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大砍业务线,阿北终于要认真对待赚钱这件事了

近日,豆瓣关闭了一拍一、豆瓣东西、同城票务交易和一刻在内的多个产品,其中一拍一是女性摄影O2O服务平台、豆瓣东西是导购社区、一刻是豆瓣站内内容输出App。在我印象中,在豆瓣成立十二年以来如此大刀阔斧地砍业务,还是第一次。还有消息称,豆瓣的明星产品之一豆瓣FM也将被关闭,更准确的说法是会下架所有自有曲库内容,转而链接到第三方。

阿北内部信

对于这次业务调整,豆瓣官方的回应是:

“豆瓣内部在进行业务的调整,我们会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规模营收的产品和业务,包括一拍一、豆瓣东西、同城票务交易和一刻。整个团队会更聚焦在核心的业务上。产品线主要是基于豆瓣App和用户内容的扩展;商业线主要是广告、豆瓣时间和豆瓣市集。”

豆瓣CEO阿北(杨勃)在关于业务调整的内部信明确,豆瓣将开启在境外上市的通道。那么,大刀阔斧地砍业务,只是为了IPO吗?

豆瓣CEO 阿北

豆瓣已不再是慢公司

2005年成立的豆瓣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因为坚持特立独行的风格,曾被媒体贴上“慢公司”标签。这种慢,体现在公司规模增长、产品业务、商业化以及融资上。同期成立的网站中,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后成了超级独角兽;搜狗在引入腾讯投资后高速发展,前几天宣布将赴美IPO;豆瓣在资本上动作迟缓,上一次融资还是2011年,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

没有大规模融资、商业化较为谨慎,距离钱较远的豆瓣发展有些跟不上互联网速度。更可怕的是,巨头盯上了豆瓣的核心业务。2013年之后豆瓣的电影、图书和音乐三大块业务都迎来巨头级玩家,豆瓣只做评价,猫眼、阅文集团、腾讯们则让用户可以直接消费文化内容,再进行评价讨论,比如美团猫眼的电影评价业务,QQ音乐的“音乐号”,微信的“读书”都与豆瓣形成潜在竞争关系。

与资源优势明显的巨头共舞,豆瓣愈发力不从心。以音乐播放器为例,QQ音乐十多年一直在储备正版内容,酷狗酷我先后被其吞并,就连网易云音乐都要向其采买分销版权,豆瓣FM即便是最早引入基于算法推荐的播放器,但却没有实力与巨头们争夺版权,下架自有曲库就成了必然。

豆瓣FM

或许是意识到了外敌的来势汹汹,最近几年豆瓣不断向外界释放出变化信号,最早发出变革信号,可追溯到2014年。豆瓣App上线时,豆瓣CEO阿北(杨勃)在博客中表示,“豆瓣团队在多方向探索几年之后,重新回到集中、专注、快速的工作方式中”。在此之前,豆瓣采取重度垂直战略,陆续推出超过10款App,包括豆瓣电影、豆瓣音乐人、豆瓣FM等等,每一款App都不算出色,2014年豆瓣在移动端聚焦到“豆瓣”这一个App,体现出了阿北所说的集中和专注。

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在移动端的产品聚焦到“豆瓣App”的同时,豆瓣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在过去的十来年时间里,坐拥数亿用户的豆瓣对于商业化很警惕,收入很大部分来自图书购买分成以及品牌展示广告、互动广告,但是,谁能在豆瓣做广告,以什么形式,都是豆瓣说了算。如果广告商与豆瓣的气质不搭配,豆瓣就会Say No。对于影响用户使用豆瓣体验的动态图、Flash甚至弹出等富媒体广告,豆瓣一直抗拒,还有豆瓣曾明确,一个页面的广告不能超过一个。

豆瓣东西下线

以这次被关闭的豆瓣东西为例,这个跟美丽说、蘑菇街模式相仿的导购社区,却因为在商业化上太过保守,没有赚到钱。在导购体验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买等社区做得那么极致,后者在去年获得来自华创资本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即将登陆创业板。

不过,2016年以来,豆瓣就不再刻意与钱保持距离,而是在商业化上积极地探索。

1、内容付费。

一个重要尝试是内容付费。

更早之前豆瓣阅读已绕过出版社与作者签约,销售电子书与作者三七分成,探索付费阅读模式;今年3月,豆瓣上线“豆瓣时间”,这是一个付费专栏产品,内容即有站外名家的专栏,如北岛的《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白先勇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也有站内红人用户的内容,如《拍张好照片·七七的生活摄影课》。

豆瓣时间

“豆瓣时间”的文化内容消费属性,与豆瓣用户文化属性,以及精神消费的定位十分契合,上线后数据亮眼,官方数据显示豆瓣时间上线5天销售额就破了百万,由此可见,内容付费模式在豆瓣上可以走通,而内容付费恰好迎合了中国人精神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论是巨头还是资本都在这个赛道押下重注,豆瓣调整后成立包括“时间”和“视频”在内的内容事业部,押注内容战略。

2、强化广告收入。

豆瓣在收入大本营广告业务上也加快了步伐,调整后成立了包括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电影广告和商业技术在内的大商业团队。

