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政务云市场频显低价、零元中标现象,继3月份腾讯云用1分钱的报价中标预算495万的厦门政务云后,辽宁辽阳、连云港等很多地方又出现0元中标的情况,有人说这是互联网思维,有人说这是低价扰乱市场,不一而足。
除了低价竞标外,很多厂商之前宣传的重点政务云项目也因前期过度承诺后期无法兑现而陷入僵局,如贵阳市政务云、安徽省级政务云项目。政务云市场怎么了?政务云市场是否会成为雄心壮志的云厂商的滑铁卢?
而另外一个云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公有云市场最近也不太平。近日Gartner发布了公有云魔力象限,阿里云首次入选,并且进入了远见者象限;另一边IDC也公布了一组数据:2016年,国内IaaS市场阿里云占得40.67%的份额,而处在第二位的中国电信只有8.51%的份额。看上去,阿里已经成为中国公有云市场的统治者。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6年年末,当我们又开始为回家的火车票忧心忡忡、到处奔走的时候,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网站12306却悄然发生了变化。2017年春运售票高峰期间,12306将部分关键业务——余票查询系统迁移到了天翼云数据中心,并且成功经受住了每天PV数数百亿次的冲击,侧面印证了天翼云的技术和服务实力。
运营商公有云已经开始悄然发力,据笔者了解,不只在政府、央企等传统的优势领域,像绿城集团、海尔集团、王老吉等一批著名企业和很多互联网公司也都选择了运营商的公有云,而且不少大单还是从BAT手里抢来的。
国内运营商做公有云有戏吗?
相比于传统电信运营商,阿里、腾讯在这一市场以资本为后盾,以灵活的市场策略四处抢占市场,取得市场优势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布局公有云市场,以中国电信的天翼云为代表,运营商在公有云市场也是风生水起。
不可否认,在美国云服务市场,现在已是亚马逊、微软、IBM和 谷歌四家的天下了,随着Verizon和AT&T相继宣布退出,预示着在北美市场,传统电信运营商已经无法在云计算技术和云业务市场展开竞争了。北美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何败走云服务市场,原因很多,除了起步晚,运营商在技术能力和响应机制上都严重滞后于亚马逊等四家IT互联网厂商。但如果就此推导出中国的运营商在云服务市场也将重蹈美国运营商的结果,未免失之简单。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积极在云服务市场上布局。中国电信有天翼云,中国联通有沃云,中国移动有移动云。其中天翼云目前发展最好,中国电信在2009年发布了云计算战略,2012年正式推出天翼云品牌,今年中国电信又发布了天翼云3.0版本,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中国云服务市场巨大,市场需求又多种多样,因此,各家云服务厂商都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在细分市场方面做大做精。从中国电信天翼云市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国内运营商在云服务市场是大有可为的。2016年,中国电信在政务云市场中保持领先,据统计,2016年全国所有行政区域中由中国电信承担建设的新建政务云项目超过半数。天翼云3.0上线以来,在资源布局、业务发展上进展迅速。天翼云3.0为各政企客户提供安全可信、云网融合、专享定制的产品服务,助力各行业云化转型。如为绿城地产集团提供IaaS与PaaS完整的专属云架构方案,支持其“地产金融化、服务平台化、开发专业化”战略发展;为中山黑子客户提供天翼云+NB-IoT方案,帮助构建中山智中山市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智能SaaS一站式服务。
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在国内云服务市场上,电信运营商有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公有云服务,那种认为云服务市场是互联网企业、IT巨头的天下观点,显然是刻意忽略运营商的优势,放大其短板而已。那么,从目前态势来看,国内运营商在云服务市场的优势有哪些呢?
