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维码像雨后春笋一样到处生长,街头巷尾无论是卖红薯的大爷、还是卖凉皮的阿姨都在自己的移动摊点上贴上了二维码。二维码支付犹如一股旋风一般席卷了中国的大街小巷。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公司借助其强大的用户优势,将电子支付从大型商户推广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属于移动支付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聚合支付,应运而生
在移动支付的春风下,各大机构都开始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之旅,从银行、银联,到支付宝、微信,再到京东、百度,各家机构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原先干干净净的商户收银台被一个又一个的二维码所占据。
然而,问题随之出现:在众多的二维码面前,消费者不知道该扫哪一个;商户收银员也不知道哪个平台收到了钱,晚上一结账,不是这里少一笔,就是那里多一笔,不胜其烦。
支付方式太多成为了大量商户和消费者的痛点。让人不禁想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收单银行众多,商户的收银台上被密密麻麻的各种POS机堆满,一柜多机问题成为了商户一时间最头疼的难题,直到中国银联出现,实现联网通用,才终于结束了商户一柜多机的时代。而现在问题再现,虽然没有了数量庞大的POS机,但是纷繁复杂的二维码和当年的POS机一样让人心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解决商户到处都是二维码,消费者不知道该扫哪个的痛点,一个在美国被称为集成支付(Payments Gateway)的东西被引入了中国,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聚合支付。
什么是聚合支付呢?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将多种互联网支付方式整合起来的支付接口,它借助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及转接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通过自身技术与服务的集成,实现了在商户的收银台将各式各样的二维码集中到一起,为商户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和后台管理系统,只需要一次建设就能够将多种支付方式统一接入到商户中来,并且提供了统一的对账和资金管理,从而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支付体验。不管是什么支付工具,扫一个码就好了,也给商户提供了快捷的收银管理。所以,聚合支付甫一出现就得到了消费者和商户的广泛欢迎。
聚合支付在2015年左右被引入,在2016年就呈现出了全面开花的趋势,现在主要形成了两种模式。
一是平台租用模式。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SaaS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由专门的厂商搭建一个平台,通过为商户提供支付软件实现对多种支付方式的聚合,而聚合支付厂商通过提供平台软件进行收费,根据API(数据接口)调用量来向商户收取费用。
二是流量分成模式。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支付代理商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通过为支付机构提供支付统一接口,根据商户交易的流水进行支付手续费分成,为商户提供支付平台系统,但是与资金流环节无关。
聚合乱象产生
和几乎所有的创新金融科技一样,聚合支付发展迅猛,但是市场的标准和规范却远没能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因此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诸多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二清”风险持续升级。
什么是“二清”呢?所谓“二清”是支付产业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没有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的单位或个人,在持牌支付机构的支持下借用持牌机构的通道实际从事支付业务和资金清算业务的一种模式。近年来,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机构,虽然没有支付牌照却在做着支付的事情,结果导致了大量的商户安全得不到保障、平台卷钱跑路等事件的发生。
聚合支付,作为传统的第三方支付之外的所谓第四方支付,从理论上来说仅仅是信息服务的中介,所有的资金流转、清算、风控都是由持牌支付机构处理,但是某些机构仍然存在着打“二清”擦边球的现象,从而引起了整个产业的风险。甚至某些机构还存在着沉淀客户资金的现象,更是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二是敏感信息留存问题。
在二维码扫码过程中,消费者的用户ID、用户账户、交易流水,甚至用户手机号等信息都有可能被聚合支付的服务机构所获取,那么这些敏感信息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之前不少持牌的支付机构都出现过大量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作为市场的新兴参与者,聚合支付机构的信息存储与保存能力更弱,这些敏感信息留存在聚合支付机构将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三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聚合支付不同于传统的支付产业“四方模式”中的任一参与方,聚合支付公司的收入来源只有服务费一项,在转接清算手续费都十分低微的大背景下,想要依靠聚合支付的服务来盈利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中国的商户尤其是聚合支付盛行的中小微商户,却是一类极度的价格敏感者,他们较少考虑到资金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哪个给的服务费低就用哪个,结果过低的价格引发了聚合支付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量低质服务商充斥市场,恶性价格竞争的结果就是市场较为混乱。
针对市场乱象,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直接从官方的角度开始规范聚合支付市场的发展,在定位聚合支付为“收单外包机构”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划下了三道红线:不得处理核心业务,不得沉淀商户资金,不得采留敏感信息。这标志着国家对于聚合支付市场的全面规范。
聚合支付,风口已来
从支付产业的发展趋势来说,产业从一柜多机(一柜多码)向一柜一机(一柜一码)的趋势发展可谓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家监管层对于产业的全方面规范,监管层的有效介入结束了聚合支付行业受“格雷欣法则”约束的怪圈,终结了聚合支付的野蛮生长时代,未来聚合支付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大的合规发展良机。
聚合支付在未来将会向着更加合规、更加健康、更加创新的方向发展,主要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场景聚合。
随着二维码、NFC近场等移动智能支付方式的普及,移动支付将会逐渐从购物领域向多元化领域挺进,未来无论是公共缴费领域的水电煤缴费、有线电视缴费,还是公交地铁、占道停车等都是聚合支付的潜在市场。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聚合支付绝对不止是二维码场景这么简单的场景聚合,随着智能云POS等智能终端的崛起,二维码、NFC近场、IC卡挥卡等支付方式都将被整合进入聚合支付的大范畴中。
二是多机构连通。
现在聚合支付的主要发展领域依然是二维码支付的聚合,其聚合的机构也就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支付、银行支付等少数几家。未来随着聚合支付的快速发展,整合银行卡收单、支付宝、微信支付、游戏点卡、手机充值卡、公交一卡通及其他预付费卡的聚合支付服务将会出现,多机构的多元连通将有可能成为发展的潮流。而市场规则的明确,银行、银联、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主导方都有可能布局聚合支付市场,进而引导市场向着多元化场景聚合的方向发展,实现真正的多元化支付联合。
三是多金融并轨。
支付是所有金融场景的入口。作为入口形式存在的话,聚合支付更有可能成为多金融融合的有效渠道。未来,聚合支付将有可能实现多种支付方式一笔到账、实时对账的方式,并且有资质的机构将不再把业务局限于传统的支付业务,商户流水贷、消费分期、金融理财、会员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都将可能出现,从而形成聚合支付机构的多元化竞争优势。
四是多市场渗透。
现在的移动支付主要多集中于一二线中心城市,各家机构之间呈现出了较为激烈的红海竞争格局。但是,在广大的二级地市、县域市场以及农村市场,移动支付尚处于起步阶段,支付产品种类单一,支付服务极度匮乏,简单的POS机或者软件收付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商户需求,因此聚合支付的下沉趋势已经形成,通过聚合支付的低成本优势进攻二级地市及以下市场将会成为聚合支付开辟产业蓝海的一种可能性。
聚合支付风口已来,合规发展之后将会有着更大的发展机遇。而如今历史发生的时刻,我们就在现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