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诺基亚正式发布了旗下新机Nokia 7,该机搭载骁龙630芯片,4GB/6GB RAM可选,标配64GB ROM,3000mAh电池,将于10月24日在中国首发上市,其中4+64GB 2499元,6+64G 2699元。
坦率来说,Nokia 7的售价并不便宜,依然延续了国际品牌的溢价,而且有“卖情怀”的嫌疑,而且自HMD Global发布Nokia 8之后,国内不少诺基亚粉丝都相当期待推出国行版,但HMD Global发布的却是一款中端Nokia 7,并确认无国行版本。
有媒体人问到,诺基亚不把旗舰机诺基亚8放在中国销售。得到的回应挺直率的:诺基亚品牌回归时间不长,还不适合在中国市场直接推出旗舰机。但之后很快旗舰机会亮相。
事实上,诺基亚8这款旗舰机的缺席,也外界质疑,诺基亚是否真的了解中国市场。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的诺基亚正在呈现出复苏的态势。
诺基亚的回归的确是众望所归。无论是粉丝还是诺基亚管理层自身,其实都对这样一个品牌有着诸多复杂的情感,一面是情怀,一面是不甘,种种情感都是诺基亚回归的催化剂。
微软在去年5月份将诺基亚功能机业务出售给富士康旗下公司FIH Mobile,同一天,诺基亚芬兰总部也发出了一项声明,宣布其与富士康在芬兰成立HMD Global(简称HMD)公司。这也正式宣布了诺基亚的回归。
HMD Global Oy全球首席执行官Florian 10月19日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说, “我们去年12月份才正式开始讲诺基亚新的故事,短短11个月内,我们在全世界范围推出了10款手机,销售到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外媒PhoneArena 报道,诺基亚品牌手机销售开局不错,分析师预计2017年销量将达到1000万部左右。且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诺基亚安卓手机销量超150万台,其中最大贡献要属仅在中国地区发售的Nokia 6手机。
分析师称,今年第一季度诺基亚智能手机销量为10万部(当时只在中国市场销售),第二季度销量为140万部,第三季度约为250万部,而预计第四季度将达350万部。今年前三季度诺基亚已经销售了约400万部智能手机,考虑到第四季度的圣诞销售季等因素,分析师预计诺基亚智能手机销量2017年将达到1000万部。
集邦咨询在接受第一采访采访时甚至预测,诺基亚在2017年智能型手机上的生产数量大概有1150万部,2018年将会有机会上升至2000万部。
诺基亚曾是全球手机市场的绝对霸主,无人可与之匹敌。智能机时代来临后,因软件短板诺基亚在2011年选择与微软联姻,诺基亚手机开始搭载Windows Phone系统,但因此也遭到了业内多数人的质疑,称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直到2013年,诺基亚为这一错误决策付出惨痛代价,微软宣布以73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移动设备和服务部门,并达成协议,诺基亚在2016年第三季度前禁止发布智能手机。
但即使是2000万的销量,也依旧难以支撑诺基亚回到和苹果、三星掰手腕的地步。
笔者曾在《诺基亚新机只是功能机,回归恐将赶个晚集》以及《诺基亚、富士康联手重返手机市场难谈复兴》两篇文章中谈到:
根据诺基亚过往的表现来看,诺基亚的产品难谈竞争力可言,迟缓、高价、低配这一系列无法适应市场等诸多做法。纵使有品牌底蕴和制造功底,诺基亚新机恐怕很难有脱胎换骨的表现。今天无论是富士康还是诺基亚都生在手机行业红利期的末尾。这个时机进军手机行业实在太晚,纵使有品牌、品质加持,对于富士康和诺基亚而言,都机会不大。
实际上,如今的诺基亚新产品也依旧竞争力不够强。但是,所幸的是,如今的诺基亚的“脑回路”比在微软手中的时候正常的多。虽然依旧有卖情怀的嫌疑,但是无论在系统还是产品层面上,都达到了能让人接受的水准。对粉丝来说都不再像过去的Windows Phone那么令人愤怒。
如今的诺基亚和苹果、三星这样的大品牌基本难谈追赶,和小米、华为这样的国产品牌相比,在产品上也没有太多的优势。
但一个粉丝热爱的品牌,能维持千万级别的销量,能够维持正常运营,提供可用的产品,这可能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