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中,活跃用户比例最高的分别为360手机助手、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以豌豆荚和PP助手为主的阿里应用分发。这四大应用商店占据了国内应用分发市场的第一梯队。
另外,有意思的是,拔得用户粘性指数头筹的,是阿里应用分发的核心品牌之一——豌豆荚,它以8.7的高粘性指数,超过了活跃用户比例最高的360手机助手和应用宝。
所谓的用户粘性指数,是根据用户对应用的日均浏览量、启动次数、浏览市场和应用下载数量,综合评分得到。
在皓哥印象里,应用分发领域早已红海化,而豌豆荚又是凭借什么,从同质化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用户青睐的呢?貌似淡出大众视野的应用分发领域,又在悄然上演哪些变化?
一、豌豆荚如何从第一梯队脱颖而出
占据用户粘性榜单首位?
首先,从产品上看,豌豆荚的工具属性减弱,内容分发能力得到强化。
熟悉豌豆荚的用户可以明显感受到,除了传统的列表式应用罗列外,豌豆荚推介应用的重心,正愈发向“内容”转移。豌豆荚通过内容创造分发场景,使用户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不同的应用,增加应用下载渠道。
比如,“评测”栏下,就集合了不少高质且小众的应用评测短文,用户在阅读的资讯的同时,可以了解应用功能亮点、界面设计等特色,并直接下载尝试。
除了图文内容,豌豆荚还开辟了视频模块,皓哥也好奇看了几个,展示了不同游戏应用的画面、情节等等,生动有趣。
同时,豌豆荚还背靠阿里文化娱乐集团旗下阿里影业、优酷土豆、音乐、体育等众多数字娱乐内容产品,不仅为平台在科技、搞笑、电影等多类型的视频资讯流内容上给予补充,也能反哺应用下载的主体业务。
而豌豆荚之所以要以内容属性逐渐替换工具属性,皓哥认为也是市场发展规律使然。App只是内容的渠道或者载体,内容才是用户最终消费的对象。
在移动应用分发市场前有同业竞品,后有手机产商的激烈竞争下,只有回归用户本身,提供差异化内容,从渠道下沉到内容,进一步提升效率,才能留住用户。
其次,豌豆荚还善于利用主题运营,深度挖掘长尾、优质内容,打造app的“造星舞台”。
我们先来谈谈豌豆荚“应用发布会”,它旨在帮助用户多维度发现、并了解好的应用,打造权威的首发栏目。比如《有道翻译官》的平台首发,豌豆荚以不同的产品洞察和表现形式去呈现有道翻译官,在首发数据上有非常大提升。
如果说产品介绍只是从一个切面让你快速了解一款应用“是什么”,应用发布会则可以让你看到应用背后,更多有血有肉、有情感和乐趣的故事。
此外还有“豌豆荚设计奖”,它以挖掘优质应用为核心,每周为用户推荐一款小众但实用的精品app,迄今已评出了300多个设计奖,使用户多了一个发现高质量特色app的好去处。
艾媒数据报告显示,应用质量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精品应用受用户追捧,有70%的用户经常下载设计奖推荐的app。
最后,豌豆荚在品牌营销上也别具一格,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强化自身品牌价值。
艾媒数据显示,今年90后在应用下载用户年龄层分布中,占比近9成,应用商店的主流用户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针对主力消费群体的转变,豌豆荚在品牌营销上也加强了“年轻化”的特点。
譬如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豌豆荚联合PP助手,发起了#如果这一生只剩7天假期#的话题,并推出了“造假计划”H5小游戏。
你可以在H5中,选择在人生的最后7天假期中,最想做的三件事,游戏会告诉你在7天过后,是把假期过成了热爱文艺的“莎士比亚”,还是死宅在家的“居里夫人”,并推荐相关的app。
对年轻群体“假期综合症”的精准心理洞察,以及新颖的形式,使这场营销和年轻群体一拍即合,传递了应用商店并非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陪伴用户度过有意义假期的盟友。
豌豆荚本身就带有理性文艺的品牌特点,通过另辟蹊径的营销手段,再次融合90后新锐元素,夯实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强化了年轻一代对豌豆荚的品牌感知度。
二、识时务者俊杰
豌豆荚如何把握用户需求升级和AI爆发的大势?
