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为什么大举投资美国?

据台湾《商业周刊》报道,今年6月下旬,84家台湾厂商合计140名代表参加了美国最为知名的投资高峰会(SelectUSA Summit)。这一次,来自台湾的代表人数超过了日本,仅次于中国内地。

参加美国投资高峰会的台商合影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电子制造之王的鸿海集团。日前,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在股东会表示,鸿海计划在美国投资超过3000亿新台币(约合670.5亿人民币),投资范围将横跨美国的6个州。

郭台铭将这次美国的投资称为“飞鹰计划”,他表示这次带到美国的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工厂,而是完整的全自动化产业链。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

不知不觉之间,台湾制造业不再继续在海峡对岸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浩瀚的太平洋那边。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台湾制造业转向了呢?首先当然还是成本原因,先说说土地成本。据台湾《商业周刊》的报道,一位参加美国高峰会的台商代表表示,与20年前相比,如今的内地要地没地,要人很贵,设厂的优惠条件也缩水了不少。而如今的美国则正好相反,例如德克萨斯州有些地方每平米的地价还不到10美元,仅仅相当于在美国买一份麦当劳套餐的价格。

再说劳动力成本。根据波士顿咨询团队的报告,美国与中国的工资差距日渐缩小:2000年的时候,一个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当于20个中国工人;到了2015年,只相当于6个中国工人了;如今,更是只有3-5个中国工人了。

看了这个之后,你就会理解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为什么也要急三火四地去美国建厂了。最近的“美国制造”的例子就是贾跃亭投资的新能源汽车法拉第未来(FF),其生产基地同样也是在美国。

除了成本原因之外,台湾制造业集体去美国投资,还有内地制造业集体崛起的原因。举个手机行业的例子:在非欧美的海外市场,台湾手机芯片巨头联发科就受到了来自内地的展讯的强力挑战,这也使得手机芯片很大一部分的代工订单从台湾转移到了内地。

过去,在错综复杂的电子产业链的很多细分领域,台湾厂商都是当之无愧的“小巨人”——无论是联想、惠普还是戴尔,它们的生产制造和供应链都极度依赖台湾电子制造业。而如今,不断学习进步的内地制造业正在迅猛崛起,并取代台湾制造业的地位。

再举个跟手机有关的例子:随着蓝思科技等内地厂商的崛起,如今手机保护玻璃的制造业已经转移到了内地。

不过,至少在信息产业领域,很多需要高精尖的制造业仍然牢牢掌握在台湾厂商的手中。能够一口气接下苹果大单的,还是来自台湾的富士康和群硕;能够制造出最先进制程的芯片代工厂,仍然非台湾的台积电莫属……在这些高端制造领域,内地厂商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美国先进的技术与台湾的制造业结合起来,会不会替代还没有走完升级之路的内地制造业?当然,正如川普的话永远不靠谱一样,这种情况也许不会发生。不过,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7-14
郭台铭为什么大举投资美国?
据台湾《商业周刊》报道,今年6月下旬,84家台湾厂商合计140名代表参加了美国最为知名的投资高峰会(SelectUSA Summit)。这一次,来自台湾的代表人数超过了日本,仅次于中国内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