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建立,多基于内容,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做门户提供内容给用户看的同时卖卖广告;做搜索的把内容索引排序后方便用户寻找,同时也要卖卖广告;做游戏的把属于文化范畴的故事互动化提供给用户娱乐,顺便卖卖道具和皮肤;做社交的让用户自己生产内容进行相互消费,然后在你消费的同时卖卖广告、卖卖商品、卖卖自家的游戏,盈利模式还挺多的。
做电商的好像与内容无关,其实关系也很大,除了购买意图明确的柴米油盐服装电器,电商还想让你在没有消费意愿的情况下购买更多,这个怎么破?一篇类似“淘宝上那些值得买的零食”的文章,一段女主人公穿着某款最新时装与男主同陷爱河的视频,一张明星举着产品对未来做膜拜状的图片,都有可能通过内容激起你对不必要商品的购买欲望。这就跟商场门口举办二人转表演,插科打诨聚人气后提升商场营业额是一样一样的。
中国互联网这20多年,看上去是每天点击多少亿,信息流每年加速多少,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先进,那些只是禁不起推敲的数据,其实内容仍是匮乏的。过往的论坛里倒确实有过一些好内容,互联网刚起步嘛,狂热而执着者仍是居多的,不过在人们想清楚一些道理之后,内容就开始越来越匮乏了,那些到处飘散传播的信息大多是复制粘贴的成果,都是垃圾且越来越垃圾直到登峰造极。段子手倒是有些创造力,不过总是憋着坏给人往二股道上引,例如“这么喝水等于自杀”,“吃了这个东西一辈子不得癌症”等等,文笔流畅优美,结构合理并注重抑扬顿挫,但终归还是垃圾。
用户的大多数对好内容没什么偏好,反倒是对谣言、段子和那些起了个爆款名字但内里很垃圾的东西有着天然的接受度。做互联网的人呢,倒也愿意投其所好,给你愿意看的东西我才能赚钱,你不爱看的东西非塞给你,我可怎么卖广告?在传统时代内容的作用是引领,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成了迎合,再加上手段超凡的内容提供者会对一些扭曲的东西加以放大,才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样一来买的和卖的在消费垃圾内容方面就达成了天然的共识和同盟,就像茅坑和苍蝇结成的联盟一样,牢不可破,不容置疑。
也不能说就没有好内容,也不能说没有人在做好内容,只是你好内容没有市场,做好内容的人频频受伤,时间久了也就没人去当这个堂吉诃德了,不如复制粘贴编段子造谣来得容易。当然了,手里有钱的除外,腾讯有个专栏叫《大家》运营多年,投的钱那可叫不计其数啊,内容那是写得真不错啊,但在互联网上除了能让这家公司逼格提升一些外,没什么商业价值可以显现出来。涉及文化艺术社会哲学等领域的文章一天五篇更新,那点击量加起来估计还不如一篇“这家公司刚刚向世界宣布,自己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来得更多一些。
历史上没有哪个阶段,会有内容的买方和卖方在消费垃圾这方面结成如此牢固的共谋结构。时间久了,有心想消费点好内容的用户,也养成了看帖子不超3到5秒的习惯,因为看的垃圾太多了,给这点时间都嫌多;而那些原本希望聚集和提供一些好内容的平台更是如此,与其在好内容这个圈子里打转转,不如想法好好多弄些点击量然后卖东西卖广告赚钱,至于怎么才能多来点击量,那办法可太多了,但没有一种办法跟好内容有关。
虽然大家都崇拜乔布斯,但却没有一家公司有胆量像乔布斯一样粗暴地对用户说,“我让你这么用才是对你最好的”。这相当奇怪,不过似乎是大家都还过得去闹的。社会责任就别提了,那是给老大上演讲台当众说出来的东西,跟你手上做的事情毫无关系。一直都觉得,互联网公司做的事情摧残了文化和思想,哪怕只是给这股风当了帮凶,也是罪不可赦的,即便你创造了多少就业,多少GDP,也不能抵消你罪恶之万一。不过好在,大家都在做的坏事,也就没人会多关注你了,所以大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去做,还能做出理论,做出体系。
垃圾内容能带来流量,于是好多平台就推出了所谓的“扶持和补贴”计划,你几十个亿我几百亿的好不热闹。名义上说是为了吸引好内容,但其实吸引来的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在畸形的流量吸引机制下,做号蔚然成风,小青年白天上着班晚上回来把别人的东西切切剪剪传上去,第二天账户里就收钱,比上班收入还多,何乐而不为。平台投出去的补贴换回了实实在在的流量,倒是也不亏,天文的补贴数字公布出去还能显示自己财大气粗。
弄到最后引起关注,引发社会舆论了,那就再打击呗,就跟大清跟义和团的关系差不多,招抚义和团来对付洋人,兜不住了再把义和团推出去承担后果,先抚后剿,哪个大公司没做过这事儿请受我一拜。很奇怪的是,打击抄袭的平台方和被封号的人各自都有道理,都有委屈。被封的说我注册一千多个号养了十几人,一下子让我回到解放前啊,从没想过做账号也有财务风险啊。其实不必奇怪被封号的会有如此委屈,他们也就做个生意而已,没那么多关于抄袭啊,好内容啊,垃圾内容啊这些基本的概念,一个坏事大家都在做,也就成正常的了,做正常的事情受打击,他怎么能不抱屈。
所以说,垃圾内容运营这个事情,其实是没得破的。快别提内容运营了,不就是流量运营吗非要给自己起个那么高大上的名字,内容跟运营放在一块形成一个词组说出去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内容是精神消费品,是思想的落地形式,是文雅、高尚、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你弄些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垃圾出来也起个名字叫内容,还美其名曰内容运营。因为你们只会制造垃圾内容,还不具备提供真正内容的能力,因此不给这些互联网的所谓媒体颁发资质是对的,不给所谓的记者颁发记者证也是对的,这是必要的管制手段,就跟你考不及格不让毕业也是一样一样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