豌豆荚之所以能在第一梯队占据用户高粘度的头把交椅,背后的本质在于,对于用户需求升级以及行业AI趋势的精准把控。
一方面,随着流量红利的结束,消费者对手机应用的需求在改变。
还记得你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吗?当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遍地是流量红利,用户也乐于尝试五花八门的App。这是应用分发市场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但随着App数量增多,应用市场转而供大于求,人们过了“尝鲜期”之后需求逐步固化,主动下载新应用的频率降低。手机里装再多的App,真正常用的不过十款。此时,“少即是多”、帮助用户提高对精准、有价值的App的发现效率,才是王道。
这和电商的发展路线很相似。在最初的流量红利期,电商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商品丰富度的问题;而在今天,电商平台的商品供给远大于需求,消费者很容易迷失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流中,缺乏的是引领消费的优质导购。
因此,豌豆荚不仅致力于提高用户主动搜索后的匹配和下载效率;还提供更多精准有趣的内容分发,增强用户粘性,让用户在“逛”的场景下发现更多为自己量身打造的App,激发他们的下载欲望。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和场景的落地,应用分发领域的大数据沉淀也到了释放价值的时候,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AI不断成熟,已经在电商、资讯流和金融保险等多个垂直领域落地应用,让个性化成为可能。比如淘宝利用AI大数据推荐,提供千人千面的购物榜单,帮助你发现符合自己审美情趣和需求的好物。
今日头条运用AI实现资讯流的内容精准分发;还有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智能语音终端天猫精灵,为结合大数据实现智能分发以及人机交互,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红杉资本合伙人计越说过,投资AI领域的核心标准,一是必须有实在的使用场景,可解决具体问题;二是要跟大数据结合,只有用大量数据来训练算法模型,AI才能够发挥实际价值。
结合这一理解,豌豆荚作为深耕应用分发的第一梯队选手,积累了多年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结合在AI技术上的积极部署,自然也不会甘为人后。
三、分析与展望
基于前文提到的豌豆荚内部的亮点,及其所处行业外部趋势的理解,皓哥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和过去流量红利时期,利用强渠道掌握话语权的玩法不同,如今市场处在存量博弈阶段。谁能深挖用户价值,以更好的体验俘获用户芳心,就有机会找到新的增长秘籍。
随着流量红利的衰退,应用分发领域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用户增量触顶。因此,各应用平台未来需重点围绕现有活跃用户,挖掘他们潜在的、多元化的消费价值,进一步提高流量转化率。
另外,应用平台的同质化导致对用户的争夺陷入拉锯战。而抢夺用户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核心是帮助用户提高发现App的效率,而下载App并不是其最终目的,而是消费App里面的内容,因此将App部分内容前置到应用分发环节,可以有助用户更便捷的发现他想要的App,这才是应用分发的本质。
既能帮助用户提升发现的效率,也能增强用户的粘性,让用户停留的时间更长,使得应用分发平台的价值更高。
其二,以豌豆荚和PP助手为核心的阿里应用分发,对于大阿里整体生态也具有长期意义。
以豌豆荚和PP助手为核心的阿里应用分发,与阿里系生态中的神马搜索、资讯流、UC浏览器、淘宝等产品一起,打造了覆盖全场景的入口。同时,阿里系的大鱼号、短视频、电商、本地生活和服务等,又在后端为应用分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供给。
两端利用数据进行联动,使用户的消费场景和优质供给互联互通。不仅在入口上解决了用户的效率问题,同时又能在内容终端,利用优质丰富的内容留住用户,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