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数不清34年甲骨文生涯中,这是安德鲁.门德尔松(Andrew Mendelsohn,大家喜欢叫他安迪“Andy”)第多少次来中国了。在34年这段不长不短的岁月里,变了的有很多,时代、技术、环境……不变的也有很多,比如他对数据库的挚爱、对周围人的和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1988年Andy首次来中国与天安门广场合影
1988年Andy首次来中国登长城
1988年Andy在中国讲解数据库知识
此次中国行,安迪的正事是2017甲骨文数据库云技术大会。业余时间,他选择继续他的登山之旅,这次的目标是离北京不太远的泰山。而正是这次泰山行,让我认识到了演讲台、采访间之外的安迪。
我与Andy的合影
泰山一行共十余人,安迪无疑是焦点,我和另外一位记者随行。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当天下午返回北京),原计划上午10点左右和安迪交谈,后这一我此行中最重要的安排被推迟至12点半。景区人多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安迪选择了从中天门步行至南天门,而我选择了缆车上山,今天想想这一决定有些惭愧,一来长者都选择了攀爬,二来也错过了一次观察、交流的机会。
Andy登上泰山
不过在等待他的过程中,还是听到了他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坐高铁的他很兴奋,拍了很多照片,有车头的、车厢里的,他赞叹车厢里能如此安静,而下车时一辆高铁正好呼啸而过,他问周围人这车不减速吗?再比如,来之前他们商讨在泰山顶上探讨一下分布式数据库,所有人哈哈一笑。
安迪感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创造出了很多奇迹。他惊叹甲骨文数据库云技术大会通过社交媒体观看他演讲的人远超过甲骨文在美国举办的全球OpenWorld用户大会。他对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手机支付难以置信。
有趣的事还有很多,好奇、热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事实上对工作同样如此。在采访+午餐时间,我们聊了这么多年他的工作经历,数据库是他一直想做、要做、在做的事,即便是最早在HP,一家硬件主导的公司,他做的也是数据库开发。
透过这些或许能读懂为什么Oracle数据库独领风骚几十年,除了掌门人Larry Ellison(拉里・埃里森)的好战、霸气,运筹帷幄,同样也离不开像安迪这样的实战派,他以对技术的前瞻力、洞察力,和一直不变的专注度,不断引领数据库的发展潮流,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巅峰。
以上是感性篇,知微见著;
以下是理性篇,数据说话。
一、不可动摇的地位
互联网、开源对软件技术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它们的促使下,操作系统、云,包括本文讲的数据库等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样的变革就像是人类本身的进化,每一次都会历劫,其中会有人倒下,也会有人挺过去,倒下的就结束了,挺过去的前方必然会有未知的磨难,周而复始。
残酷,方能体现伟大。IBM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做百年企业很难。甲骨文数据库40年一枝独秀绝不是偶然得来的,靠的是对用户的理解、对技术的钻研、对时代脉搏的把握,所有这些共同铸就了Oracle数据库的今天。
翻开各类分析机构的数据库研究报告,甲骨文都是执牛耳者,不仅是过去,当下同样如此。
Gartner发布的2016年全球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占有率调查显示,Oracle 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6%,超过第二名微软+第三名IBM DB2 +第四名SAP 的总和。
Gartner2016年全球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占有率追踪数据
Gartner数据库关键能力(传统事务处理)排名
Gartner 2016年10月发布的数据库关键能力排名,传统联机事务处理 (OLTP),Oracle排第一;混合传统联机事务(OLTP)和分析处理,Oracle依旧领先。
Gartner数据库关键能力(传统事物与分析混合负载)排名
今年1月的DB-Engines全球数据库排名中,Oracle依旧是流行度最高的数据库。
DB-Engins数据库排名
今年2月,Gartner发布的最新DMSA (Data Management Solutions for Analytics,分析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魔力象限。甲骨文(Oracle)蝉联冠军。
2017年2月,Gartner发布DMSA魔力象限
并且甲骨文在最新的 Oper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oftware(传统事物负载数据库管理软件), Data Quality Tools (数据质量工具),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 以及Integrated Systems(集成系统)的魔力象限中保持领导者地位。毫无疑问,时代在交替,但甲骨文依旧是市场份额最高的、最受欢迎的数据库类产品提供商。
事实上,这样的领导力在甲骨文财报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当一个新的时代来临时,旧有的业务方式会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你曾经是一流的厂商,覆灭也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查阅甲骨文的财报,完全没有这样的迹象。
2017财年甲骨文总营收为3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虽然其中没有明确指出数据库业务占到多少比重,但相关的一个是云服务总营收45.71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一个是本地部署软件总营收256.47亿美元,同比下降2%,一个是服务营收3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
