赢,才能正循环。
3、用好互联网,抓住年轻人。
城市马拉松的兴起,与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在同一时间。不难发现,做得好的城市马拉松组委会都十分善于应用互联网,他们鼓励参赛者通过社交网络去传播赛事,积极利用百度、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去做赛事营销,有效触达目标受众和提升赛事影响力。互联网也给参赛者提供了订票、报名、摇号诸多便利。当然,正如前文所言,互联网行业也成为马拉松赛事的受益者。总而言之,未来一切体育IP的成功运营,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工具,体育互联网化是必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