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前言

目前支付领域中,移动支付是增速最快的业务方向。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如NFC、二维码、虹膜支付、声音支付与指纹支付等等。在上述支付方式中,二维码支付是目前市场中应用范围最广,占据市场份额最高的移动支付方式。本文主要从二维码的产生、国内二维码支付的发展历程、目前主要的产品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一、二维码的基本概念

我们在商场购买商品时,经常会看到商品的包装袋上会有一个条形码,这个条形码被称为一维码。一维码自问世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商业、工业、金融、医疗卫生与邮电等各个领域。由于一维码的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条形码仅能容纳13位的阿拉伯数字,所以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迫切希望发明一种新的条码,除具有一维码的易于制作、成本低的优点之外,还需要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其他优点。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美国符号科技公司(SymbolTechnologies,Inc.)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92年正式推出名为PDF417的二维条码,二维码从此宣告诞生。

二维码是用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方式。在编码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二进制编码“0”、“1”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的数值信息,然后通过光电扫描设备或者图形输入设备对信息进行识别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的过程。

二维码自诞生以来,目前全球已经存在250多种二维码标准,比较常见的有QR码、DM码、GM码与CM码等。其中,国际主流标准是以QR码和DM码为代表。QR码是日本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除具有识读速度快、数据密度大、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外,还可高效地表示汉字。DM码则是韩国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它采用了复杂的纠错码技术,因此该编码的纠错能力比较强。国产二维码标准是以GM和CM标准为代表的。这两个标准是中国工信部于2006年5月颁布的两项国产行业推荐标准。GM码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数据并提供更多用户可选的纠错等级;CM码则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二维条码图像的识别和处理。

图1QR标准二维码的样例

二、二维码支付的前世

二维码支付是由支付宝正式引入中国市场的。2011年,支付宝由于淘宝的存在,已经占据了国内线上网络支付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国内线下支付市场则主要是以银联为标识的银行卡占据的。按照央行规定,线下银行卡消费必须通过银联,这种四方交互模式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三方交互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支付宝为了拓展线下支付业务,不断的在对线下业务进行思考,并且对各种支付媒介进行尝试。而这时二维码在国际上已经不再是陌生事物,在很多场景中得到了应用,比如日、韩等二维码使用比较成熟的地区,在公交、地铁站的虚拟商场,已经可以通过二维码实现付款支付。在这种大环境中,支付宝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推出了手机APP二维码支付业务,进军国内线下支付市场。

二维码支付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携带方便。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避免了日常需要携带多张卡片的烦恼;二是操作简单。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机,完成相应操作,避免了掏卡、找卡等复杂过程。三是降低商户成本。传统POS收单商户需要缴纳POS押金,才能实现对于刷卡支付的支持。而二维码支付只需要商户手机装载一个手机APP和打印一张二维码,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流程,成本相对于刷卡支付大大降低。

从具体时间来看,支付宝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推出二维码支付进军线下市场也是非常合适的。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机以及3G、4G无线网络已经开始普及,为二维码支付创造了必备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淘宝的发展,支付宝在APP客户端已经拥有了较大的用户数量并且在用户产品体验以及营销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伴随着二维码业务的发展,支付宝的线下用户与商户的数量逐步增加。其他支付机构在看到支付宝的成功经验后,也逐步跟进,增加了二维码的相关应用。2013年8月5日,腾讯正式发布微信5.0版本,开启了微信二维码支付模式。

由于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从根本上绕开了银联,快速占领线下市场,使得银联的线下市场遭受了极大的威胁。另外,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其技术性与安全性也没有建立相应检测标准,所以央行于2014年3月向支付宝公司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禁止了支付宝的二维码线下支付活动。

三、二维码支付的今生

尽管央行禁止了基于二维码的线下支付方式,但是由于线下支付市场具有的巨大吸引力,支付宝等机构并没有停止对于线下支付市场的探索,继续对二维码支付的技术模式及安全性进行改进,并且不断的在进行业务尝试。

在支付机构的不断努力下,随着二维码技术的不断完善,二维码终于获得了央行的认可。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着重对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其中包括信息传输标准、支付标记化技术应用、二维码时效性、交易限额、交易验证等方面。《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将二维码支付限定于日常小额交易场景,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

在二维码得到央行的认可后,二维码支付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线下支付市场中非常常见的支付模式。现有二维码的支付产品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户与商户交互模式,另外一类是用户与用户间的交互模式。其中,用户与商户的交互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户主扫模式,一类是用户被扫模式。具体论述如下:

(一)用户与商户交互模式

1、用户主扫模式

用户主扫模式指的是付款方(用户)打开手机APP(如支付宝、微信等)扫描商户二维码的支付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二维码信息通常是显示在商户POS终端或者直接打印在纸上,其信息主要包括商户标识等。具体交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用户主扫模式交易流程

2、用户被扫模式

用户被扫模式是线下商家通过扫码枪或其他条码读取设备扫描用户手机APP上的二维码的支付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二维码主要包含的是用户的账户信息等相关信息。其交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用户被扫模式交易流程

用户主扫模式与用户被动模式相比,其优点主要是可以降低商户成本,缺点也很明显,即二维码易被伪造。被扫模式的优点则主要包括:一是降低了支付环节二维码被恶意篡改的可能,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二是支持支付用户脱机交易,用户即便是没有连接网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打开APP显示出付款码,提供给商户扫码完成交易,更加便捷,缺点则是需要扫码枪或智能POS等扫描设备,商户需要承担一定成本。

