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11月,长庚君的钱包就显得格外憔悴,后来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一样。双11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大型的商家促销活动。但在昨日的阿里巴巴2017天猫双11狂欢节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却说了一个关于双11不一样的“真相“——“双11已经不是阿里巴巴的事,双11是整个社会的双11,是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品牌、每一家快递公司、每一个网站、每一个商业体共同的双11”。
结合发布会上,双11在线下以及海外的布局数字也可以发现,今年的双11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参与,在线下已经打通了从街角村口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不光是面对国内消费者,全球其他国家的人口也加入到“买买买”的队伍中;不光是买家和卖家,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双11影响着。正如张勇形容的那样,如今双11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节庆促销活动,变成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形态了。而要问其中的根本原因,大概可以用“共振“两个字来解释。
从线上到线下的全网共振
今年双11的一大亮点就是海内外超100万商家线上线下的打通。从天猫平台,到银泰这样的52大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到近10万 “智慧门店”和4000家天猫小店,还有60万家零售小店、5万家金牌小店以及3万村淘点,每个人身边的几乎所有零售消费场景,不论线上线下,都将在此次天猫双11中实现上下通达、立体联合。
这是天猫双11线上线下的“全网共振”,也是“新零售”经过一年发展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新零售是2016年由马云提出,经过1年发展,不仅阿里巴巴,全社会都出现了大量新零售的尝试,对线上线下无缝融合达成高度共识。比如,耐克将开出两家“智慧门店”并尝试将更多大中华区实体店纳入“智慧门店”体系;而一些网红爆款产品则通过近百万家社区街边小店开启线下直供渠道,形成品牌的联动运用。
与此同时,“新零售“还进一步撬动了”新制造“的发展。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还通过天猫双11为消费者推出定制产品,彻底改变原有生产模式和结构。比如美的、海尔等传统大家电品牌,则会通过天猫大数据分析,在双11推出线上“特供”产品,打造智能爆款。
而双11正是从线上“电子商务”到线上线下联动的 “新零售”,再到消费决定生产的 “新制造”这一系列商业变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推动着中国商业社会在线上线下不断向前革新。
中国与世界的全球共振
实际上,从2014年,阿里巴巴将“全球化”明确作为集团的三大战略之一后,天猫双11就成为阿里巴巴推动全球化,服务更多海外消费者和品牌商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今年双11,全世界超14万品牌将投入1500万好货将参与天猫双11的全球狂欢。诸如梅西百货、澳洲大药房等国际零售巨头,智利车厘子、加拿大北极贝等全球特产都会摆在中国消费者面前。
另一方面,数百个中国品牌也将借力天猫双11全面出海,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将覆盖近亿海外华人和全球消费者。中国和世界市场因为双11而形成紧密的一体。
技术与商业的共振
“全民双11”和“全球双11”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这背后驱动的是,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我们能看到,除了消费者和品牌商之外,整个双11的顺利运作更离不开物流、金融、通信、电力、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支持。换言之,从销售、营销、渠道、供应链甚至产品设计都开始与双11深度结合。那些看似与双11无关的工人、农民、设计师、程序员正在以他们的方式加入到双11中。
商业与技术的共振还表现在,技术和数据能进一步赋能商家,推动整个商业体系的发展。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无论是线上线下协同的“新零售”,还是大数据带来的定制产品,是阿里巴巴的新兴技术为中国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可能,而这一新的实践又是为全球商业体系提供新思考的重要参考。
可以看出,全网化与全球化,离不开技术驱动。同时全网和全球的共振协同,又能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说,在阿里巴巴树立起来的经济形态中,全球商业要素被调动,组织、千万品牌、商家、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经过9年的发展,天猫双11早已成为阿里巴巴经济体最好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个商业体之中,并影响着未来商业体的发展。无论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新机会、技术或挑战,不变的是社会大协同的集中迸发。
可以预见的是,天猫双11 “社会共振”的核心将影响未来的消费和商业趋势,决定着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整个社会商业的发展变化。从点到面,逐渐扩散,深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