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苏长春)近两年来,很多校园贷平台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实则做着高利贷的买卖,成为高利贷滋生的温床,由此引发的风险事件也引起监管的关注。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最新透露,现在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正在研究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他建议,公安部门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等到演变成恶性事件才引起重视。
马建斌指出,很多“校园贷”实际上是利用了学生的年幼,社会经验不丰富这个弱点,采取欺骗手段形成的经济关系。“校园贷”不是正常的借贷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金融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文件里明确,法院支持的是贷款年利率24%以内的诉求,超过年利率36%是不予以支持。很多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借的几千块钱往往两年后变成了2万,远远了超过这个幅度,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借贷关系。
马建斌说,虽然经过调研,申请“校园贷”的学生比例非常低,但是影响非常恶劣,性质非常严重。因为这个问题轻则会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重则会影响他的一生。“校园贷”对学生家庭也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社会危害非常强。
事实上,因从校园贷平台借款,导致负债累累无力偿还的很多大学生多数存在超前消费的不良习惯,马建斌表示,现在“校园贷”发生在大学阶段,主要是在本专科阶段,研究生阶段还没有发现“校园贷”的现象。根据目前调研的情况,现在所发生的“校园贷”案例里,没有一例是因为生活费、学费问题去贷款的,而是因为超前消费或者有其他需求来进行网络贷款或向私人进行贷款。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4月,银监会联手教育部就已经开始着手整治校园贷,2016年4月份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整顿校园贷平台的一年时间里,校园贷平台数量已经逐步减少初见成效,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比2015年的顶峰时期减少47家。其中,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占停业及转型总数的60%;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占比为40%。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校园贷并非洪水猛兽,不应一刀切一棒子打死,经历过严格的整顿和规范,一些良性成长的校园贷平台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闫海峰指出,“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