一、全球云市场虽然进入平稳发展期期,但中国云市场远未饱和,还处于高速发展期。因此,对于所有有实力的云服务厂商来讲都有机会。无论是阿里、腾讯、电信、华为,都能在这一市场中找到发展的机会。
二、运营商具有良好的基础资源,包括机房、带宽、技术等优势,这一点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只有更强。运营商拥有深厚的云计算平台管理经验,可为中小型企业进行托管式专业服务;同时运营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利用云计算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对外提供商业智能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服务,创造后向价值链;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开放其在网络、用户、业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聚拢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
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副总经理徐守峰介绍,天翼云目前实施“2+31+X”的战略布局,除了内蒙、贵州两个超大规模云基地之外,正式启动将资源池部署到31个省的计划,再配合下沉到地市的私有云、CDN等X节点,使得天翼云服务能够更加贴近客户、降低网络延迟。同时,天翼云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云服务,努力追求构建一个放心的天翼云,打造“贴身服务,靠前支撑,放心的天翼云”。在支撑的层面上,天翼云提出了靠前支撑,具备从咨询-规划-实施-迁移-运维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在VIP的服务上,也是整体纳到一个大网的体系。此外,中国电信强大的本地线下服务能力,使得天翼云可以为客户进行保姆式的服务。
三、在中国的云服务市场上,不只是资本和技术说了算,还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安全的问题。天翼云之所以能拿到政务云市场一半以上的项目,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政府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考虑。作为一家不以数据为卖点的,且服务诸多政府机构、央企的公司,中国电信提出5S安全云满足垂直行业对安全、简单、快速、一站式服务的高品质要求。徐守峰指出,在产品的服务层面上,天翼云产品的服务体系包括面向网络安全的云堤,面向系统安全的云垒,以及云安全的服务等。显然,电信运营商在数据安全方面更能让客户放心,这也是其在国内云服务市场能站稳脚跟的关键。
当然,所有参与云服务市场竞争的企业都根据自已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国内市场,不同于美国运营商,尽管目前云服务收入占比不高,但三大运营商未来会将云服务作为主要业务来抓。因为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讲,网络云化是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是必然道路,而云服务是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业务之一。尽管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但进军公有云市场的策略不会改变。所以,运营商发展公有云服务,不存在所谓本末倒置的问题,既要做好公有云,也要抓好私有云建设,二者不相悖。
公有云市场需要不同选择
云服务市场风起云涌,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各家厂商都在各尽其能,抢占先机。目前国内云服务市场上,竞争参与方主要有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有微软为代表的国际厂商,有以华为为代表的系统设备厂商。从各种咨询公司推出的各种数据统计结果看,阿里无疑是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的领跑者,按照“胜者全赢”的互联网经济规律,阿里也很有可能即电商市场后,在公有云市场完成“一家独大”的布局。
但是阿里一家独大的局面是否有利于国内整个云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答案是否定的。就在这几天电商们进行618狂欢时,有乐视等企业站出来控诉电商平台利用垄断地位强势操控产品价格,搞得供应商苦不堪言;而不久前爆发的“丰鸟之争”,更是给公有云市场敲响了警钟。
公有云市场正在出现垄断的迹象,而垄断的结果是大部分客户无法承受的。不久前,知名自媒体人宁宇也在一篇《请不要把你家的钥匙交给陌生人保管》的文章里,对阿里旗下"芝麻信用"的话费账单查询功能提出了质疑:芝麻信用以方便用户服务和提升客户信用为诱饵,试图撬开用户隐私大门,牟取用户的话费账单、学籍信息、车辆信息、公积金等重要个人隐私。而类似这种数据交易,还出现在阿里进入的各个行业中。甚至有人指出:阿里的客户都将面临核心数据泄露的风险,而一旦阿里拿到这些数据,其进入客户所在行业市场将没有任何难度和风险,直接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而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企业对于自身核心资产——数据的重视程度更甚,很多政府、金融企业所掌握的信息,涉及企业经营、民生、隐私、财产安全等等,一旦被泄露,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呼唤更多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的进入公有云市场,使用户可以有更多选择。
运营商近来在市场上的不俗表现,使其正在成为阿里在公有云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而近来阿里高层频频向运营商示好,马云甚至亲自与三大运营商均签订了合作协议,也说明了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不容小觑的实力和地位。目前有自媒体抹黑运营商的公有云战略,为阿里和运营商合作模式唱赞歌,希望运营商放弃公有云,转投阿里旗下。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经历了多年与OTT的博弈、较量后,运营商已经明白自身能力、优势所在,以及如何选择优势互补型的合作伙伴,即采取共同进退、风险共担的合作策略,将合作风险降低到最小。
运营商在手握诸多优势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本身,包括体制机制层面的改变,如成立专业公司专业运营等,正在成为国内公有云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诚然,云服务收入目前在运营商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小,但这不并意味着运营商公有云会想国外运营商一样败走麦城。相反,在国内更加重视业务合规性、数据安全性的市场环境下,运营商的公有云业务将是补充市场多元化的重要一环,甚至在某些行业市场将会异军突起,大放异彩。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