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北辰频道Jared
继天猫双十一、京东618之后,中国消费者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购物狂欢日——亚马逊Prime会员日。只是消费者是否能够真的买单,尚不得而知。
亚马逊Prime会员日首登中国
亚马逊Prime会员日,是独属于亚马逊全球Prime会员们的购物狂欢日,时间设在每年的7月11日。不过令人感到尴尬的是,这个目标受众长久以来,独缺中国消费者。
直到今天,6月的最后一天,亚马逊才决定让其真正落地国内宣,第三届亚马逊Prime会员日定于2017年7月11日全球同步开启。据悉,今年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日将在全球13个站点同步举行,而亚马逊中国将首度加入Prime会员日。
根据官方介绍,中国的Prime会员日将于7月10日17点与亚马逊日本同步开始,并于7月12日15点与亚马逊美国同步结束。
亚马逊Prime会员日期间,中国的Prime会员将能享受亚马逊中国的优惠,还能通过亚马逊海外购享受时时同步亚马逊海外站点的专属特惠折扣,覆盖了母婴玩具、服饰鞋靴、箱包首饰、红酒美食、厨房用品等多个品类。
Prime会员制长期独缺中国消费者
据悉,AmazonPrime会员制始于2005年。在美国,用户付费79美元的年费即可成为会员,享受到境内无限次免费两日送达、折扣优惠等服务。据亚马逊公开数据显示,AmazonPrime会员总数已超过2000万。
如此庞大的数据,却长期以来独缺中国消费者。有分析称,这与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的个人风格“自信,不屑于跟随”,有关。
但事实并非如此乐观,其实还是因为不够了解中国消费者,无法吸引消费者罢了。众所周知,早在2014年时,亚马逊就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当时,他们斥资7500万美元,从雷军手中接盘中国最大的在线图书销售商卓越,并于2011年将其正式改名为亚马逊中国。去年年末,亚马逊将Prime会员服务引入中国,试图吸引更多消费者。
可惜,事不如愿。据市场研究公司iResearchChina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达3780亿美元,但亚马逊的市场份额连1%都不到。与其相比,天猫与京东分别占据了56.6%与24.7%的市场份额。面对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亚马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还是不高。
究其缘由,莫不过是不够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环境,导致制定的举措不接地气,以致于AmazonPrime并未吸引到足够多的中国消费者与注册会员。
了解消费者才是王道
目前看来,首次登录中国的Prime诚意十足。据介绍,在中国,Prime会员的每年收费标准是388元,目前正在进行的是188元/每年的优惠活动。
且,亚马逊Prime会员日期间,非Prime会员的中国消费者购买任意一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均可免费获得为期12个月的Prime会员。
与此同时,亚马逊为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找来上千家品牌,提供数万Prime会员专享优惠,包括乐高、休闲鞋品牌斯凯奇、索尼、箱包新秀丽、卫浴品牌Hansgrohe等。
不仅如此,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暨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表示:“在中国推出的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是亚马逊全球首个提供跨境订单全年无限次免费配送和国内订单零门槛免费配送的会员服务。”
尽管看上去优惠力度不小,但刚刚经过618剁手的网购一族,是否有更多的手可以剁就另当别论了。而对于亚马逊而言,或许此举能够促进短期内亚马逊在中国销量增长。但是如果,不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环境,也许会员日的火爆就仅仅是停留在了表象。
~~~~~~~华丽丽的分割线~~~~~~~~~
易北辰频道:每日一篇全球互联网科技观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