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双11的火爆再次将我们的目光转移到了以智慧门店为代表的新零售身上,而今年的双11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以VR为代表的全新的体验方式、以打通线上线下为突破口的运作方式、以全新技术为切入点的用户体验方式都在将我们真正带入进一个全新的零售时代。伴随着这种趋势,以新零售为主要突破口的全新的金融方式则在互联网金融遭遇监管之时便已经开始孕育。
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区块链技术等新的金融呈现方式开始出现,当这些新的元素遭遇到双11,总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消费方式的多样化、金融呈现的多样化都在将金融更加直接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个以新零售、新商业为表层体现的全新金融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在这个以智能、数据、云为主导的时代,金融行业又将会与这些新的元素一起发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随着金融行业自我调整的加剧,未来我们的生活又将会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才能真正实现破局呢?
新概念不断涌现,金融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幕让人们迫切想要找到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行业的变革,于是,新的概念不断出现,新的模式不断更迭。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同样是新的发展方式正在孕育并成长的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个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的存在,它对于新概念的反应更加代表了一种创新新生的发展逻辑。
金融行业的改变正在发生,外部行业的改变更大。其实,早在这些新概念诞生之前,金融行业的改变就已经发生。消费升级时代蕴藏着的巨大的商机让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将目光涉及到了消费金融的版块,试图通过对于用户消费的助力来获取全新的增长。金融形式从互联网时代的to B转移到了消费升级时代的to C,这种方式的改变将金融的发展带入到了一个更大的蓝海。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金融行业正在发生的改变正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导致的,而外部行业的改变恰恰为金融行业自身的改变提供了土壤。随着新零售、智能科技等新的改变在外部行业发生,金融行业自身的改变将会面临一种更大的变化。新金融将会开始出现在这些与之相关的诸多环节当中,通过金融行业为其提供支持,从而推动这些行业发展。
以大数据为主要切入点的新金融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外部行业的方式,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正在越来越多地以这种相互反哺的方式推动彼此发展。而两者之间所提供的共同力量则将会将彼此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智能科技结合,智慧金融将会出现;同大数据结合,大数据风控将会衍生;同云计算结合,普惠金融将会出现,一个金融与外部行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正在来临。
用户对于金融的认知升级同时也出现了需求方面的升级。按照传统的逻辑,金融就是和人们日常的投资、理财等环节紧密联系的,并不具备太多外部延伸开去的意义。随着人们对于金融认识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多地发展金融并不仅仅只是金融本身,而是具有更多其他方面的意义。比如,他们通过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参与众筹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收益,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寄托;比如,他们通过参与理财,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种为了保本获利,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于金融理解的不断加深,同样让我们开始思考金融除了金融属性之外更多的意义。
生活方式、消费升级、情感满足等一些与金融看似并不相关的词汇开始与金融联系并交织在一起,同样,他们将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将会拓展整个行业的发展外延,实现对于金融行业的需求升级,最终将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
工具的优化带来的金融内里的改变让其面临更多的成长机会。其实,互联网时代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是获取用户渠道的变化,对于金融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流量优势一旦失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力将会失去势能的支持,从而将会陷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困境之中。破解流量势能减退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新的方式和方法来改造当前金融行业出现的问题,借此来实现金融行业新的发展。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金融行业获取用户渠道的变化的话,那么,找到新的“手术刀”来根除金融行业自身的固有顽疾则是下一个发展浪潮来临的主要标志。从本质上来看,渠道的改变仅仅只是从金融行业的外部带来了变化,而金融行业本身便没有太多改变。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由工具的优化所带来的金融行业内里的改变可能将会让其面临更多新的增长。
