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刘旷专访了eHR行业专家MCHR CEO李超先生,作为程序员出身的他,后来又从事eHR业务,为13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提供过服务,比如阿迪达斯、上海实业等,经常在一线与客户做服务交流,直接接触许多大客户,深入了解了很多一线HR的需求。再之后他又进入到eHR的产品研发,并研修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行业有着比别人更深刻更多角度的见解和经验。
采访中,李超表示,中国的eHR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方面随着近两年中国经济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高效率的运作;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等原因,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中国的eHR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不过当前中国的eHR市场规模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其一、当前国内技术还落后美国5到10年。美国eHR不仅普及率较高并且适用于许多跨国大型企业,他们的技术能够支持部门层次、人事复杂要求等多种情况。纵观目前国内由于市场尚未爆发,市场和功能需求有限,对技术的研发尚不深入,差距显而易见。与此同时,eHR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也导致了技术上的差距。
其二、美国企业对于eHR的运用比较多,他们更早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已经有超过70%的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带入了数字化时代。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他们对于eHR的使用率都比较低,甚至一些中小企业认为简单的Excel就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其三、目前国内对专业eHR的概念不是很深,一些企业尚且没有这个概念,而一些大型企业则习惯自己开发。而率先使用eHR的企业往往对HR需求的了解不是那么深入,花了大把时间精力研发出来的产品也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对eHR认知与使用习惯上的不足也是拉开差距的一大原因。
然而,对比美国几百甚至上千亿的市场规模和企业体量,我们不难看出与美国市场较大差距的表象下是中国eHR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近几年国内企业对于Saas服务的重视,这个行业正在开始涌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
一、以SAP、Oracle、workday等为代表的国外eHR厂商
第一类eHR服务厂商是SAP、Oracle、workday等国际大牌企业,他们主要服务于跨国型外企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不仅经验丰富、理念先进,并且国外 eHR 供应商在集团化管控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充分体现在其完整体系的方法论中。
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难以在中国落地,对中国的国情没有深度的了解。其次,其价格昂贵,操作和国内软件、用户使用习惯等都不太符合,除了为企业背书作用外,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性作用非常有限。
二、以金蝶、用友等为代表的国内综合厂商
以金蝶、用友等为代表的综合型软件服务商,他们的产品覆盖了财务、人事、营销等多个领域。这类软件服务厂商的优势就在于大客户服务能力强,可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同时在完成第一单交易后,还能销售后续产品,提升客单价。
但同时他们也有明显的不足,这类厂商的产品线很长,对于eHR的服务往往没有深耕,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性相对会比较差。
三、以互联网思维运营为代表的标准化小型saas产品厂商
还有一类以互联网思维运营为代表的标准化小型saas产品厂商,通过将互联网免费思维运用在2B市场,简单的把2c模式搬到2B中,以免费吸引客户,相应的产品功能非常简单,企业实际能运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功能也很少。
SaaS免费服务确实一开始的时候会对用户有所吸引,然而这类厂商忽视了2B产品和市场的复杂度本来就高于2C类产品,企业用户只为价值买单。长此以往小型eHR saas服务厂商前期的免费和补贴只会消耗资源和市场信任,他们损失的不仅仅是用户流量而是自身品牌形象,甚至还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四、以MCHR为代表的专业eHR服务厂商
相比国外的服务厂商,MCHR这类显然更适合国内企业的使用习惯;而相比国内传统综合型的软件服务厂商来说,他们往往在专业性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而对于MCHR来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其一,MCHR在eHR领域拥有20余年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沉淀,100%拥有PMP项目管理认证,对于金融、制造、零售、连锁、IT互联网等行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他们的产品往往能够满足一线企业用户的需求,任何工作研发、设计都经过一线需求的大量调查和紧贴客户使用习惯和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比如为了实现更好的办公移动化,他们实现了与微信、阿里钉钉等平台的无缝对接。
其二,在产品品质把控层面上打破陈规,对产品孜孜不倦的打磨和革新,为客户随时需要和变化强的使用环境而聚焦的设计理念,超级大数据库并与多方合作共享资源,以达到分析模型、快速高效的决策化支撑管理。在安全性上,专门使用高可靠的公有云及私有云平台服务和最高强度系统安全体系并且不惜成本使用布式的网络化新一代数据库体系设计,以求最大程度上保证用户数据安全打造最好口碑。
