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知名银行花旗银行宣布关闭在韩国设立的80%的银行网点,即将126个网点削减至25个!力度之大,震惊业界。一时间,关于银行业步入资本寒冬的言论甚嚣尘上。
其实,裁员的不止花旗银行。笔者粗略统计发现,从2017年年初至今,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内,英国高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国民西敏寺银行、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数十家全球着名银行,纷纷宣布裁撤物理网点的消息。
追溯发现,裁员之火已经烧了一段时间,并且效果卓着。统计发现,美国银行业物理网点已从金融危机前的6000多个减至如今的4629个;英国银行业已关闭约1700家分支机构;仅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底,泰国银行业物理网点已从7016个减至6980个。
如今,裁员之火已烧到中国,只是收效甚微。从目前披露年报的17家银行来看,相较2015年,2016年这17家银行共计裁员8540名,减幅仅0.39%,效果非常有限。
虽然在中国资本界,关于银行业掀起裁员潮的言论流传至今。但从披露年报的17家银行的实况来看,国内银行业裁员力度与国际银行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同花顺统计,2016年17家银行员工合计220.16万人,比2015年减少8540人,减少比例仅占0.39%。其中四大行因为员工基数大,裁员人数相对较多。其中,裁员最多的工商银行减员7635人,紧随其后的建设银行减员6701人,位列第三的农业银行减员6384人。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2016年员工数量为70461人,相较2015年的76192人,减员5731人。招商银行虽不是减员最多的银行,却是减幅最大的银行,减幅高达7.5%。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银行业虽然步入裁员时代,但总体来看员工的薪酬却呈现上涨趋势。这17家银行去年支出员工薪酬合计2020.8亿元,薪酬增幅为0.7%。虽然增幅不大,但对银行在职员工而言,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其中,农业银行支出的薪金最高,达到339.02亿元,可谓豪气十足。此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薪酬支出均超百亿,其数额分别为328.64亿元、312.56亿元、338.7亿元和101.07亿元。
2016年17家银行应付薪酬一览表
值得玩味的是,上文中减员幅度最大的招商银行,员工年薪上涨最快。招商银行2016年人均年薪达到45.14万元,平均年薪上涨近10万元,加薪幅度高达26.94%,夺得“2016年最佳好雇主”的桂冠。
曾荣膺“2015年最佳好雇主”的平安银行,在2015年32299名员工的基础上,增员4586人,增幅达到14.2%。而员工薪酬却随之下降,从2015年业内排名第一的47.26万元降至2016年的34.43万元,平均下降近13万元,降幅高达27.14%。
这17家银行中有一个特例就是常熟银行。2016年三季度,常熟银行刚刚上市,随即大举招兵买马,员工人数从2015年的2370人增至2016年的5025人,暴增一倍以上。
常熟银行员工大增带动业务突飞猛进,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但常熟银行的人均薪酬却从2015年的28.48万元降至2016年的19.84万元,降幅高达30.33%,甚至超越平安银行。如果和2014年43万元的平均薪酬相比,常熟银行员工薪水可谓惨遭腰斩。
中国的银行业似乎陷入了“裁员越多,员工薪酬上涨越快”的怪圈。但银行业的裁员现象却是无法逆转的历史必然。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银行业裁员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周期性因素。目前实体经济在底部徘徊,其他行业都有去产能和减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银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其次是升级换代的因素。目前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电脑、手机的操作越来越方便,不少需求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减少了对物理网点的需求,相应的对柜面人员的需求也会下降。
实事求是地讲,虽然哭穷无数,但银行薪酬确实居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前列。而银行人想要留下来,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毕竟,决定银行人能否历经大浪淘沙而幸存下来的根本因素,是银行人自身的能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