金融产品推荐的工具更多地与智能科技、大数据等元素联系在一起;金融风控环节开始与大数据更多地实现联系;金融产品的用户运营更多地借助新工具……这些新的工具所带来的金融内里的改变将会让金融行业面临更多的成长机会。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渠道改变,由工具带来的改变将会更加深入和彻底,它可能将会给金融本身带来更多透彻本质的改变,这些改变共同作用将会重塑金融的原有逻辑,从而将金融的元素进行重新调整,以此打开金融行业发展的全新时代。
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方式和方法已经渐渐失去原有的效力,同时,又昭示着新的发展风口正在来临。其实,金融行业早于其他行业便开始了与新技术、新概念的融合,而整个社会或行业将发展重点转移到这些新概念身上的时候,金融行业或许能够从之前的单打独斗时代迈向深度融合的时代。
改变正在发生,金融行业的改变却远不止这些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金融行业的改变早已与新零售时代开启之前便已经开始,只是当新零售时代来临之后,金融行业的这种改变更加清晰明了了而已。当改变正在发生,人们或许会以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但是从长远来看,金融行业的改变并不仅仅只有这些。综合来看,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之外,未来金融行业的改变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大数据仅仅只是开始,金融数据化才是更大的改变。因为之前马云对于新金融有过大数据视角的表述,因此,很多人会将大数据、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金融看做是未来大数据金融的全部。但是,这就完全缩小了大数据与金融产生弥合的范围,大数据仅仅只是一种外部手段。以大数据为切入点所带来的金融数据化才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随着大数据与金融行业结合的逐步深入,金融的手段、工具以及金融的表现方式都将会以数据的形式来展现,由此带来的金融数据化将会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数据与金融行业融合所带来的大数据风控仅仅只是大数据金融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随着金融自身发生的一些改变,金融数据化将会变成一个由内而外都已经发生改变的存在,从而将金融变成一个由海量数据组成的一个全新个体。随着金融数据化时代的来临,金融行业的表达方式、运作方式都将会与金融产生联系,从而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金融最大的改变并非优化自己,而是金融革新自己。很多人会将金融行业的改变看作是金融行业借助外部的技术来优化自我,但是,回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单单依靠优化自我并不能够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真正的力量,只有真正革新自我,金融行业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金融行业当前要做的并不是要借助新的概念来优化自己,并不仅仅只是名称的改变,更多的应该是金融本身的改变,这样金融行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因此,金融行业的改变并不能够仅仅只是借助外部技术来优化自我,更多的应该是革新自我。
创造出更多新的金融概念,并让这些概念落地,进而找到更多金融行业的发展突破口。这样,金融行业才能告别其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固有印象,通过这种自我革新,实现金融行业本身更加贴近自我,更加符合人们消费升级需求的提升。金融不再是当前的金融本身,金融应当具有更多其他的新概念、新功能,或许才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最大的变数。
以金融为圆心的体系建设,而非线性的发展或许才是金融行业实现自我聚变的突破口。即使是在当前的阶段,很多人都在认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渐进式的线性演进的过程。殊不知,这种对金融行业的片面、独立的看法让金融行业的发展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困境。金融行业的发展应当是一个以自我为圆心的体系建设的过程,这样它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通过金融这个核心,打开不断朝向外部行业进行支撑的体系,进而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同来后的更加快速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金融要持续发挥支撑和支持的作用,深度介入到外部行业当中,在为外部行业带来积极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而并不仅仅只是将金融看做一个独立的事物来看待,最终导致金融自身的发展路子越来越窄。
随着智能科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到来,金融行业可以通过对这些行业的支撑来促进外部行业的变化,从而将金融元素更多地加入到其他行业当中,以此来实现金融行业体系化发展的路子,找到金融行业实现自我聚变的突破口。
行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让金融行业开始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陈旧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在给金融行业带来发展的同时,同样禁锢了它的发展路子。随着人们对于金融行业认知的加深和拓展,金融行业或许能够找到更多的发展路子和突破口。跳出原有的发展逻辑,找到更多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或许将会给金融行业的发展找到更多新的可能性。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全网覆盖粉丝数50万+。专栏覆盖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自媒体、百度百家、新浪看点、简书、知乎、UC、艾瑞网、界面、亿邦动力网等多家平台。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个人微信号:ka_ou11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