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京东618大促中,很多用户体验了京东APP网上购物中新增的“AR扫”功能,即通过扫描不同的字样进行自动商品分类,帮助用户找到类似的商品,可以说让你换个姿势购物。
虽然,AR(增强现实技术)已经被很多用户所熟知,但是直接应用到大型电商购物环节,还是让人激动了一把。现实中,AR+618只是AR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成熟,AR正影响电商的各大细分领域,汽车领域更是如此。
就在6月28日,汽车之家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推出了AR网上车展,从6月28到7月3日,用户可以足不出户来一场网络逛车展的酷炫体验。据悉,这次AR线上车展有近30余家品牌,近百个车系参与其中。至此,汽车之家打出了“AR车展”这张新牌,在汽车电商领域上演了一场AR+大戏。
此举看似一小步,却意味着汽车之家迈入人工智能3.0之路,也成为整个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向,对“互联网+汽车”营销,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说道说道。
1、AR车展更进一步,传统线下车展的大迁移
实际上,所谓的AR网上车展,就是通过AR技术,用户在网上看车展就如同线下看车展一样身临其境,甚至比线下实体车展更酸爽。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调换车型、颜色,也可查看百公里加速、上路体验(线上试驾)等动态信息,甚至连车模合影这一车展“重头戏”都可“亲身体验”。
老胡我亲自体验了一把,从车展进门口就能体验到入场的感觉。点击进入,有分不同的场馆,可伸缩,可360度旋转,甚至连车模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此外,这一次AR车展,还可以进入互动区,可以询价、试驾,可以发弹幕,抢红包,并能参与直播环节。
从具体体验来看,汽车之家利用AR技术实现线上车展搭建,将原本只属于线下的车展迁移整合到互联网上,从而突破了传统车展的地域、时间等客观限制因素,最终扩大车展辐射面,实现随时随地真实体验看车选车。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AR车展或将成为标配,自此改变了一个车展的时代。
2、赋能B端厂商,行业转型升级新风向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汽车之家在“疯狂购车节”上就推出了首个“AR网上车展”,让卖车换了个姿势!观看人数更是超百万。或许正是上次AR网上车展的成功,让汽车之家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新管理层的信心。所以这次则是在AR车展上进一步加速挺进。
新的AR车展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三新三全”:基于AR技术的虚拟现实呈现的新体验;同一车型多场景同时曝光展示的新模式;实时体验互动、强化曝光深度的新价值;覆盖2-3线城市用户、最大量级人群的全流程;360°看车体验,产品价值深度传递的全场景;联动看车、线索收集、购买转化功能的全流程。
除了改变了用户的直观看车体验之外,最重要的是AR车展还对B端厂商产生了较大影响。AR技术应用能够强化汽车经销商、售车方面的展示,打通广告营销的整个链条,从而降低主机厂和经销商的营销成本,提升效率,最终为整个汽车行业赋能。
当前,汽车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上,缺乏的并非生产能力,而是优质高效、能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的服务能力。而此次的AR车展所提供的正是这种优质的服务能力。
尤其在当前互联网红利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不啻为借助科技的力量对汽车行业完成融合互补的模式创新,也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风向。
3、真正野心,平安入主后的战略变革
透过这次AR车展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汽车之家的真正野心。
追根汽车之家与AR技术的渊源,可以说恰是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陆敏提出的“基于内容的垂直领域公司”转型为“基于数据技术的汽车公司这一核心”的理念。
在平安入主,陆敏上任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之后,汽车之家就走的是“4+1”战略:建设“车媒体、车电商、车金融、车生活”4个圈,从“基于内容的垂直领域公司”转型升级为“基于数据技术的汽车公司”这1个核心。
而AR车展就是基于数据技术的对外展示,是汽车之家走向“人工智能3.0”的基石,更是互联网与汽车产业结合的一次代表案例,一次技术创新层面的生动“路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在平安入主之后,汽车之家做出的战略变革,自此迎来豹变。
在我看来,一年时间后,汽车之家正依托大股东平安的资源、流量、技术等支持,一步步嫁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平安数亿级别的互联网用户及金融客户,迅速完成向基于数据技术的“汽车”公司转型升级。
总之,正如长安PSA执行副总裁沈明均认为,此番汽车之家的AR车展做了很好的尝试,AR技术的使用应该是一个趋势。我想说,前方,AR技术必将在汽车领域不断绽放光彩,而抢先入局的汽车之家也将成为最大获益者。所谓先下手为强,一步先步步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如今,用户购车方式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多的是要追求体验性购买。这样,销售模式和渠道推广方式都在不同程度的被重构,汽车之家的AR车展等智能化路径正好顺应了这种重构的大潮。
前方,整个行业即将迎来春天。对于汽车之家来说,就是跑得更快,从而建立起一定的壁垒。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