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摩拜掀起的街头共享之风还在蔓延,现在又陆续出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创业热潮,最近甚至还出现了共享女友,让许多单身汪梦想成真。
不论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雨伞都面临“回收”难题。运营平台要么像ofo那样通过与蚂蚁金服合作通过个人征信来解决,要么通过收取一定的押金来强迫用户归还。共享雨伞就没有共享单车这么顺利了,一出生就命途多舛。
南昌出现30万把共享雨伞投放后“一伞难觅”的情况,创始人说这是要“藏伞于民”。杭州一家公司更惨,投放5万把共享雨伞,一天内就被城管收了个精光。
共享雨伞被没收
看上去共享雨伞是比共享充电宝还要不靠谱的项目。不过,最近一个流行的段子似乎让共享雨伞发生了转机,这个段子来自于微博CEO 王高飞@来去之间,其透露:
“3万把共享雨伞押金19元,半小时收费0.5元,虽然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但这应该是一段经典的营销案例,必将载入中国销售史册。”
来去之间微博
不少人都对这个段子中的“某共享雨伞平台”的套路拍案叫绝——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以后许多东西的销售,都可以“共享”之名实现无人销售,超市购物车、书、甚至宅男的充气娃娃……等等。
但仔细想想,不大对劲。@来去之间这个段子中,什么品牌的共享雨伞、什么繁华路段,都不明朗,这是段子的显著特征——就像咪蒙的文章一样,可以出现无数个“我有一个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助理)”一样,这很可能是YY。
带着这样的怀疑,我去查了一下关于共享雨伞的相关报道,发现共享雨伞9.9元成本卖19元,果然只是YY……因为,共享雨伞的成本不可能是9.9元。
我们会在便利店或者地铁口买到10元一把的伞,但质量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基本都是应急状态下购买当一次性雨伞使用。
然而,做共享雨伞的平台,是不会做这么低质量的雨伞的,否则用不了几次就坏了。
更重要的是,共享雨伞在技术层面不只是一把伞的成本。
市面上共享雨伞采取两种技术实现。
一种是类似于共享充电宝的模式,有一个“伞柜”,伞的存储、上锁、发放、回收都是通过这个伞柜来完成。
共享雨伞伞柜
这意味着,共享雨伞必须要有一个身份识别功能,可以让伞柜知道自己就是共享雨伞而不是一根擀面杖——否则爱捡便宜的人随便拿个什么插回去就把押金给退了。共享雨伞上会有电子标签来标记身份,这种共享雨伞一般适合布放在地铁站等特殊场所。
共享雨伞带电子标签
还有一种是独立模式,完全靠自己进行鉴权,因而可以挂在栏杆等处。这种共享雨伞自带密码锁,支付之后在手机上看密码再撑开雨伞,这样的设计让成本高出一大截,好处是,共享雨伞可以无处不在,布放在一切能挂东西的地方。
自主投放型共享雨伞
深圳的“e伞”更复杂, 不只是有密码锁,还有GPS芯片,以帮助用户通过App定位共享雨伞。
带密码锁、GPS和太阳能模块
为了让GPS芯片发挥作用还自带太阳能面板……这么复杂, 成本可想而知。
共享雨伞App
不论哪种实现方式,共享雨伞的单把成本都远远超过20元,广州现在最知名的共享雨伞玩家魔力伞采取第一种方式,其创始人沈巍巍透露,
“魔力伞的收费标准是单把伞需要缴纳20元押金,15天内免费试使用,超出15天可免费续借3天,后面超出的按照0.5元/天计算。如果有实际用过魔力伞的朋友,20元的押金连这把伞的成本都Hold不住,需要现在也在其他地方试点提高押金到30元,这样至少伞的成本能保住。”
仅仅是加入电子标签,魔力伞的成本就已达到30元。根据雷科技小伙伴去现场评测的结果来看,这个魔力闪的质量本身不错,值回20元押金。
魔力伞
共享雨伞初期为了拓展客户,采取免费试用模式,也很难收取比成本价更高的押金。所以看到这里就会明白,“9.9元的共享雨伞卖19元成为经典营销案例”只是段子,这么多人相信,对于共享雨伞行业来说确实是一次成功营销。
说回共享雨伞,其实丢失率也不一定都那么高。比如广州魔力伞CEO沈巍巍就对《广州日报》表示,今年3月31日起在广州市场共投放1000多把伞,循环租借1万多人次,借还频率由最初的5天提升到现在的3天。“到目前,这1000把雨伞只损坏了1把,这是市民素质的一块试金石。”这并不是广州人素质高,关键还是押金数额设置合理。
人性都有弱点,做共享租赁不能把人往好了想,因为好制度让坏人变好,坏制度让好人变坏。不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雨伞,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借伞不还、损坏等情况,通过技术和运营手段来规避,个人征信、押金都是手段。
不论是共享雨伞、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为了蹭“共享经济”的热点在名字里加入“共享”二字,这有一定的误导性。理论上来说它们更应该算是无人租赁平台。说到共享我们能够想到的场景越来越少,但无人我们能想到的场景就越来越多,这也是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技术要重点实现的目标。
租售切换相对容易,从无人租赁再到无人售卖,充满着很多机会,比如阿里投资的缤果盒子试水无人超市,更早之前机场等场所也已出现无人售卖机、无人果汁机、无人书店,以及风靡商场的夹娃娃机,都赚得钵满盆满。可以说,大家还是在做传统的生意,不过是加入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了新玩法,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商业本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