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日优鲜公布了C+轮2.3亿美元的融资信息,至此,其在C轮系列一共拿到了3.3亿美元。
这在生鲜电商中实属难得,且投资人还包括Tiger Global、元生资本等知名基金。
有趣的是,如果不是媒体爆出,或许这个信息还将被“无限期”地藏下去。为何早在半年前就完成的融资却一直不对外公布呢?
皓哥来分析下背后玄机,解读下投资人看好的逻辑。
一、生鲜电商赛道广阔、品类具备高流量价值
生鲜属于高频刚需的品类,体量非常大,作为导流品类,有很强的入口流量价值。
据易观研究预测,2019年国内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3500 亿元。但在这个千亿跑道上,目前尚未有绝对领先的玩家。
过去由于冷链物流、供应链标准化等不完善,导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很低,相比服装、3C等品类20%的渗透率,仍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而且,生鲜作为高频刚需的品类,一旦将生鲜电商规模做大,将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未来还可能叠加拓展到其他品类的服务,因此战略价值巨大。这也就难怪,不管是阿里的易果生鲜、京东的天天果园还是腾讯注资的每日优鲜,互联网巨头都要来揽这摊子生意。
消费升级浪潮下,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开始愿意为生鲜的服务和品质支付溢价。
被誉为“电商最后一块蓝海”的生鲜电商,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其背后有一个重要驱动力——消费升级。
日本作家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中,有这么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更加充实的人生。”
民以食为天,中国生鲜消费,也从过去偏好以价格导向转变为以便利、品质、品牌等多维度综合方向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时间的敏感度空前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便利导致人们越来越懒,下楼多走几步路都是一个心理门槛。于是消费场景更贴近厨房,消费方式更加便利的生鲜电商开始成为大众新选择。
过去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体验和成本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近两年,多项创新进步推动了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
生鲜产品保质期短、运输途中易损耗,过去受到仓储和冷链物流技术等限制,要保证用户体验,就需要付出极高的履约成本,导致低客单价的情况下,入不敷出。若要保证成本,则难以同时满足品质和送达时效,又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因此,这么多年来,生鲜电商的整体市场渗透率并不高。如今,随着冷链物流技术逐步完善、前置仓等创新模式的出现,履约成本不断降低,使同时兼顾用户体验和成本成为可能。
二、半年厉兵秣马,护城河渐稳、此时“披露”也意味着吹响战斗号角
每日优鲜作为生鲜电商的黑马异军突起,它的模式创新得到验证后,正发挥威力,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品类精选”+“前置仓”。
在选品上,类似美国Costco,精选SKU降低用户挑选成本,提升决策效率,正如徐正所言,生鲜不同于普通商品,并不支持长尾效应。电商化改造必然不能照搬淘宝模式,每日优鲜的策略是每款商品精选两三种足以。
覆盖核心社区三公里范围的“前置仓”模式,则把配送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保证了用户体验,并节省了仓库租金。徐正粗略做了一笔测算,开店房租为10元/平方米,是仓库租金的3-5倍,加上坪效和人力成本差,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成本和零售店差了几十倍。
另外,每日优鲜也是一家算法与大数据驱动运营的生鲜科技公司。它的前置仓补货计划、生产计划、运输计划每天更新,每天产生100万个数据,算法也会持续迭代。计算的相关系数有20多个维度,包括:天气、时间、社区位置等,正是在算法大数据的驱动下,每日优鲜将缺货率维持在10%以内,让售罄和滞销达到平衡。当然AI也在用户产品的个性化推荐上发挥千人千面的价值。
因此,每日优鲜实现了精准控制库存比和较低的物流履约成本。如今,每日优鲜已经在14个核心城市做到2小时送达服务,随订单规模如滚雪球般递增,规模效应也逐步显现,前置仓等固定资产投入被摊得越来越薄。资本此时进入,无疑将点燃新的助推剂,推动每日优鲜交易规模进一步增长,形成正向发展的循环。
