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海尔公布了三季报。作为白色家电领域的全球领军品牌,海尔再次向行业递上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财报显示,海尔营收1192亿元,同比涨4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速4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86%。
皓哥还发现一个重要细节:海尔前三季度的海外收入507亿元,占比高达43%。可见,海尔已成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第一梯队代言人了。今天跟大家扯扯海尔的全球化模式,它的全球版图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一,家电行业高手如林,海尔多年运筹帷幄终踏出一条“全球化”之路
家电市场暗潮汹涌,很多企业都在布局“全球化”,都在说“全球化”,为何唯独海尔得偿所愿,真正实现全球化了呢?
其实,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真正全球化的标准主要包括海外自主创牌能力、全球化的研发实力、本土化需求满足能力、创新产品的原创力四个方面,海尔将这四个方面做到了顶级。
海外自主创牌能力:海尔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自主创牌战略。
从1984年砸冰箱事件开始,海尔便表现出超前的品牌观念。不仅成为中国企业界质量意识的启蒙,也让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当时,多数企业看到短期创汇的巨大利润,纷纷投身ODM、OEM的浪潮中,但是海尔始终坚持“自主创牌”,即使短期内得不到创汇利润,海尔也坚持以自有品牌出口。通过整合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卡萨帝、统帅、日本AQUA等品牌,海尔形成了一个“世界第一家电集群”,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做了“自主”标签的示范。
三季报显示海外的多品牌运营收益明显,海外收入高达507亿元,占据青岛海尔全球总营收收入的43%。更引人注目的是,海尔家电业务全球收入近100%来源于自有品牌。
全球化的研发实力:依托“世界研发部”率先抢占技术制高点。
海尔成立之初,靠着从德国利勃海尔(Liebherr)引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如今,海尔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转变,技术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并且,在中国家电领域的标准制定当中,80%以上的国际标准提案和国际标准专家来自海尔,彰显其定义行业标准的野心。
据统计,海尔累计获得过14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涵盖了芯片、制冷和节能等产业链核心环节;还是获得海外专利最多,且唯一通过专利池运营,为公司创收的中国家电企业。
本土化需求满足能力:三位一体本土化为当地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
以巴基斯坦市场为例,2015年,海尔针对当地的着装特色,开发了12KG能洗当地人大袍的洗衣机;2017年,通过深入调查当地的家庭结构、居民体型,还研发出了适合巴基斯坦家庭人口及身高的宽体冰箱。另外,针对当地气候特征,海尔甚至设计了第一款直流变频空调。
可见,海尔不仅专注技术研发,更着眼于将新技术更好地为用户需求而服务,追求的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力求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全球用户体验的提升。
创新产品的原创力:利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把控品质,保证产品处于全球顶尖水平。
在海尔众多的产品检测实验中,皓哥对其中一个印象尤其深刻。海尔洗衣机高速运转时,其产品机身仍然可以稳稳立住一枚生鸡蛋,运转的稳定性可见一斑。
值得强调的是,高品质的支撑点仍落脚于先进技术。正如海尔品牌对外宣称的那样,“原创科技带动品质革命”。比如,在今年年初,海尔冷柜开启了全球品质节,凭借首创的智能风循环系统等科技,把冷冻速度加快30%的体验推荐给全球用户。
相比其他竞品始终在基础功能上玩“微创新”,以技术为产品驱动力的海尔,可谓一骑绝尘。
本质上,海尔通过自主创牌,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真正的全球化企业;通过全球研发和技术驱动,定义了品类标准,形成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并推动了产品品质升级,真正践行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老话。
二,为布局全球化,海尔都做了哪些功课?
