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商行业掀起对耳机,显卡等使用后价值贬损较大、拆封后易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或拆封后易导致商品品质发生改变的部分商品,是否适用7日无理由退货规则的热议,支持或反对声音并存,还有法律人士认为电商平台无故取消七日无理由退货,涉及对消费者欺诈,损害其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国美再次发布“15天无理由退货”承诺,表示凡在国美互联网电商平台购买带有“15天无理由退货”标识的商品,均可继续享受15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此举不仅再次显示国美售后服务走到业界前列,也启迪电商行业在新零售时代下对购物体验升级的再度思索。
加码延长售后期限的商业逻辑
早在今年2月,国美对外宣布消费者在国美线上、线下、客户端等任意渠道购买“国美自营”的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小家电、厨卫品类商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自收到商品之日起15日内,可持购物发票原件办理退货。
众所周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在购物后7天内无理由退货,国美“15天无理由退货”承诺,不仅高于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行业惯例,也刷新了家电零售业无理由退货的最长周期纪录,比如比苏宁天猫等电商平台制定7天退货时限提升2倍多。
此外,早在2007年国美的“诚久保障”服务承诺中,相关标准就被提升为39天,而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品,国美给出99天的超长周期,不但可以更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售后权益,也为家电零售行业服务水平树立新的标杆。
在传统电商时代,头部电商平台凭借先发优势取得规模效应,但随着新零售时代崛起,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纯电商平台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以及提升商品和服务售价,压缩企业运营成本。取消部分商品7日退货政策,也是电商平台与厂家为减轻成本合谋的产物,但可能在无形中损害不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太不适合新零售时代的零售逻辑。
国美“没来由”加码延长售后期限,树立家电零售行业最高服务标准,代价是可能会增加不少运营成本,这也是国美对自家产品和服务的自信,折射出国美在新零售时代打造的电商+社群+实体三位一体玩法,即线上赋能线下,线下支撑线上的商业逻辑,已成为国美新零售战略的重中之重。
在刚刚过去的9.9国美超级福利日,国美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额达42亿元,其中线上总销售额4.6亿元,同比增长156%,门店客流量同比增长达128%,猛增的数字同样与国美念兹在兹的线上与线下融合实践密不可分。
具体说来,国美新零售战略把线上线下全平台用户以及潜在用户,都视为社交分享者,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机会,通过以分享为核心重构亿级规模的人际关系,抓住用户的心理体验和情感诉求,打造出分享经济生态圈。
作为国美新零售战略亮点,“分享返利模式”在本次9.9国美超级福利日中得到有效体现,国美消费者不再是单纯购买者角色,不仅可以通过购买返利商品、分享商品链接获佣金,还可自主开设“美店”,挑选心仪的商品上架销售就有可能获收益奖励。国美打造的购买返利、分享返利、分销返利模式,将分享、社交、电商、获利等商业属性在此次大促中有效发挥出来,进而促成销量成长的爆发。
新零售风口的赶超机会
新零售时代下,线上流量天花板效应日益明显,海量SKU让位于精选品SKU,消费者不仅要质优价廉的商品,还要优质高效的配送及售后服务。这让那些失去流量加持的纯电商企业只得不断下沉业务,把触角延展到更多的具体生活领域,包括大笔投资商场超市,以及遍布城乡的杂货店,尝试辐射更多细分的消费场景入口。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认为,零售一直围绕“成本、效率、体验”进行,零售革命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产品的价格能不能更便宜(成本、效率);第二,顾客能不能更方便地购物(体验)。
时下国美全国拥有1600家门店,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比纯电商平台容易的多。加上近些年来,国美在转型升级路上一直没闲着,国美电器改名国美零售,投资家装公司,围绕生活和家的场景,国美从原先专营电器的传统卖场,跨界扩张至家居和家装市场,并从一二线城市扩张至三四线以下地区,新零售风口给了国美弯道超车新机会。
国美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集团整体GMV同比增长23%至人民币617亿元,其中线下GMV达412亿,线上GMV达205亿;移动端GMV同比增75%,占线上GMV的74%。另外,国美零售销售收入为380.7亿元,同比增长7.8%;综合毛利率17.8%。
财报数字让国美董事会认为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展望未来有能力作出更优秀业绩。于是连续两次大手笔回购,耗资8245万港元合计买进1亿股,让资本市场为之侧目。
笔者认为,国美虽然近几年战略相对保守,但通过一系列的跨界转型,近两年国美互联网业务呈现高增长状态,后劲也不赖,增量市场已初步显现,企业经营走向正轨,加上此番再次重申15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可见国美仍然保持对消费者售后权益的高标准初心,如果以此能形成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电商企业积极跟进,则是善莫大焉。(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