(二)用户与用户交互模式

用户与用户的交互模式主要指的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转账业务。其交易流程如图4所示

图4用户与用户交互模式

随着二维码市场的不断扩大,二维码支付的业务形式,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一)基于二维码的聚合支付

近来,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又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支付模式聚合支付,也就是可以支持多种支付机构渠道的产品模式。二维码聚合支付同样也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用户主扫模式与用户被扫模式。

1、用户主扫模式

基于用户主扫的聚合支付模式是商户只需要布放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同时支持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支付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原理具体如下:聚合支付的二维码中含有信息的是一个网络链接,这个网络链接指向聚合支付机构后台系统的某个服务程序,用户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软件会自动跳转到聚合支付机构后台系统的相关程序,由于跳转时网络传输信息中会携带手机APP的相关信息,因此服务器后台会通过判别手机APP的相关信息,进而跳转到不同的支付渠道的支付页面,完成相应的付款流程。

2、用户被扫模式

用户被扫模式基于的是智能POS或者相关扫描设备,也就是在智能POS或者其他扫描设备中集成了各种支付渠道的标识。付款前,需要收银员对支付渠道进行选择,然后通过智能POS等扫描设备对用户的手机支付APP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然后将相应信息传输到相应的支付渠道,从而完成整个支付流程。

(二)银联推出二维码标准

二维码支付在线下的应用,对于银联的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银联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也推出了《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与《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为其成员机构建立了统一标准,以实现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间的互联互通。

除规范外,银联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方案。对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商户之间以及商户与商户之间之间的资金收付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每种解决方案,银联的产品方案中还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产品模式,即“移动应用前置”模式和“银行卡前置”模式。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移动应用前置”模式的扣款行为是由付款方自己发起,处理完毕后再通知银联进行处理,而“银行卡前置”模式是付款方向银联发送付款请求,再由银联转发至发卡行,交易结果也首先返回到银联,再由银联将结果返回付款方。

目前,已经有多个机构APP已经支持了银联标准,如建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掌上生活)、华夏信用卡等。

(三)支付机构与银行的扫码互认

由于支付机构线下市场的领域不断扩大,银行机构为了保住线下的优质商户,也开始了与支付机构的相关合作。2017年3月,支付宝与建行宣布了战略合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二维码扫码互认。2017年4月,工商银行宣布其即将推出的e-ICBC产品将支持微信、银联以及其他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

由于具体的产品方案还没有公开,所以目前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合作模式,就是类似于聚合支付的模式,即支付机构的APP可以受理银行商户的二维码,同样银行的APP也可以受理支付机构线下商户的二维码。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对于银行而言,其优势主要包括:一是保住优质商户资源;二是银行APP的用户数量有可能增加。给银行带来的不利之处主要是相应的交易信息被支付机构获取到。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其优势主要包括:一是有效的增大了支付机构APP的线下应用场景;二是获取到了相应的交易信息,可以为商户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

(四)二维码离线支付

传统的二维码支付都是联机支付,其中用户主扫模式,需要用户的手机的网络是连通的。用户被扫模式,则需要商户端的网络是连通的,但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实际环境原因,如公交应用等,无法保障网络通信质量。针对这种情形,很多机构,如岭南通等,推出了基于二维码的离线支付解决方案。

岭南通的二维码方案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方案采用信用支付体系,手机和终端可以双向脱机。终端采用脱机模式,终端准实时向后台上送消费账单,确保商户的资金安全。其次,该方案的系统交易时间很短,单次交易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秒。再次,该产品方案的产品平台完全开放,可接入银行和非银行支付等多种支付渠道与信用提供方。最后,该方案的二维码采用动态加密技术,每个二维码一分钟自动更新一次,同时支持实时挂失,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二维码的离线支付解决方案对二维码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宽,可以应用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支付场景中。

四、二维码支付的未来

二维码目前在支付市场上已经占有的重要的地位,对于二维码的未来会有以下展望。

(一)二维码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领域的越来越普及,除了支付应用之外,在其他的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如优惠券、电子票务等。另外,随着二维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用户二维码的使用熟练程度会越来越强,用户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将会进一步推动二维码支付的发展。

(二)二维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目前正在筹建的网联也在制定二维码的相应规范,所以未来二维码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是一大看点。

(三)二维码支付的国际化

支付宝于2016年已经通过与德国支付服务供应商Concardis合作,实现在德国著名腕表与珠宝品牌Wempe德国法兰克福、汉堡和科隆等地的门店进行二维码支付。另外,2017年5月9日,银联国际与国际卡品牌VISA、万事达在曼谷共同宣布,三方将合作推出泰国通用二维码标准,帮助泰国快速提升电子支付水平。二维码支付的国际化是未来二维码发展的一个趋势。

(四)二维码仍然面临其他支付模式的竞争

当然市场上除了二维码,还有很多其他的支付交互模式,如NFC支付、人脸支付,虹膜支付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NFC支付模式,虽然NFC支付目前没有像二维码支付一样普及,但是随着智能家电等相关应用的发展,基于NFC的支付模式的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与想象空间。未来,二维码支付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在支付领域占据优势地位还需要拭目以待,但是支付方式一定会向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方式进行演化。

五、结语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成熟的支付模式,目前已经被成功应用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中对于二维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相信在未来二维码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15
二维码支付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本文对二维码的产生、国内二维码支付的发展历程、目前主要的产品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