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谷歌AlphaGo先后与人类顶尖棋手大战几个回合并全部大胜之后,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革命即将到来。
事实上,人工智能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随着近些年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最初的技术概念设想阶段,逐步走到了实质性的应用阶段,这可能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目前不仅每个国家都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放在首要位置,而且各个行业都开始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因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可能对行业生态的各个环节产生巨大的变革影响,甚至将重塑整个行业。
汽车AI进化的终局,人类将进入到智能交通时代?
一直走在技术变革前沿的汽车产业自然首当其冲。实际上,汽车工业诞生百年以来,一直都在依靠技术进行进化。而自动启动、自动变速、巡航控制系统等这些已经在汽车上成熟使用的技术更是汽车AI技术的雏形。
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随着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开始陆续出现,自动驾驶系统已经逐渐成为新一代汽车的标配。不过,AI技术对于汽车产业的渗透,并不仅仅等同于无人自动驾驶。
如今,AI在汽车领域已经无处不在,包括模型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开始出现AI的身影。那么,在未来,AI技术到底会如何重塑汽车产业?汽车AI技术最终到底会如何进化?
就在近日,在由腾讯汽车联手汽车•创新港举办的首届全球汽车AI大会上,腾讯汽车基于对汽车行业走势的研究分析,首次提出汽车AI进化“三阶五维”概念。所谓的三大阶段就是指:技术爆发期、混合过渡期及智能交通时代;而五大维度分别是:政策法规、基础设施、高精地图、技术标准与接受程度等。
腾讯汽车认为,目前汽车产业的AI技术正在迈进到第一阶段的技术爆发期,真正能够商用化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可能要到2021年才会出现。而在此之后,商业化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车辆将经历一个12年左右混合过渡时期,最后才会正式步入彻底变革重塑汽车产业的智能交通时代。
不过,虽然离智能交通时代的到来还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为了应对AI技术未来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冲击挑战,传统汽车厂商已经开始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宝马、北汽等传统汽车厂商目前都已全面加入到汽车AI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当中。
在会上,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互联驾驶研究院与自动驾驶联合副总裁 Robert Bruckmeier就透露:“宝马正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并将在2018年开始进行部分离手的测试,而在2021年时将可能会在可在高速公路和类高速公路的道路上进行测试的手眼都离开的L3和L4的试点项目。这正与腾讯汽车提出的“三阶”理论不谋而合。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则在大会发言时提到:“在 AI 的催化下,智能型汽车时代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纯交通工具型汽车时代,不仅汽车的商业模式将发生全面颠覆,而且汽车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他透露:“北汽将在今年 11 月正式量产的一款A 级别轿车上,将会有车载多传感器环境感知技术,人体特征识别技术,以及 V2X 技术等相关AI技术应用。“显而易见,顺应汽车技术的发展,车企之间已经全面打响了汽车AI技术的新战争。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另一方面,新兴的汽车厂商也开始借助AI技术以颠覆者的形象陆续闯入其中,并试图对汽车产业发起挑战。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就在会上表示:“未来的汽车一定是AI定义的汽,在与传统车企的较量中,蔚来汽车更容易胜出,就像是亚马逊打败沃尔玛一样。”事实上,目前来看,在这场关于AI的竞争当中,未必谁会打败谁,很可能将来是一种共荣共生发展的局面,传统车企有其更深厚的行业积累,而新兴汽车拥有更好的技术,在今后更可能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此外,包括车载系统厂商、芯片厂商以及互联网厂商等,也都纷纷加入到汽车AI革命的浪潮当中,希望借助这一波的技术变革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看到,在参加首届全球汽车AI大会上,还出现了英特尔、高通等这样的芯片厂商。而他们如此关注汽车AI进化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汽车产业的变革进化已不可阻挡,但如何更准确的把握技术发展的脉络则需要一道同行业从业者进行讨论交流,继而才能够更加明确未来技术的发展演讲方向。
事实上,对于汽车AI技术发展最有发言权的则是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作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其从2005年就开始组建团队进行无人车的研发,经历了从项目立项到技术研发,以及最终无人车的上路测试。在他看来:“无论对于AI的存在致以多大的怀疑,在一两年之后,大家都不得不接受机器的学习能力要远远超过人类学习能力这样一个事实,并且2050年自动驾驶会超过人类驾驶行为。“
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
