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快速增长背后 三大短板仍需补足

2013年,腾讯云计算公司正式成立,腾讯云正式成为全面对外开放的一个云计算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严格来说,腾讯全面进入云计算的领域相比较阿里云等要晚了很多,这似乎也印证了腾讯一直以来的业务发展逻辑:不做先驱者,而是更倾向于采取“跟随战略”。

来自Gartner的报告也印证了腾讯的判断,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6年的209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亿美元,增幅高达18%。最高增速将来自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36.8%,达到346亿美元。

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全面爆发的红利下,腾讯云的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不仅全球服务节点数大幅增加,包含云服务及支付相关服务部分的收入也增长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腾讯云也逐渐显现出了自身不足。

笔者日前所发表的《极速狂飙 腾讯云与阿里云“暗战”加剧》一文,今日头条读者对此文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态势,其中不少观点颇有见地,其整体水准并不输于网易跟贴。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着重针对的是腾讯云发展速度,并没有进一步指出腾讯云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那么,腾讯云都存在哪些短板呢?

一、基础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众所周知,云计算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于技术人才和经验的积累要求很高,尤其在新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转身就有可能掉队,再想赶上来更是难上加难。

相比较而言,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而腾讯云则在2013年正式开启,4年的时间,对于某些新兴技术来说可能已经几经沉浮。对此,腾讯SNG事业群总裁汤道生也不得不承认阿里云的“先发优势”明显,并带领腾讯云以寻求差异化的竞争。

从发展路径上讲,腾讯云近年来主要着力在商业层面上,比如快速开展市场拓展、积极在全球各地布置节点数,但对于基础的技术投入仍显不足。相比较而言,阿里云从创立之初就开始自主研发、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它可以将遍布全球的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

借助飞天的计算能力,阿里云开始构建各种面向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应用,飞天系统的计算能力承载了云计算新技术与数据的结合,为传统行业、乃至新兴行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计算基数,帮助各行各业在突破自身能力,实现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如此,阿里云在OceanBAse数据库、互联网中间件Aliware、YunOS操作系统、YunOSAuto操作系统、云盾、工业大脑-云上工业智能以及数加平台等方面也陆续取得突破,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云服务体系。

而腾讯云目前所专注的更多还集中在基础的云服务上,比如不同类型云服务器的打造、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应用以及多种云服务工具的提供等,这些更加偏重于基础的云服务层以及应用层,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腾讯云不得不更加强调应用场景,着重凸显自身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二、行业应用范围仍需拓展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报告显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应对挑战的主要战略,预计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当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谋求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以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始被企业广为关注。因此,深入各行各业也成为云计算下半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几乎所有的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在谋求将云计算应用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去。

因此,腾讯云在技术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转而选择在不同场景下的云计算应用。目前,腾讯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游戏、视频等强互联网属性的行业,对于很多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政务、能源等对云计算要求更高的传统行业覆盖不足。

而阿里云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如今已经收获了不少重量级的行业用户,比如12306、杭州市政府、中石化、国家天文台、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税总局、海关总署、中石化、中国联通、徐工集团、华大基因、协鑫光伏、富士康、华山医院等大型政企客户和机构。而在行业覆盖上,阿里云则提供电商、制造、金融、政务、医疗、视频、游戏、多媒体等超过50个行业解决方案。

事实上,核心技术能力与行业应用的范围是成正比的:技术能力不足,产品和技术就很难在更多的行业应用,尤其是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更是如此;如果应用不能拓宽,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就很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磨炼,进而制约其发展和进步。

三、新技术的外延依然不足


如今,在传统IT技术应用趋于成熟,商业模式创新逐渐遭遇瓶颈的今天,寻求借助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以实现新的突破正在成为大势所趋。几乎所有的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已经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开始拓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正如马化腾在腾讯2017“云+未来”峰会的《云时代的新趋势》演讲中所说,云计算的兴起除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政府和社会管理效率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云计算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底层建筑: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计算能力,而云可以提供的就是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直到不久前,腾讯云才正式发布了2017年战略级新品——AI即服务的智能云,腾讯表示,公司将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的三大核心人工智能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即服务”的方式开放给各行各业。

而早在2015年,阿里云就与杭州市政府开展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运营;至去年8月阿里云正式进行品牌升级之后,ET的发布成为阿里云在人工智能领域新的里程碑。据了解,ET的特色在于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目前ET具备了在语音识别、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并朝着大数据AI的方向发展。如今,阿里云ET已经应用于制造、医疗、政务等多个细分行业。

观察:“蒙眼狂奔”同时 练好“内功”才是核心

随着云计算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持续落地,云计算厂商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激烈,比如比拼节点数,比拼CPU、网络、主机等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腾讯云就更强调自身在节点数布置上的优势:截至目前,腾讯云国内数据中心多达18个,如果将海外16个数据中心和数据节点计入在内,腾讯云的全球服务节点高达34个。

对此,有消息爆料,腾讯云众多海外节点其实是转售IBM的产品。在网友晒出的腾讯云所说的海外服务节点中,购买服务器后出现的IP居然显示了IBM旗下云计算品牌SoftLayer的字段。从技术层面分析,服务器IP代表的就是该产品的最终服务提供方,即时在前端界面改头换面,也无法改变IP的最终归属。

不仅如此,在第三方评测对阿里云、腾讯云、AWS三大云服务商的法兰克福节点进行评测发现,腾讯云的丢包率高出阿里云达到50%,而这一节点恰恰是腾讯云刚刚开放的节点,令人难以理解。

腾讯云在成功演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同时,夯实自身的基础正变得日益迫切。尤其在客户为中心的今天,所有与“内功”相关的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用户关注的是产品、技术和服务;对于云计算厂商而言,也唯有练好“内功”,才能真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笑到最后。随着云计算市场红利的全面释放,云服务提供商切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蒙眼狂奔”,要不然梦想再好,也会窒息。【科技自媒体“常言道”出品 作者:丁常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7-30
腾讯云快速增长背后 三大短板仍需补足
2013年,腾讯云计算公司正式成立,腾讯云正式成为全面对外开放的一个云计算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