其三,从产品的实用性角度来看,MCHR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设计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磨砺自身产品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最高效的服务。大大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事务性工作和重复性劳动,从而轻松应对人事政策变化,为企业发展建设提供更高级的战略实施支撑。
其四,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MCHR产品不论是在产品设计上,还是在产品功能上,都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包括了员工事务、薪酬福利、考勤假期、人才招聘、培训发展、绩效考核等涵盖了所有人事方面的一切功能,移动端的产品也成功打破了基于win、安卓、IOS原生APP框架比如操作系统的限制、开发维护成本高周期长、繁琐的安装程序步骤、更换手机时又需要重新安装、安卓不同机型分辨率差别大造成的视觉影响,需要独立的账号密码、权限不一等诸多限制,全面提升了企业的人事行政办公效率。
个性化服务能力成eHR行业“所向披靡”新标准
随着企业对于eHR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个性化服务正在成为eHR行业发展新趋势。同时基于对美国和中国的调研,eHR系统能为客户解决的个性化需求程度越高占领市场体量就越大。于是以MCHR为代表的eHR系统厂商率先掀起个性化服务,能够实现更好的懂HR需求、更适合公司发展、更好地提升企业效率等。
以MCHR为代表的eHR系统厂商个性化优点体现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首先经过大量一线调研,站在客户的角度,根据客户的特色和需要,帮助客户进行客观、完善的eHR 系统规划,在客户自身需求与主流 eHR 解决方案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从而为建立起先进的、适合客户个性化需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未来发展需要的 eHR 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MCHR通过20年的积累,打造了一支中国最顶尖的人力资源精英团队。尤其是来自BAT等顶级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架构师团队,通过打造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架构应用,能够让产品拥有不断叠加扩充、前端无码化开发,真正实现用户需求的个性化DIY。
这类个性化服务不仅能节省人力资源管理者大量的精力,而且能深入、客观地引导挖掘出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最大范围内帮助用户找到其需求,并创造出一个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效率的机制,从而为后续实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工智能、大数据也将掀起一场eHR行业的革命运动
对于eHR行业的未来,MCHR CEO李超也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会对整个行业形成一种颠覆性的影响,科技新技术与eHR的结合将会越来越明显。
首先,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化将帮助HR科学的制定决策,增强HR对业务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也使得HR的价值创造得以量化和可见,MCHR也正在通过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打造一个更高效智能化的eHR系统。
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HR即时掌握公司的运营现状,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对比人才,通过深层次的数据挖掘,还能对员工管理作出前瞻性的预测。还可以通过员工在公司园区内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等数据和多种智能算法组合来判断员工是否存在离职风险和可能性。未来,更广泛的员工动态数据获取、更深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将成为各个企业HR探索和改进的方向。
其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将实现共享服务模式。一方面数据共享模式有利于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通过共享中心,将使人力资源部的角色从行政事务性工作转型为企业的战略伙伴,让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更有动力,不断追求专业成长,提供更有品质的咨询服务,而不是一味从事例行的人事行政工作。
另一方面,能改善人力资源服务品质。集中资源可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提升品质并且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形成良性竞争,使行业各个玩家服务品质不断更新不断超越。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例行性工作及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提升服务品质及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eHR的发展就是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帮助企业不断沉淀并最终形成一种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它不应只是企业对外的一种形象宣传, 而是员工与客户愿意忠诚于企业的一种隐性力量,让企业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