在TrustData 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中,每日优鲜用户规模增长迅猛,同比增速达663.9%,位居垂直生鲜领域的第一。充分验证了其模式的正确性。
当前每日优鲜的主营业务已形成优势,新孵化的“便利购”也站稳了脚跟。
路径对了,拿下战果自是应当。每日优鲜今年已在一线城市实现整体盈利,在近9成都是亏损的生鲜电商中,这个成绩十分亮眼。其实,无论从市场份额、活跃用户数,还是高达80%的复购率上来看,每日优鲜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即便主营业务优势明显,也仍需寻找新增量支撑增速,而几乎所有生鲜电商都在发力扩展消费场景和流量入口。每日优鲜选择了“办公室”这个场景,进军无人零售领域。“便利购”于今年六月正式上线,主要入驻北京100-1000人规模的企业,短短2个多月时间,已经铺设2000+点位。徐正还透露,每日优鲜计划在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战略投入3亿人民币,快速铺设10万点位。
别以为这个看似和主业不搭调的办公室无人零售业务,只是在蹭无人值守货架的热度。本质上,它的核心在于后端供应链与物流履约效率,而这正是每日优鲜的强项。依托生鲜到家场景所搭建起来的冷链物流与供应链,有补货的天然优势。这一物流和补货的成本优势,在产品定价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再加上腾讯的用户体系,以及多年的选品和数据运营经验,“便利购”一上线就占尽先机。
便利购
半年时间打牢后端根基,发布融资信息,为接下来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做铺垫。
包括便利购在内,这半年每日优鲜做了不少事情,选择在有媒体关注到融资消息时顺势确认融资完成,皓哥认为,这是他们彻底搭建好后端基础设施,准备开始大干一场的信号。相当于把兵马都养好了,开始吹响战斗号角。
据创始人徐正透露,C+轮融资主要用于前置仓扩张、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现在每日优鲜已闷头把前置仓扩张到位,把引爆业务发展的根基打牢实了。下一步自然就是开始推品牌、做市场,迎接更多用户。当一个城市的用户覆盖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后,以融资信息为引擎,把品牌推广出去,无疑会点燃用户网络,迅速引爆,扩散到更多人群。
三、分析与展望
未来,每日优鲜的重点将落在“云冰箱”战略上,即依托深耕上游产业链、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整合技术与数据平台等核心优势,发力用户端,满足其生鲜购买的全场景需求。
今年二季度,每日优鲜便发力“千品千仓”计划,即打造一千款精选商品,建设一千个前置仓,同时升级大数据系统,加大AI投入,用于智能补货、智能定价、用户智能分层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其中到家场景是重中之重,而便利购则是“云冰箱”的第二步,之后再尽可能多地覆盖用户生鲜购买的全场景。
在皓哥看来,“云冰箱”战略极具前瞻性。一旦培养用户即时购的生鲜消费习惯,人会变得越来越懒,很难由奢入俭,此时再增加SKU供给,借助线下密集的前置仓去服务好用户,极可能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生鲜消费的新方式。
“云冰箱”重新定义人们生鲜消费的体验,将提升用户购买频次,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拥有更大的商业变现潜力。
试想下,当食材的购买和配送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内,你还需要冰箱来储存吗?其实,道理与共享单车有些类似,当共享单车的覆盖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人们自购自行车骑行的需求就会转移到共享单车上。“云冰箱”本质上也在重新定义人们的生鲜消费体验。当我们用极限思维去推演,最终人们就会习惯于:做饭前下个订单就好了,又新鲜又方便,何必自己拎回来还让冰箱破坏营养呢?
“云冰箱”的存在,让原本习惯“囤货”的用户提高了购买频次,甚至可能从一周三次增长到一天一次。“云冰箱”或将成为高频的消费入口,让智能冰箱共享成为可能,未来也能叠加低频非标的品类,获取更高毛利,这才是“云冰箱”的长远价值。
每日优鲜也不止于生鲜电商,还有扩品类的潜力。
今年,每日优鲜新上了“日百”这个试验品类,满足用户“顺带”购物的需求,在拓品类的路上迈出了一小步。要知道,目前每日优鲜的供应链投入、运营能力和经验、大量的用户数据等,都是具有复用和迁移价值的,连生鲜这个最难搞定的品类都能突破,何惧其他品类呢?而如果这么看,每日优鲜未来的生意,或许就不是百亿级那么简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