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占优势的无人超市,最大价值在于智能系统?

近期,随着缤果盒子、蚂蚁金服的“淘咖啡”进入运营阶段,及各种品牌的无人超市的相继出现,2017年下半年国内无人超市、无人零售成为新一波风口。然而,经过实体调查发现,无人超市备受瞩目的低成本优势似乎并不存在,甚至部分商品价格还高于有人商超。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京城首家无人超市发现,抽测的10种商品全部比永辉大卖场要贵,部分商品在价格上也没有优势。

其实,就在无人超市出现之后,思考前期投入、后期维护及发展中不确定性带来的经验成本等因素,成本优势论本身就备受质疑。在传统零售业中人工成本的占比极其有限,例如连锁商店7-Eleven,其人工成本仅占总营收的1.8%,仅仅是节省人工成本这一条并不能普遍的降低无人超市产品的售价,除非各入局创业者愿意补贴。那阿里、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无人超市,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无人超市火爆:巨头入局意在沛公?

只需扫码进店或者刷脸,用户和虚拟账户绑定之后,进入无人超市,拿完商品系统直接扣费或者掏出手机支付即可离开,在无人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消费行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整个过程听起来科技感十足,在黑科技不断改造我们周边生活的背景下,无人超市概念风生水起。不仅巨头们纷纷表示入局,各路资本也开始寻找创投目标,一场围绕无人超市的竞争激烈开启。

近日,淘咖啡在杭州登场,无人超市缤果盒子如今已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将和马云联手,未来准备在全国开设10万家无人便利店,刘强东表示要在全国大量开设京东无人超市。北上广各地背景不同的无人超市新军们也纷纷出现,在创新项目乏善可陈的2017年,无人超市接过共享单车的火热势头。

随着无人超市概念带来的新奇感逐渐消失,质疑声音随之而起。首先,无人超市并没有解决零售业的真正痛点,SKU商品的丰富性、价格问题等。其次,大部分吃瓜群众对超市内有没有人并不怎么关心,除了个别喜欢体验新鲜事物的消费者,无人超市并没有触动普通用户的痛点。最后,无人超市并没有和传统的便利店产生差异化,用户抛弃传统便利店选择无人超市消费动力不足。

发展至今,无人超市主要分为:开放式货架、半开放式货架、全封闭式货架三类无人便利店模式。

开放式货架成本最低,技术壁垒最低;该类型早在2015年6月就已出现,北京全时便利店和杭州华润万家便利店各选择一家门店试运营无人便利店,当天没有任何收银员,顾客购物付款全靠自助,可以用现金(不找零)或者支付宝付款。由于这种类型防盗措施简陋,缺点就在于丢失率较高,运营期间,华润万家的便利店一天亏损了3000元,因此这一模式很快沉寂。

半开放式货架运用RFID或计算机视觉,后者识别准确率低于RFID;这一类最早由Amazon Go为代表,国内缤果盒子、蚂蚁金服的“淘咖啡”大多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更为折中,通过大量的黑科技加持,应用到软件、硬件、芯片、IOT、大数据等技术,对于降低被盗率有很高提升。然而由于RFID标签成本在0.3-1元,整体运营上成本优势并不太高,加之仍存在一定的丢失率,整体而言是折中的模式。

全封闭式货架丢损率最低,但顾客无法亲自挑选商品。这种模式,是将无人售货机放大化,通过多个全封闭的大型无人售货机实现无人超市模式。防盗率上来说是三种形式最有优势,但无人售货机的局限性,在SKU上被大大限制,服务体验最差。

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看,无人超市具体什么形态并非重点,零售业的核心仍然是解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求。从无人超市实际的消费体验来看,无人超市商品类型和普通便利店类似。那是什么吸引阿里、京东、哇哈哈这样的巨头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入这个新领域?或许从淘咖啡身上能看到一二。

在技术层面,“淘咖啡”项目主要涉及两个技术团队,一是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天猫技术团队,二是蚂蚁金服IOT技术团队。淘咖啡的技术负责人多马针对“淘咖啡”曾表示,“我们的目标还是赋能零售商。”以淘咖啡的赋能目标来看,并没有特别聚焦在无人超市。