前者代表未来,快速攀升,后两者是明显的变革期信号,小幅下滑。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两者还会继续下滑,但不用担心,因为代表甲骨文未来业务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传统业务的下滑速度。换句话说,虽然现在还不能宣布甲骨文向新时代,也就是云时代的转型已经成功,但照此势头,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二、成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为什么甲骨文能历经多个时代屹立不倒?如前文所讲,每个能处于不败之地的厂商都不是侥幸活下来的,这么多年来,甲骨文一直在接受挑战,早期的Sybase、Informix,后来的DB2、SQL Server,现在的AWS、Azure,以及各种开源数据库。分析甲骨文的成功因素,最重要的无外乎两条:方向看的准,有洞察力;执行力够强,所想即所得。
IT的方向是什么?云绝对是其中之一,这一点甲骨文早就意识到,并采取了很多举措。如今,转型效果在财报中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占比已经超过10%,同时甲骨文覆盖IaaS、PaaS、SaaS全云的产品体系也已构建成功。具体体现在数据库端,看看面对最新的一轮变革,云时代的到来,Oracle做了些什么,你就能明白为什么Oracle数据库能一直成功下去。
一、自上而下的重视。在今年的甲骨文公司全球大会上,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技术官拉里・埃里森亲自上阵推广云端 Oracle 数据库,并大力宣传其相较AWS的竞争优势。了解他的人,即便不听演讲也能想象其中的力度。尽管这间接承认了AWS的地位,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甲骨文的转型决心,以及就Oracle这一全球最受欢迎数据库二者之间直观的对比。
二、产品端的准备。Oracle Database 12cR2,先发布的是‘云优先’版本,这就说明了一切。具体从两方面看,性能端,埃里森声称 Oracle 数据库即服务运行分析负载的速度比 AWS 快105 倍,运行OLTP 负载的速度快达 35 倍,运行混合负载的速度比 Amazon 的云数据库产品快 1000 倍以上。
功能端,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变革,就是由于多租户架构经过了改进,可按一个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可插拔数据库数量突破了 252 的限制,增加到了 4096 个。同时,Oracle 云中提供的 Oracle Database 12cR2 具备分库 (sharding) 功能,可对专业化的全球 web 应用进行极端横向扩展。
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这些都是用户需要的。总结起来,顺应时代,以客户为中心,顺势而为,如果聚焦中国业务,再加上一句“在中国为中国”,过去甲骨文是这么做的,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对其最好的肯定就是,中国声势浩大的去IOE运动,并没有对O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处于云时代的变革期,甲骨文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
三、用户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不是因为做了那么多就一定会成功,而是因为做了那么多用户需要的,所以一定会成功。如果不理解,这里再简单聊一聊面对开源数据库的冲击,甲骨文是如何应对的。
在很多人看来,开源大潮来袭,商业数据库的利益必然受损,这样的结论放在Oracle身上明显不符。为什么?不是说未来是开源的世界吗?话说这可能只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用户才不关心你是不是开源的,产品功能多、性能好、易用、还便宜,才是他们追求的。
问自己几个问题:开源一定便宜吗?互联网公司庞大的IT团队你养得起吗?开源功能多吗?稳定吗?开源出了问题找谁呢?你还能理直气壮的说开源好吗?如果恰逢一个商业数据库都在朝着这些方向努力,你的开源立场恐怕也没剩多少了。
回看甲骨文一直做的,技术就不多说了,安迪作为技术掌门人(甲骨文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从他身上能看到很多,专注数据库技术近40年,几乎伴随了关系型数据库的整个发展史。
研发方面,甲骨文每年投入重金,仅在2016年全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58亿美元,2016年的总营收是370亿美元,占比15.7%。体现在中国,自2002年起,甲骨文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苏州和南京设立研发中心,目的是为了做最好的产品。
服务端,甲骨文为中国市场专门设立了客户顾问委员会(Customer Advisory Board),聆听中国客户需求的声音。生态端,与上下游主流厂商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至于价格,甲骨文也在不断下探,除了Oracle数据库许可证的门槛在降低外,软件的服务费还可以转化为上云的折扣。
所有这些举措融合在一起,价格越来越低、产品越来越牛、服务越来越好,还需要担心开源的冲击吗? 而事实上,甲骨文本身就一手托商业数据库,另一手托DB-Engines排名第二,最受欢迎的开源数据库MySQL。
从中其实也看得出,甲骨文并不惧怕开源。数据库起家至今四十载岁月,没有人比甲骨文更懂用户需要的是什么,也没有人比它更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过去它已经将很多传奇挑于马下,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他还在继续创造新的辉煌。这个时间会很久吗?也许两三年就会见分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