其一,海尔全球化的玩法,属于全产业链布局,真正实现从研发、品牌以及售后全流程体系的深度本地化。
过去,中国制造给人一种低附加值的刻板印象。不少企业在全球化的产业链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底部区域,话语权偏弱。
而难能可贵的是,在海外市场,海尔属于全产业链深度布局,研发、销售、品牌全流程体系都是本地化了。以日本市场为例,海尔在日本创建了冰箱、洗衣机研发中心,并且搭建了完善的当地化售后体系,实现了研发、营销的本土化运营。
深入腹地的研发,使海尔能更游刃有余地采用缝隙市场策略,找到市场盲点。例如海尔为日本高收入单身女性,设计了一款“个人洗衣间”,满足该小众群体的特殊洗衣需求。同时配合本地化营销,一气呵成,使该产品在日本迅速走红。
其二,海尔还通过差异化的国际并购,实现海外资源的快速扩张和整合,覆盖了高端系列的顶尖品牌。
说起并购,去年海尔55.8亿美金收购GEA,可谓轰动一时。此后,海尔坐拥整合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卡萨帝、统帅、日本AQUA等品牌;完成了从“世界第一白电品牌”到“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的跃迁。
当时竞标的对手中,不乏三星、LG、美的等觊觎已久的巨头,但最终花落海尔,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究其情理,我们认为海尔突围收下GEA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两家企业文化价值接近,都有很强的与时俱进的DNA,也都致力于从传统家电品牌转型为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家电平台。另一方面,收购后,二者能在销售网络、采购、研发等多环节实现协同增值。
通过并购,海尔完善了品牌矩阵,全面覆盖日系、美系、欧系等多个主流品牌,也满足了客户多元化需求。
拿在超市里买饮料来说,有的人偏爱某款高端果汁,有的人习惯喝矿泉水,还有人对茶水饮料情有独钟。大家在购买时,自以为是在不同的品牌间做甄选,其实这些门类众多的饮品,都是少数大公司旗下的子品牌。
同理,海尔通过并购,也完善了自己的品牌矩阵。无论客户是钟情于日式风格,或是偏爱美系,还是想尝试欧系,海尔都能满足,将“众口难调”的客户收归囊中。
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国际并购以及搭建品牌矩阵,海尔的全球化布局已远超格力、美的等同类家电巨擘。据欧睿国际统计,中国白色家电产量占全球的49.1%,但在海外,中国品牌只占2.89%,而这其中,海尔一个品牌就占了86.5%。
三,分析与展望
全球布局的海尔,正不断加深全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协同,促进跨境资源整合统一,形成采购、供应链、研发等多环节的规模效应。据招商证券家电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对GEA的并购,未来三年海尔在采购上有望累计节省20亿成本。
同时,其以开放式的创新理念,将旗下高端品牌的资源聚合到统一平台上,实现1+1>2的价值重塑,从而更好地满足全球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发挥整体协同效应。
例如,海尔融合GEA美国百年工艺,推出的5头燃气灶,就是中西研发资源共享的典型代表。相较传统2头灶,5头灶不仅灶头增多,在分区设计上也更全面。融贯中西的5分区设计,将中式爆炒、煲汤与西式煎烤结合,让烹饪效率提升了2.5倍,时间节省了60%以上,10分钟就可以烧出6道菜,简直是让你瞬间变身大厨的节奏,充分满足了本土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构造生态链,海尔实现了关联销售,对用户进行深度绑定,提高其迁移门槛,加强了竞争壁垒。
一旦用户购买了海尔的冰箱、燃气灶、洗衣机等产品,生态壁垒就开始显现。毕竟,如果你再买别家的产品,无法实现跨终端的数据打通,你的迁移成本就会随着品类的叠加,越来越高。在美国市场,海尔已形成了海尔、斐雪派克和GEA在内的三大品牌矩阵,为美国用户打造了覆盖13个成套家电品类的完整生态,协同满足不同圈层的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你会发现,在海尔统一的智慧连接生态链内,用户会更倾向继续选择其产品。这进一步提升了海尔产品的用户渗透率。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谁掌握了丰富的场景数据,谁就更可能在产品迭代和用户体验提升上抢占先机,从而进一步加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长远来看,海尔的全球化,其实是中国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国货”,正大步流星地走向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这也势必启发更多的优秀中国企业,借鉴其模式,更稳健地杨帆出海,从而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版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百多年来,西方发明了划时代的家电产品,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58年,美国人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1918年,美国KE-LVZNATOR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制冷式的家用电冰箱;1902年,被称为制冷之父的英国发明家威利斯·开利博士设计并安装了第一部空调系统。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以GE、西门子、索尼为代表的家电品牌风头无两,国产品牌却更多是扮演跟随者的角色。
如今,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品牌,凭借多年的内功修炼,在定义品类标准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在家电市场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固然欣赏国际一线品牌的技术创新与匠心,但我们更乐于见证,有越来越多的“国货”崛起,带着中华文明的DNA,缔造一个新的时代,延续一份情怀和精彩。
文|钱皓
想加入钱皓频道,一起提升认知吗?
我们正在招募互联网分析师
简历投递:1000808@qq.com
或加微信:angelalu2016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