曾经,豆瓣只做高大上、气质与豆瓣相符的品牌广告,比如Burberry,宝马。豆瓣没有官方公布过营收数据,网络广告监测软件iAdTracker的数据显示,豆瓣2011到2014年广告收入分别为340万、3500万、4200万、4200万,不过一位豆瓣前员工对罗超频道(luochaotmt)透露,阿北曾在2013年年会上透露,豆瓣在2013年广告收入做到1亿,广告监测数据出入很大。即便如此,其收入与其用户基数、影响力和广告价值非常不匹配,现在豆瓣对广告更加开放,有更多基于生活定位的一、二线品牌在进来,广告收入在稳定增长。

3、推进电商战略。

豆瓣电商战略变得愈发清晰。豆瓣东西是最早的尝试,砍掉豆瓣东西不做导购、聚焦自营平台电商豆瓣市集这个业务。此前,豆瓣市集主要是卖与豆瓣品牌相关的周边,去年与豆瓣电影结合的豆瓣日历,销售额达到几百万,成为去年最火爆的文化日历之一;近日发布的帆布包上线三天就已售罄。未来,豆瓣市集必然会围绕豆瓣上的文化内容产品打造更多周边,还很可能会引入第三方商家成为垂直文化电商平台,这个想象空间比卖日历、帆布包,大得多。

豆瓣帆布包

总而言之,曾不食人间烟火的豆瓣,距离钱越来越近了。

豆瓣将更接地气

看完豆瓣最近的种种动作之后,就不难理解这一次大调整的目的。

一方面,豆瓣将更加聚焦专注,砍掉没有起色的业务,收缩战线就是必然。

豆瓣涉足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不只是有书影音这三驾马车,还涉足社区(豆瓣小组)、O2O(一拍一)、电商导购(豆瓣东西)、电商平台(豆瓣市集)、内容分发(一刻)、阅读、音乐播放器(豆瓣FM)、内容付费(豆瓣时间)、影业诸多业务,堪称繁杂。业务的网撒得太广,但团队只有三四百人,很难将每一个业务做好。这一次砍掉业务之后,豆瓣将聚焦到豆瓣App和内容内容的拓展上,业务线更单一、聚焦和清晰。

调整后的豆瓣首页

另一方面,豆瓣开源节流以求实现稳定的盈利能力,要努力地赚钱了。

豆瓣明确提出要在境外上市,这意味着它已不会再继续融资——上一次融资还是2011年。因此不论是否上市,豆瓣都必须拥有自主赚钱能力,要在可见的未来实现盈利。因此,一方面要开源,正如前文所言,豆瓣正在加速商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节流,收缩业务占线,砍掉没有起色的业务,包括关停豆瓣FM这类烧钱型业务,聚焦到少部分业务,自然可以节省成本。

豆瓣如果能实现规模盈利,在境外上市还是有很好的机遇的。

一方面,2017年以来,高科技公司在美股表现十分亮眼,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微博、京东、网易、陌陌等公司先后破纪录。中概股上市的窗口被再次打开,搜狗赴美IPO,蚂蚁、一下科技、众安保险、阅文集团、趣分期将登陆美国或香港资本市场的消息,都有了。

另一方面,豆瓣所处的文娱赛道眼下进入黄金时期。

中国消费升级的一个大方向是对精神内容的消费变强,消费者的内容付费意愿增强,同时移动互联网在基础设施构建完毕之后需要更多内容去填充,内容或者说大文娱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押注的新赛道。微博市值从最低点的20亿美元爬升到最高的200 亿美元,重返互联网中心舞台,正是得益于内容战略,在美股表现突出的陌陌也是靠视频社交战略。这个赛道还有今日头条、快手、秒拍(一下科技)、一点资讯等明星玩家,就连百度在遭遇流年不利之后也在信息流上押注。

豆瓣定位为“我们的精神角落”,用户不断在其上生产精神消费内容,不只是音乐、电影和书籍的评论,还有原创小说、文章等内容,豆瓣调整业务之后将聚焦于此。截至2016年年底,豆瓣注册用户1.5亿,月活跃用户3亿,这些用户不少都是文娱重度用户,从用户规模和质量来看豆瓣将是文娱赛道的重要玩家。

豆瓣公司

这次调整我看到豆瓣更加聚焦的思路,它也变得更加接地气了,在商言商,认真赚钱——毕竟情怀是不能当饭吃的,就连锤子最近也表示即将完成10亿元融资成为更商业化的公司。我一直认为豆瓣“缺了一点烟火气”,没有快手、陌陌、微博们接地气,从这次大调整以及商业化进程来看,更接地气的豆瓣,有望像微博一样二次崛起、像搜狗一样大器晚成,砍业务是个好的征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8-11
豆瓣大砍业务线,阿北终于要认真对待赚钱这件事了
近日,豆瓣关闭了一拍一、豆瓣东西、同城票务交易和一刻在内的多个产品,其中一拍一是女性摄影O2O服务平台、豆瓣东西是导购社区、一刻是豆瓣站内内容输出App。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