在笔者看来,尽管汽车领域的AI技术还在进化当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随着AI技术的渗透,人工智能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汽车,未来的所有汽车都将实现联网化、人工智能化,而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交通代步工具,将在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智能交通时代也将随之到来。
迎接智能交通时代,我们到底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虽然AI技术的成熟,让汽车产业有了变革的可能,更加智慧和便捷的汽车智能时代更是令人神往。但现阶段,人工智能想要真正变革汽车产业,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甚至还会经历一些挫折。
那么,我们到底该做哪些准备,来破解这些技术、法规的难题?在笔者看来,至少还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准备:
首先,需要汽车AI产业链的所有厂商,继续对相关技术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完善。就在2016年9月23日,谷歌无人车就在美国山景城行驶时就与一辆商务货车撞在一起遭遇严重车祸。这证明,目前汽车AI技术仍然不够成熟,算法也需要不断借助大数据的积累进行逐步完善。就在这次大会上,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就提到无人车的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定位问题,要随时知道车辆的位置,并以此预测前面即将经过的路段的情形。
事实上,高精地图的绘制和采集正是构建无人驾驶系统的重要一环,一旦地图导航系统不够精确,那么将直接导致无人车无法实现安全上路,必然将阻碍无人车的商用化。 而在现阶段,从我们现在最常使用的一些地图导航APP来看,虽然精度和准确度已经提升不少,但是目前还只能做辅助驾驶使用,并不能让人们完全信赖。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需要产业各方继续在汽车AI的算法、高精地图的绘制等方面继续进行技术问题的攻克和解决。
其次,还需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推动汽车AI技术向正确方向进化。实际上,汽车工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仅仅依靠一家或几家厂商来推动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显然是不可能,因此需要产业各方互通有无,共享技术和数据,才能够真正推动汽车AI技术的加速爆发。
而在首届全球汽车AI大会上,腾讯集团和腾讯汽车就牵头成立了全球汽车AI俱乐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出任全球汽车AI俱乐部首届轮值主席,腾讯汽车总编辑王秋凤担任秘书长。其成员还囊括了谷歌无人车之父 Sebastian Thrun、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奥迪自动驾驶与底盘研发总监Stefan Greiner等AI与汽车行业的专家及企业领袖等代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更多的优质资源进行交融与整合,继而打造出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泛产业联盟。
全球汽车AI俱乐部启动
据了解,全球汽车AI俱乐部未来还希望能够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连接器、技术交流与合作互助平台和汽车科技创业者的“黄埔军校”。而这必然将进一步推动资源对接与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推动汽车工业向正确的方向不断进化。
此外,更需要产业各方共同推动国家政策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尽快制定。就在今年7月,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乘坐百度无人车在北京五环上行驶时,有人指出百度无人车实线并线涉嫌违规,而交管局更是介入调查。实际上,无论百度无人车是否违规,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无人车上路驾驶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意味着,无人车未来在国内上路时必然会遭遇相关政策难题,不利于人工智能汽车的真正普及推广。另一方面,目前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标准也没有完全制定,而这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在后期对汽车的使用维修保养当中遇到不便,而这也将阻碍无人车在今后的快速普及。
最后,还需要产业各方通过各种举措让更多的人了解AI技术,了解智能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用户的接受度。根据腾讯汽车在首届全球汽车AI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汽车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显示,仅有21%的消费者知道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这证明人工智能汽车仍需要在消费者群体当中继续进行普及推广。
特别是对于人们普遍担心的安全、续航、场景使用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普及教育,以此消弭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汽车的偏见和误解,才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尝试购买搭载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汽车,最终逐渐完成对传统汽车的替代,智能交通时代也就真正到来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