如果无人超市模式得到可行,大胆的猜测,阿里会将这套系统普及到更多的有人商超。毕竟消费者对于商超中有人无人并没有很实质的要求,部分消费者甚至更青睐有“人味”的服务。相比于大肆构建无人超市和传统零售单位竞争,对于阿里“新零售”的目标并没有太多助力,但如果这套无人超市智能系统在淘咖啡的运营中得到很好的效果,将之打包赋予更多的零售商,获得支付的垄断地位与大数据或许才是阿里最终的目的。

效率才是痛点:无人超市智能系统赋能传统商超将变革零售业

无人超市带给零售业两个潜在变量,一是人工成本剔除后的成本优势。二是无人超市智能系统带来的消费效率提升。传统零售业中,一旦遇到节假日或促销高峰,消费人群的激增,结账排队的拥挤大大降低用户的服务体验。即使现在移动支付带来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及NFC支付提升了结算效率,但相比无人超市用户挑选好商品后台扣费直接走人的效率,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成本方面,无人超市在运营中已证实缺乏真正的优势,除非采用补贴的老路子。据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首家“无人超市”怡食盒子内随机抽选了十款商品,将其价格与大卖场和社区型超市比较,发现十件商品价格无一胜出。即便与“7-11”等人工成本极高的24小时便利店比,价格优势也不突出。甚至不二家棒棒糖20支粉色装,“无人超市”要比普通超市贵5.7元。那么,无人超市最大的潜力就在于效率方面。

以淘咖啡举例,用户在其中选中商品后,无需在经过结算柜台把商品一一拿出来,只需走过二道门,数秒内就完成了结算。第一道门:感应你即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第二道门:这才是最关键的一道门,当你走到第二道门之时,屏幕会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马上再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动扣款,大门开启。

在传统的商超消费里,以用户购买五件商品计算,人流较多时期,首先排队要花掉一到几分钟,之后走到柜台前拿出商品交给收银人员扫码,最后将商品装进包装袋,使用移动支付、刷卡或现金支付。整个流程要以分钟为单位,相比无人超市带来的随拿随走的未来场景,其解决的效率痛点,才是零售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如果说,许多无人超市新入局者看中的是,无人超市新概念下对传统零售市场的侵占。而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更大的市场潜力不在对传统零售市场的挤占。而是通过无人超市验证可行的智能系统对传统零售业的普及,作为巨头牵头的智能系统,未来将会绑定自家的支付、账户系统及大数据技术。而传统零售业在愈演愈烈的无人超市效率优势带来的冲击,必定也会被迫拥抱巨头带来的技术支持,或许这才是巨头发力无人超市真正的目的所在。

很多人会疑问,阿里为何不直接改良传统商超而是优先布局无人超市这一业态。其实,从技术成熟度来讲,这套提升效率的智能系统并没有达到巨头的要求。而如果采取折中的直接改良有人商超,系统的进化迭代会被双方合作的矛盾而延缓。如果,选择小范围、实验性的无人超市来做智能系统成熟度优化和迭代,无论对于阿里还是京东,都是投资小并且可控性更强的方式。

在三种无人超市形态中,巨头们发力的是半开放式货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一旦智能系统成熟,可以很轻松的与传统零售进行结合。据北京商报报道,在2015年6月,北京全时便利店和杭州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各选择一家门店试运营无人便利店(开放式货架模式),但由于较高的被盗率(1.67万元的商品损失3000元),而未能普及。如果巨头在无人超市中探索的智能系统,可以很好的将传统零售商试水的开放式货架模式升级为兼具效率和防盗率的半开放式货架模式,势必将吸引传统商超的兴趣,进而带动整个零售业的变革。

近日,天猫“无人零售”负责人应宏曾透露“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技术升级,并在杭州落成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零售实体店,向广大消费者长期开放。”具体选址阿里方并未透露,但想及阿里从来不靠直营做零售的基因来看,这场由其掀起的无人超市更多的是一种探索,而非外界所认为要抢占传统零售的市场。

其实,相比于抢占传统商超市场带来的收益相比,通过提供无人超市智能系统整合实力庞大覆盖十几亿用户的传统零售,巩固自身线下支付地位、将阿里账户体系全面入侵线下零售及传统零售背后庞大的大数据,才是真正的商业价值所在。所以,巨头不计成本的布局无人超市,或许真正目的仍将回归到新零售之上。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8-14
成本不占优势的无人超市,最大价值在于智能系统?
近期,随着缤果盒子、蚂蚁金服的“淘咖啡”进入运营阶段,及各种品牌的无人超市的相继出现,2017年下半年国内无人超市、无人零售成为新一波风口。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