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今年规模有望达2万亿 高息产品难再出现

在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后,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快速扩大,并有望在今年迈过万亿市场规模。然而不良资产攀升、欺诈、暴力催收风险频现,也引来监管的频频出手。在严监管的背景之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

5月17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报告及展望》(下称报告)认为,消费金融遇到了消费升级之下的时代机遇。在政策环境方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政策持续出台。在经济环境方面,2016年人均GDP5.4万元,约合8800美元,超过国际上认可的消费结构变化拐点。在技术环境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有力促进了局面消费升级加速。

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约为8695.1亿元,增长269%。并预计2017年和2018年,交易规模将达到19877亿元和38680亿元。

在交易规模快速上涨的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提供主体快速扩容。

报告指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商包括,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200多家专业分期公司、2500家左右P2P公司。覆盖场景包括网购、校园、租房、汽车、旅游、装修、教育、医疗、农业、白领、蓝领等。

伴随规模的过度上涨,市场乱象频发。2016年以来,校园贷引起的“裸条”、自杀等事件颇受市场关注。报告指出,消费金融业务过快地向次级客群拓展,导致不良资产率不断攀升,此势头若不加以遏制,会酿成系统性风险。部分创业企业采用传统高利贷的经营模式,畸高利率、放松审核、暴力催收,这些企业若不加以清理,会成为害群之马,危害行业整体的发展。

与此同时,针对消费金融的乱象,监管层也正在不断的提高监管要求。

从2016年4月份开始,银监会、教育部等多次下发通知,针对校园贷出现的乱象,提出了“停、转、整、教、引”五字方针,并且集中要求将畸高利率和费率、高不良、暴力催收等乱象进行清理。

报告认为,就整个行业来看,目前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监管的出手整顿更多的是揪出了捣乱分子,对整个行业而言,快速地发展依然是主格调。

在严监管的背景之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报告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已经经历了长尾客户群覆盖及客户风险可计量阶段,未来将迎来市场分类巨头企业收割市场的阶段。

此外,报告指出,随着政策风险大增、客户知识普及以及巨头客群下沉,此前出现的高息消费金融产品将难再出现。

同时,随着更多科技手段的使用,消费金融创业型企业出现分化,分别向科技驱动和客群下沉两个方向发展。而科技驱动也带来了更多为消费金融提供服务的三方企业获得大量机会。

报告认为,消费金融辅助性行业崛起,特别是专注特定领域的小而美的大数据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欺诈风险高发,大数据有着广泛市场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19
消费金融今年规模有望达2万亿 高息产品难再出现
在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后,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快速扩大,并有望在今年迈过万亿市场规模。然而不良资产攀升、欺诈、暴力催收风险频现,也引来监管的频频出手。在严监管的背景之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